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自由

2021-01-17 07:30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变美容貌整容

如果说这是一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那么颜值就是流量的财富密码。受此影响,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美丽投资,让自己先人一步拿到所谓的“通关卡”。2020年,医美机构发布的《更美2019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中国纯医美市场规模高达2560亿元,近5年平均增速约为30%,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数额巨大的财富背后,是困扰无数人的容貌焦虑。2021年发布的《2021颜值经济新消费报告》显示,近60%的“00后”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其中女生的焦虑感更强;对于颜值消费,消费者也从单纯的关注转为美体、美容等全方位服务需求。新浪微博上,关于容貌焦虑的话题讨论,更是超过100个,总阅读量上亿。

容貌焦虑低龄化,是当前的一个普遍现象,最直观的体现是未成年人医美人数的上升。央视《第一时间》栏目曾报道,在四川成都的一所高中里,某个班级的单眼皮女生几乎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割了。不仅割双眼皮手术火爆,隆鼻、削下巴等整容手术也受到学生群体青睐。

容貌焦虑的当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反容貌焦虑”,他们倡导颜值自由,拒绝整容、关掉滤镜,去发现个体的美。一个人的美,绝不只有外在,更重要的是丰盈的内心。他们深知,化妆不能拯救颜值,整容更不能逆天改命,变美这件事,悦人不如悦己。

容貌焦虑低龄化,谁绑架了我们的审美?

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节目中,整容数百次的15岁女孩周楚娜分享了自己因外貌受到不公待遇而开始疯狂整容的经历,她告诉我们容貌焦虑早已入侵未成年人的世界。你是否曾对容貌感到过自卑?造成容貌焦虑的罪魁祸首是谁?变美真的只有整容一条路吗?

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丑的女孩

“你要做什么呀,姑娘?大夫问我/我说我要开双眼皮、开眼角、垫山根、丰唇。我还要垫额头、垫下巴/让我看看你,长得很漂亮啊,他说/你为什么要整容?他问我/我……我就是觉得我很丑。”

这是赵薇执导的女性独白剧《听见她说》第一集《魔镜》中,齐溪和医生的一段对话。很多人表示对这段对话感同身受。对容貌的自卑引发了强烈的焦虑,人们被其裹挟住,不断试图通过“变美”,挣脱“眼睛小”“脸大”“腿粗”等标签。而这些标签是社会中的“美丽圈套”,没有尽头。

想变美,简单粗暴、一步到位的整容,往往是人们的第一选择。

萱萱今年高二,因为要参加艺考,暑假在母亲的陪伴下割了双眼皮,完成了自己的假期清单。“我身边挺多同龄人做医美的,割双眼皮、打瘦脸针应该不算整容吧?多普遍啊!”萱萱笃定地说。谈及是否会将自己割双眼皮的经历分享给他人,萱萱却沉默了。她表示只想悄悄变美,观念里整容脸和原装美女还是有“壁”的。

中学生整容不是个新鲜话题,而是近年来持续存在的现象。家長允许孩子整容,和为孩子报名各种培训班的出发点相似,核心还是为了“赢在起跑线”,这让“颜值内卷”的年龄层不断提前。这种行为也无意间为容貌焦虑添了一把火。

当容貌焦虑成为人们的常态,我们不免去思考这是否是社会多方面渲染的结果。

高一的阿橙最近萌生了打瘦脸针的想法,尽管身高165厘米的她体重只有90斤。阿橙关注的医美博主即将开瘦脸针的团,这让她挺心动。“我做功课很久了,这个博主的价格最划算,比我家电梯里每天滚动播放的医美广告的价格还低。”

当阿橙积极做医美功课时,千里之外的大一新生小元正在对着镜子发呆。高中很受欢迎的小元刚被喜欢的女生拒绝了,理由简单粗暴——不够帅。女生最近在追一个选秀团的偶像,找男朋友的标准就是跟偶像一样帅,最好还是冷白皮。小元感到无语的同时,对自己一向满意的脸却也陷入了怀疑。“镜中的自己,总觉得越看越丑。”

阿橙和小元不是被容貌焦虑强行裹挟的个例,当前社会仍在以更多维度的标准,制造焦虑陷阱。比如互联网上兴起的反手摸肚脐、A4腰等挑战,被解读为“让普通女孩长长记性”的BM风服饰,“关晓彤菜包”“尹正焖菜”等明星减肥食谱,都在无形中制造焦虑。我们一旦不达标,就可能无意识掉入焦虑陷阱,成为下一个阿橙和小元。

容貌焦虑,更多时候是自己吓自己。尽管这个看脸的时代总在标榜“颜值即正义”,但美随时代、随个体一直在变,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标准。美有千千万万种,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如一句话所说:我不完美,完美多苍白;我很完美,完美地成了我自己。

我拒绝整齐划一的模板

每年韩国小姐评选期间,网友们都戏称这是一场“找不同”的游戏,佳丽们的长相和妆容太过相像,比赛堪称“整形医院的顶尖对决”。从以韩国整容业为标杆到对韩国整容业的吐槽,体现了这些年来人们审美的变化。

“以前经常有人拿着某大眼睛女星的照片和我说要照着整,现在少了,更多人在乎和自身五官的适配度。”整形科医生小顾感慨道。他表示自己曾一度对“欧式大双”“锥子脸”感到审美疲劳,觉得自己就像是流水线上的老师傅,根本没法好好发挥“捏人技术”。

小顾提到,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的审美都被“绑架”了。大众媒体给美下了定义,眼睛要够大、脸要够小,这也是所谓的网红脸,就连迪士尼动画里,公主们的人设也基本符合这个标准。潜移默化中,人们就默认了这种标准,形成了社会主流审美观。

人们极易受社会主流审美观的影响,当年楚王喜欢细腰,人们便节食束腰;民国时期看重“面若银盘”,便出现许多圆脸女星。近两年,网红脸已不再流行,这个词也趋向于贬义。但在后网红脸时代,与之相关的讨论仍在继续。尽管整齐划一的模板不再是香饽饽,但一种网红脸被淘汰,还有更多种网红脸在兴起,素颜感、高级脸、白幼瘦等全新的审美标准,继续攻占我们的审美,抢夺流量池。

社会仍以一定标准裹挟着我们的审美,但好在如今的审美愈发多元。辣目洋子的率真是美,丁真的野性是美,Yamy的丹凤眼也是美……人们有更多空间去做自己。

多元审美也打破了性别对美的桎梏。“水—乳液—粉底—遮瑕—画眉,这是我每天出门前的步骤。”柯航如是说。从高三艺考期间算起,柯航的“妆龄”已有3年。他表示对自己化妝的事情没有刻意去隐瞒,男生化妆并不一定是媚眼红唇,而且打扮只是为了取悦自己。

大众化审美随时代的客观因素一直在变,流行就像一趟没有终点的飞驰列车,永远追不上。变美这件事,只有自然美才不会被定义。

整容不如正心,美的改造从内在开始

为了拥有一张完美面孔,人们绞尽脑汁寻找各种变美方式。

高三学生梓涵形容自己是一个“活在美颜相机里的人”,即便是拍班级集体照,她都会把拍好的照片导入美颜软件修一遍图。对于美颜相机怎么拍最好看,梓涵也有一套心得——把各项功能打开,所有数值尽量调在30%左右,这样不会让人一眼看着就觉得假。

如果说梓涵恨不能“活在美颜相机中”,伊宁则恨不能“将妆容缝在脸上”。作为大学班上的女神,人前的伊宁总化着精致的妆容。不敢卸妆,是她藏在心里的秘密。“别人每夸我一次,我内心就煎熬一次,怕人设崩塌。”伊宁说。

爱美是人的天性,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提到的“山顶洞人在规则的石块上钻出小小的孔洞,在墓穴里撒上红色的赤铁粉”,就是人类对美最初的感知。但容貌焦虑和一些社会畸形审美,却是由媒体和商家刻意引导的,BM风、口红自由、医美等,也只是一种营销方式,目的是引起消费。

说到底,容貌焦虑的背后,就是颜值经济。

金钱驱使下的美丽标准一变再变,但我们的脸,真的能追赶着潮流一直变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超级演说家·正青春》里的周楚娜从13岁开始整容,双眼皮做了8次,鼻子做了6次,大大小小做了100多次手术,花费超过四百万,整张脸价值一辆跑车。“一变再变”的她,却在节目中告诫同龄人:在我们躺在冰冷的手术台之前,让我们问问自己:我们为了什么而去整容?仅仅是因为容貌自卑,受到很多不公平的待遇吗?是为了别人的目光吗?还是为了取悦这个世界?

人固然可以爱美,但不该为他人的目光而活,更不必为焦虑买单。或许,我们该整的不是脸,而是心。与其和外在的皮囊死磕,不如由内而外塑造自己的精神气质,提升自我价值感。

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诸多因素影响一个人的颜值,包括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收入等。也就是说,美除了从容貌上定义,还可以从学识、经历上定义。有些人初看貌不惊人,越看越有魅力,正是因为内在美的加持。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就不符合大众定义的美,但因为学识丰富,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佳。所以我们倡导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推崇旅行,寻求另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们强调自信,让我们能更坦然地面对自己。

其实当今社会被制造出的并非只有容貌焦虑,还有知识焦虑、婚恋焦虑等,拥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内心,有助于化解各种焦虑,从而走好自己的路。

多给美一点时间

多给美一点时间考试中做对一道题的方式,并非抄答案,而是学习并掌握知识点。变美也一样,不能依赖整容,而要内外兼修,这是个长期的过程。

“整容后悔吗”这一关键词,在搜索引擎里有41100000个检索条目,打破了“美丽速成”的洗脑包。后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整容失败后悔、审美改变后悔、主观不满意后悔。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在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对于未成年人整容,专家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整容项目最好在18岁以后做,除了一些由于先天畸形确实需要修复的,不建议过早做相关整容项目。为美丽挨刀固然需要勇气,但更难得的是面对社会渲染的容貌焦虑时,能坚守内心的选择,摒弃狭隘的审美观而以更多元的审美看待美。如此,便能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健全人格。

青春期的我们,本就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此时我们如同一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任何不当修剪都可能影响正常生长。在变美的路上,请给自己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人为嫁接,而是涵养内在,为美丽添加养料。不妨为外在的变美按下暂停键,保持少年模样。待我们长大后再来反观自我,从外形到内心,身心的成熟会给我们答案。

你不必做完美小孩,你是独一无二的自己。

大众审美,谁说了算?

《小妇人》里,四姐妹中最小的妹妹艾米被看作“一家之花”,她那被称为“优雅”的魅力令人着迷。然而艾米却一直为自己扁平的鼻子而苦恼,尽管除她以外并没有人将那放在心上。为了拥有希腊式的鼻子、贵族感的鼻尖,艾米尝试用夹子夹住鼻子,只是那没能产生效果。

若是在今天,按照大众审美标准,艾米想必依旧会不满意自己的鼻子,而且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整容手术。

大众审美是怎么形成的?美丽的标准又由谁定义呢?

大众审美标准的坐标系

“拾佳”是一名颜值打分师,她有多年化妆经验,身边的朋友也喜欢请她帮忙挑选妆容和衣服。和众多颜值打分师一样,无论男生女生,“拾佳”都能以专业的方式量化对方的颜值。

一般来说,她给顾客的评分为5~10分。5分为平凡的路人,6分是亮眼的存在,7~8分是校花、校草级别的帅哥美女,9分说明外貌气质绝佳,10分则是人们心目中的男神女神。

当顾客发来照片后,“拾佳”会使用专业术语分析对方五官的优缺点和气质。写评语时,“拾佳”也会把顾客的个人特质与外貌相结合,以更好地呈现整体状态,如“长相清秀,给人邻家女孩的感觉”“鹅蛋偏娃娃脸,很淑女也很亲切”“把头发留长一点,做一个底部微卷的发型,会显得温柔可人”等。

从分数到评语,从外在到内在,量化颜值和以貌取人,绘出了大众审美标准的两条轴,形成一个坐标系。

以貌取人的审美绑架

以貌取人的观念由来已久。

亚里士多德曾总结道:“前额小的男人变化无常,如果是圆的或者是突出的,那么这个人是个急脾气……目不转睛地注视表示其厚颜无耻、优柔寡断,招风耳表示此人喜欢闲聊并且喋喋不休。”

然而外貌真的能作为人格、能力等的评判依据吗?

孔子因学生子羽相貌丑陋而对他态度冷淡,子羽却通过自修成为有名的学者。听闻此,孔子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的感慨。弗朗西斯·高尔顿曾对罪犯的照片进行过研究,并将罪犯们的长相描述为“像恶棍一样”;他还进行了更深入的工作,对不同罪犯的照片进行合成,然而据说结果非常令人失望,因为合成照片“帅得令人吃惊”。

事实上,不少研究都表明以貌取人并没有科学依据。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外表吸引力与社交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智力水平相关性等一系列研究的结果都显示,外表与那些特质并没有显著相关性。“人不可貌相”才更真实可信。

美丽真的有标准吗?

小丽是医美整形机构的常客,做过不少项目,其中一项是开眼角。前几年流行欧式大双时,她去开了眼角;最近欧式大双显得有些过时了,加之不戴美瞳时,她的眼神看起来有点凶,于是她又做了内眼角修复。

小美也曾考虑过做医美项目,她的鼻头有些平。但是谁规定平鼻头就是丑呢?想通这点后,她便不在乎了,既然自己觉得容貌过得去,又何必管他人怎么看?相比单一和僵化的大众审美,自身对内的審视和接纳,才更重要。美的标准从来都不绝对,也不固定。

回顾人们追逐美的历史,会发现,对于处在恶劣生存环境中的人来说,健壮的身材是美的,因为那代表着力量,具有生存优势;西方中世纪时期,受战争、瘟疫等的影响,人们普遍为填饱肚子而发愁,那时,丰满乃至肥胖的身材是美的,因为那意味着健康、富有和权力。在人们还没认识到紫外线对皮肤有害时,深褐色的皮肤是时尚与美丽的代表,能去阳光充足的地方旅游也是富足的一种标志。最近几十年内,过度肥胖成为一种疾病,年轻的外表越发得到重视,人们开始追求看起来精力充沛的面孔、没有多余脂肪的肌肉以及苗条的身材。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定义美,胖与瘦、黑与白也不分对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有自己对美的判断。爱美是天性,只是在追求美的时候,别忘了先问问自己什么才是真的“美”。

与自己的脸和解

正视容貌焦虑

一位美妆博主分享了自己走出容貌焦虑的故事。

她从小就不是一个漂亮女生,曾经很胖,并因此被同学嘲笑、欺负。现在的她依然不是“标准美女”,眼睛小、鼻子大、肤色暗沉、下巴反复长痘等,然而这一切并未妨碍她变成一个乐观自信的人。

在她看来,拒绝容貌焦虑,最重要的是正视这份焦虑,并且学会爱自己。如今的审美越来越多元化,每个人对美都有自己的认知,与其去迎合他人口中的美,不如去发现、认可和欣赏自己的美,找到自己的特点。为此,她坚持学习,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以提升谈吐、充实内在,增强自信。她也不断学习、探索化妆技术,锻炼身体,发展自身条件,让自己变得更有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相比美丽但缺少表达性的面孔,一张表情丰富的面孔更有吸引力。一个人的内在会折射到表情上,因此充实内在有助于营造自己的气场。脸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名片”,不必追求千篇一律的“漂亮的脸”,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打造出一张独属于自己的“很棒的脸”。

找寻美的本质

当我们追求美的时候,到底是在追求什么呢?

追求美,是在追求健康与活力。健康能让一个人显得更有魅力。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不同,原因之一就在于健康的外在体现不同。

追求美,是在追求良好的人际互动。脸可谓是“交流神器”,同一张脸呈现出不同的表情时,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也会随之改变。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不伪装自己也不欺骗他人、懂得爱自己且珍惜他人的人,往往会更受欢迎,也更有魅力。

追求美,是在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当人们因为对外貌不满而变得焦虑、陷入抑郁时,引发痛苦的,并非单纯是外貌。过去的经验、接受的教育、对他人评价的态度等,都是相关的影响因素。因此,将不幸归结于脸并不准确,即便脸变美了也不代表生活一定会更好。更值得我们努力去做的,是充分了解自己与生俱来的特征,发展自己的特色,建立自己的审美观,找到与自己的脸和谐相处的方法,积极向上地生活。

直面自己,与脸和解,愿我们都能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更深层次地享受人生。

你远比自己以为的美丽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有什么差别?

国外一个创意短片,记录了素描肖像家吉尔·萨摩拉为7名女性绘制肖像画的大致过程。绘画前,所有女性被安排与一位陌生朋友见面并短暂相处。绘制期间,萨摩拉和被画者之间隔着帘子,他看不到她们的面容,只凭借被画者对自己的描述开始创作。随后,萨摩拉邀请曾经与她们短暂相处的朋友来描述对方的容貌,再次为她们绘制肖像画。肖像对比图如右图所示。

结果证明,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美丽。

那么,你所认为的自己,和别人眼中的自己究竟有什么差别呢?请你邀请一位朋友,与你进行一次全新的外貌认知探索。

活动流程:

1. 描述你自己的外貌(包括五官等),并写(画)下来;

2. 邀请朋友描述你的外貌(包括五官等),并写(画)下来。

写(画)完后,请你对比描述,找出自己的优点。想一想,为什么别人眼中的自己往往要比自己眼中的更好看?

猜你喜欢
变美容貌整容
画与理
把“话”打扮起来
新年愿望
Perfect is Boring
小红唇首家线下变美空间开业美妆新零售
感恩节
超能辣妈变美秘诀这些你必须拥有
老叔整容了
兔子整容
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