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
《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没走远,《披荆斩棘的哥哥》又成团了。在节目中,除了舞台表演,“哥哥”们的情商高低也经常被观众放在一起比较。同样的社交情景,有的“哥哥”总有办法化解尴尬,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哥哥”却总被指责“低情商发言”。尤其在接受评价和评价他人的时候,情商值高下立现。
现在,一起来看看他们遇到的“评价挑战”,试试你能挺到第几关?
第一关:批评来袭& 第二关:令人尴尬的称赞
情景回顾:
第一次公演,专业舞者出身的李响想要突破自己,他说服队友,为自己争取到了唱歌的机会,可惜正式演出中表现不佳。表演结束后,他接收到了来自网友的不同评价。如果你是李响,你会如何应对?
- 忠言卡 -
都破音了,明明不擅长还非要唱,太任性。
你的反应:
- 夸夸卡 -
表现很棒啊,突破了自我。
你的反应:
通关点评:
前两关都是关于接受他人评价的态度。
忠言卡代表批评。它很容易触发你内心深处隐藏的“我不好”的自我评价,带来沮丧、难堪等负面情绪。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你可能会特别生气,激烈地反驳对方,或者逃避、忽视,但这些方式都不能真正处理这个批评。
夸夸卡代表称赞。喜爱客套的文化背景,增加了我们区分称赞是真是假的难度,尤其是对于不太自信的人来说。成为谈论的焦点,也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暴露在聚光灯下的不舒适感。这些因素会让你在面对别人的称赞时,出现退缩、否定,甚至是拒绝的尴尬表现。
锦囊妙计:
当你收到夸夸卡/忠言卡时,应该怎么办?
如果有人夸奖你某件事做得不错,比如某次考试考得好,你可以微笑着回答:“谢谢!只是多下了一点笨功夫。”坦然认可自己取得的成绩。当然,如果你能敏锐地观察到夸赞方的优势,也可以顺势来一波“你这次XXX做得也相当棒,我正想请教你是怎么思考的……”这样既化解了你成为关注点的尴尬,又能让对方获得被认可的愉悦,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收到“忠言卡”时,不要急于把矛头指向对方。批评并不总是对的,而你也很难做到100%的完美。可以先问问自己“他有多了解我?他是要故意伤害我还是试图帮助我?”重视那些建设性的批评,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批评针对的是这件事,还是我这个人?”试着区分它们,接受有价值的建议,帮助自己改进和成长。至于那些故意挑衅的批评,就一笑了之吧,着急上火反而会让对方得逞。
第三关:评价他人的艺术
情景回顾:
公演结束后,李响因舞台表现不佳而情绪低落,大家都想鼓励他,让他感觉好一些。如果你也是他的同伴,以下两种“夸夸卡”,你会送出哪一张?
- 夸夸卡 -
太神奇了!
- 夸夸卡 -
喜欢你的结尾,有感觉就是一种进步,这是很难得的收获,你会继续成长。
情商增值时间
《赞扬与责备》一书中提到:“平衡他人评价与自我尊严,是我们此生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
首先记住,你犯过的错误、缺点并不等于你,收到的评价也不会影响你这个人的本质。坦然接受正面的评价,吸取负面评价中那些有参考价值的部分,这样,他人的评价不仅不会伤害到你,反而会让你受益良多。评价他人时,也要始终记得自己被评价时的感受。
真诚不等于口无遮拦,保持一颗同理心,才能在不破坏人际关系的前提下,巧妙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关点评:
当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许多人都会下意识产生负疚和自卑的心理。如果此时你发出的“夸夸卡”不能缓解对方的自我否定情绪,就可能遭遇“拒收”。比如对第一张“夸夸卡”,李响就表达了拒绝的态度:“神奇吗?没有。”因此,我们首先要找到对方最愿意接受的那个点,恰如其分进行称赞。对于第二张夸夸卡,李响的回应就真诚多了:“感谢对我的认可,我会继续努力。”
可见,评价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同理心、观察力和语言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尽可能真诚、柔软地表述自己的评价,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认可。
锦囊妙计:
怎样使用夸夸卡/忠言卡,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夸夸卡”发卡技巧:
·真诚不浮夸。面带微笑,看着对方的眼睛,让对方感受到你的誠恳。
·观察对方的状态。如果对方情绪不佳,过分的赞美往往会让他觉得不真实。
·寻找具体优点。对方其实很清楚自己的表现,比起大而空的称赞,找到这个具体的点更容易获得接受和认可。
·转述第三方的称赞或以请教的方式称赞,可以提升可信度,让对方更乐意接受。
“忠言卡”发卡技巧:
·先重述对方的想法,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也能帮他进一步理清思路。
·列出你赞同的地方,能让对方觉得被理解和认同。
·表达从中学到的东西,让对方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有价值的。
·完成以上三点之后,你再提出自己反对的部分并给出理由,带着对方一起思考反省。这就将批评变成学习进步的过程,对方也会更乐于倾听。
·最重要的是,无论对方犯了什么错误,不要否定他的人格,不可以下类似“你这个人不行”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