编者按: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小小的農具身上更是凝聚了千百年来世世代代农人的智慧。农具一度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伴随着农业的现代化,这些昔日的“功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不说使用过农具,就是完全见过的也不多。本文就将常用的中原传统农具及其功能做一简单介绍。
中原传统农具的发展经历了不断丰富的过程:从原材料上讲,由木石发展为青铜,再发展为铁制;从使用上讲,由原始的掘挖、脱粒发展为翻耕播种、中耕除草,以及灌溉收获及加工等多种工具。总体上来说,中原传统农具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个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传统农具呈现出就地取材,轻巧灵活,甚至一具多用的普遍适用性的特点。中原农业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农具丰富多彩。
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决定了中原农具种类的繁多。根据农业生产的一系列环节,大致可以将传统农具分为以下六类:翻耕播种工具、中耕管理工具、收获工具、运输工具、粮食加工工具,以及称量工具。
1.翻耕播种工具
翻耕土地是为了更好地播种,所以翻耕农具和播种农具是经常在一起使用的。翻耕是指通过使用犁等其他农具将土壤铲起、松碎翻转的一种耕作方法。在我国北方传统农业中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约在2000年前,农民就已开始使用带犁壁的犁翻耕土地。从汉朝开始,畜力犁已成为最重要的耕作农具。魏晋时北方已经开始使用犁、耙进行旱地配套耕作。唐朝的农业之所以得以快速发展,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铁犁牛耕的进一步推广。铧式犁是传统农业中最常用的翻耕农具,通常系在一组牵引它的牲畜或机动车上,也有用人力来驱动的,用来破碎土块以及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铧式犁的犁壁固定,一般情况下只能向右侧翻土。中原的传统翻耕,根据不同的翻耕季节可以分为秋耕、冬耕、春耕和伏耕等。一般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早翻耕及施肥,有利于提高土壤的质量。除铧犁外,铁锨也可以翻地,但其翻土能力较弱。
耧车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播种工具,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部分构成。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西汉武帝时期开始使用,宋元时期北方普遍使用。辅助性的播种工具还有料斗子,是播种时用来盛装种子的。粪箕子也叫粪筐,用于田间打垄将土粪摅在垄沟,由梁和筐两部分构成。拉子是覆土工具,种子播下后,人拖着绳,绳拉着拉子,用拉子带土,把种子盖上。
2.中耕管理工具
中耕田间管理工具主要用于田间除草、间苗、培土作业。主要中耕农具有锄、中耕犁、齿耙及其他各种耕耘农具。铁锄是中原地区最常用的除草工具,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锄头可以翻土,也可以除草,每个季节基本上都要进行田间除草,尤其是春季,田间杂草生长旺盛。锄头是中耕中最常用的工具。
3.收获工具
中原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及其他旱地茎秆作物为主。收获这些农作物时主要用到的传统农具有铁镰、短镢等。镰刀是收割谷物和割草时用到的最主要的农具。镰刀的形状自古以来没有多大的变化,可用于收获不同的作物,一镰多用,构造简单,制造也容易,使用起来很方便,是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镰刀由弧形的刀片和木柄构成,有的刀片上带小锯齿。
4.运输工具
担子、筐、驮具、手推车是农村传统的运输工具。担子和筐主要在山区或运输量较小的时候使用,手推车则主要在平原、丘陵地区使用。相对担、筐来说,手推车的运载量较大。手推车主要以人力推、拉,是一切车辆的始祖,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
5.粮食加工工具
粮食加工主要用到的农具有脱粒工具和加工农具。最原始的脱粒方法是用手搓磨谷穗,后来演变用木棍敲打,再后来出现了专门用来脱粒的石制石磙,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率。在粗略的脱粒之后,专门用来清除杂质的农具则有木锨、簸箕等。把农作物加工成食物原料的农具,是由远古的杵臼、石磨盘发展而来的。杵与臼是舂捣粮食或药物的工具,民间也称之为舂米桶、捣药罐或蒜臼子等。石磨是用于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的一种机械,通常使用人力或畜力,由两个圆石做成。磨盘上摞着磨的下扇(不动盘)和上扇(转动盘),有排列整齐的磨齿,用以磨碎粮食。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人们通过借助这些硬质物体来磨粮食,节约了力气,是农人在实际生活中智慧的体现。
6.称量工具
农村常用的称量工具有杆秤、升、斗。杆秤主要是用于衡定重量,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唐代才逐渐开始流行于市。升、斗主要是用来确定粮食的体积,十升为一斗。升和斗是古代粮食交易中比较常用的量具。
(河南 赵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