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璐
【摘要】探讨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来让儿童学会音乐的表达。记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引入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过程和事例,对比了实际教学中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对比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就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了让儿童学会音乐表达的方法,提出了在现阶段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的展望。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儿童;音乐表达;生命的活力
新的历史时期,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表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成果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全国颁布实施。新课标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基本精神,摒弃原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而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应用合作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创设便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环境,使课堂变得活泼、充满人性而且有效,通过交流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活力。
达尔克罗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他的开放性、充满活力的特点注定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应将他的基本原则和音乐的课堂教学相结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创造性地运用。在实践中笔者进行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一、让学生情境体验理解音乐,通过身体的律动表达音乐
身体律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方法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人的内在情感可以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动作进行表达。达尔克罗兹看来,人的身体动作包含着对音乐和情感反应的一切基本要素,音乐与身体运动之间存在如下的对应关系:
音乐:身体相应的运动
音高:手势在空间的方向和位置
音响的强度:肌肉的力度
音值:动作持续的时间
速度:动作的幅度
音色:身体不同部位的表示
休止:动作的静止
乐句:动作持续的路径
对位:不同部位动作的叠加表现
和声进行:各种手势结合的连续进行
曲式:动作在时间与空间内的段落分布
身体运动可以是原地运动,比如拍手、扭动身体、踏步等等,也可以是空间的运动,比如是跑、跳、蹦等等。这些动作可以结合“对应关系”的音乐要素进行组合使用。
例如,在教唱歌曲《理发师》时,教师可以利用歌曲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同时符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先给学生设定一个“理发店”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去学习,从导入开始,教师就和学生一同走进音乐理发店去工作,随着音乐的节奏,模仿理发工具发出的声音,同时和学生一同扮演顾客和理发师。在学生熟练掌握歌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发挥,运用拍手、拍腿、跺脚、弯腰、扭屁股等方式来感受节奏。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教师与学生由始至终都是在模拟理发店中度过的。通过上述课例,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学生对音乐怀有浓厚的兴趣时,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不怕困难地学习音乐,以获得自信。
二、让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游戏式训练表达音乐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音乐背景中引入游戏环节,让音乐节奏和身体节奏进行联系,使学生不知不觉间就习惯了音乐的节奏,当听到音乐节奏时身体就能自然而然产生律动。通过游戏学生能够愉快、自然的接受音乐律动,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
例如,在教授“音乐常用记号”教学中,为了能让学生区别各种不同性质、形状、用途的音乐记号,笔者利用课余时间精心制作了几十种仿真实物(如各种时值的音符、休止符,重音记号、换气记号、波音记号、跳音记号等等)做成头饰,让学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记号进行“游戏”。首先教师对每种不同的音乐记号都给予复习区别,让学生各抒己见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教师不要予以干涉。如:有的学生说八分休止符象一把镰刀,又有人说象数学中的7,不管学生如何想象,此时此刻他们都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如何识别这么多音乐记号。只要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远比教师强加于他们的记忆方法要记得牢,即便是学生所想的方法较为复杂一些,也可任其发展,笔者主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给学生一些适度的自由空间,在学习中各显所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引入游戏环节要注意的是防止没有内容的游戏,追求形式的游戏,这类游戏往往十分吵闹随意律动,没有或者忽略了音乐技能的教学,这样的游戏不会留下什么值得回味的东西,更不会体会和學会音乐的表达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即兴创造来表达音乐
创造能力,是学生在积累了律动才能和音乐知识之后的自我创造能力,可以是即兴演唱,也可以是改变歌词。这样的即兴表达是不可预见的。即兴创作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对音乐要素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赋予教学材料鲜活的生命力。即兴创造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和理解音乐概念的一种较容易接受的方式。
我们的即兴创造主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过程,不苛求他们的创造形式。他们的作品也许粗糙,甚至幼稚,却是质朴的真情流露。这个“作品”并不是创作教学的唯一成果。学生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才是创作教学应追求的成果。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自由探索、创造的主体。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即兴发挥的苗子并加以展开,运用丰富的即兴手段帮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技能技巧,而不是去压制他们自然而流畅的创造潜能。
例如,在执教《闪烁的小星》歌曲时,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创作《我们的小星星变奏曲》,整理了如下。
教师在学生唱熟原谱后,用语言引导学生想象“小星星正眨着可爱的小眼睛看着小朋友们呢!”启发学生让小音符模仿“眨眼睛的动作节奏”进行变化,创作了“带着附点眨眼睛的小星星”变奏曲(一),如下:
1=C 2/4 1. 1 | 5 .5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在学生沉浸在创作的喜悦后,再次启发学生想象“淘气可爱的小星星越聚越多好像在跳舞了,我们怎样让小星星跳起来?”启发运用改变乐曲拍号和速度来增加动感,创作“会跳舞的小星星”变奏曲(二),如下:
1=C 3/4 1— 1 | 5 — 5 | 6 — 6 | 5 —— | 4 — 4 | 3 — 3 | 2 — 2 | 1—— |……
经过学生创作后的乐曲不仅可以改变节奏、拍号,而且还可以增加小节,在最后师生一起创编了“带有回声的小星星”(加入后缀重复旋律表现)变奏曲三,如下:
1=C 2/4
1 1 | 5 5 | 6 6 | 5 — | 6 6 | 5 — | 4 4 | 3 3 | 2 2 | 1 — | 2 2 | 1 — |……
通过各种变化,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小星星”形象,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创作《我们的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
四、如何让儿童学会音乐的表达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推广应用可以很好的调动儿童学习音乐的主动性,能使学生的身体、音乐和情感融为一体。音乐与身体相结合的节奏运动不仅属于音乐学习的范畴,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超越了音乐教育本身。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过多地关注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略身体、感觉方面的训练,忽视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忽略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如,在学习《彼得与狼》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音乐小故事,音乐之中用自然的音响模拟,描绘了故事中的情节与角色动态,学生们对这首音乐都很有兴趣。为了让学生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掌握得更加牢固,对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了解得更加清楚,教师让学生观看音乐故事的视频,并在观看过程中,让学生边看边模仿相关动物的动作。学生都很兴奋,在自己表演中掌握了音乐知识,并能根据不同音乐形象去理解听辨不同乐器演奏的音色,将音乐形象具体化、生动化。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引导者,也是启发者与欣赏者,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达尔克罗兹教学法需要教师在具备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音乐知识的基础上,使自己拥有一颗博爱的心灵、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以及对音乐教学的满腔热情。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训练,笔者建议应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相关的教学观摩活动,在学习和借鉴他人教学经验的过程中提升自己,不断地尝试对教学材料与方法进行改造和创新。
我们要提取教材中的某些音乐元素,例如节奏、力度、乐句、乐段和结构等,在运用该教学法进行体验与感知训练后,再回到教材本身,让学生以身体经验理解音乐的概念和规则。在灵活处理教学法与教材间的关系、深化和发展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利用学生本身的能力和经验尽可能地拓宽音乐教学的格局。总之,教师应充分运用“以体态律动为核心、游戏式教学、重视即兴、合作启发式教学”等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架起一座融合感性与理性学习的桥梁,让学生学会音乐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英]德赖维尔著,高建进译.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入门[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
[3]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4]谢嘉辛、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学出版社,2002
[6]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