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盈
【摘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对培育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宝鸡周秦文化为例,倡导在教育教学中重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地域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丰富的地域文化中蕴含着厚重的资源。认识地域文化的深远影响,发掘开发利用好地域文化资源,培育职业院校中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社会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中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其价值取向,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与信仰是其态度,。“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手工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精神,其实是所有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精神。
俗话说:“家有良田万顷,不如一技在身。”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创造了数不胜数的流传千古的精神财富。《尚书·大禹谟》的治国理念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影响。历史上“技近乎道”的说法,“苞丁解牛”、“鲁班精神”的流传,李春、李冰等工匠大师出神入化的手艺,可以说是我国从古至今都有着对技艺近乎完美的追求。改革开放后,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是,当前我国制造业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产品数量多,质量不够强,产品档次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尚且存在距离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基础学科的教学,守正创新,强化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培育、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离不开肥沃的地域文化土壤,当下,我们需要补上“工匠精神”这一课。
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培育工匠精神的意义
近年来,职业院校存在一种“重技能轻文化”现象。当前,高职教学呈现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要关注教育的文化属性,文化彰显的是软实力,文化的竞争也将成为实力相争的一部分,丰富鲜活、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因为其不可复制的唯一性,对学生具有重要、独特的教育价值。
地域文化是工匠精神的源泉。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工匠是在原始农业、采集业、渔业、狩猎业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工匠精神正是在不同地域不同行业具有某种特殊才能的人,在追求技艺的道路上兢兢業业,花费精力,反复改进,把细节融入生命,追求完美、追求极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谨、专注、坚守,尽力完成每一件产品而形成的。工匠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地域文化深刻的传承和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以自身的特色和风格,给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养分和能量。
三、利用宝鸡地域文化资源培育工匠精神的思考
宝鸡为陕西省第二大城市,处于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古华夏九州之一,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是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法门寺有佛骨圣地,镇国之宝石鼓、何尊、毛公鼎等都在此出土,西府社火、年画、剪纸窗花、泥塑等地方文化赫赫有名。社火脸谱、凤翔泥塑、木版年画三位传承人入选全国首批“大国非遗工区”。凤翔彩绘泥塑是宝鸡市凤翔区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当地人俗称泥货,并代代相传,是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精品,享誉国内外。
漫长的历史中,宝鸡还留下许多动人的佳话。尝百草身亡的炎帝,他所创立的创业和奉献精神,是泱泱中华安身立命的根本;周秦文化中的德治、法治理念,成为后世治国理政的圭臬;《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姜炎文化、周秦文化无疑具有跨越历史时空的魅力。由于先祖们创造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已经溶入当地人血脉。形成了宝鸡周秦文化特色资源,在教学中要大力加以开发利用。一是讲究礼数。以礼治国是周文化的主要特征。儒家学说发源于周文化“礼治”思想,“制礼作乐”的周公是孔子最尊崇的人。现在,宝鸡市被国内外的媒体称为“周礼之乡”。二是包容并蓄。宝鸡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和交通优势明显,以关中文化为主,也有甘青文化、巴蜀文化、中原文化,历史上金人南下、明朝移民等都改变了本土文化的结构。近现代以来,抗战时期河南人的大批迁移,以及建国初期,从南方和东北地区迁入很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军工企业,带来了现代工业的新理念,使相对封闭的“内陆城市”注入了大量的外地文化理念。三是敢作敢为。在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发展壮大了秦国,作为西周和秦发祥地的宝鸡,西周在这里崛起并消灭了商纣,秦国剿灭了六国,周秦的胸怀壮志、勇于开拓的文化精神灌注在了世世代代的宝鸡人的血液之中,宝鸡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的人文精神,有一种“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胆气、豪气。四是重文尚德。宝鸡千阳流传有燕伋登台望鲁,思念老师孔子的故事。从西周在宝鸡的时候起,整个宝鸡地区尤其是被称为“周原”,西周活动的核心地带就已经形成了尊师重教的浓厚的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宣传和推广,鼓励学生成才。
宝鸡的地域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教学资源。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中充分利用、开发,丰富学生的知识底蕴,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这的确是一个重要而又现实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思考和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