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海军
(南方日报社,广东 广州 510601)
省级党报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中坚力量,它们在推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强调互联网思维和先进技术运用是应有之义。然而,在追求技术至上的过程中,部分省级党报没有坚持优质内容生产定力,反而为了迎合市场和读者的需求,过度地往浅阅读、快阅读、技术化和娱乐化方向发展,与新媒体及自媒体在流量混战中 “厮杀” ,从而造成了传统优势丧失、新优势尚未建立的尴尬局面,导致社会影响力逐渐下降,市场占有率逐步丢失。事实上,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媒体越深入融合,就越呼唤优质内容的价值回归。本文以中共广东省委机关报、连续十年蝉联 “全国省级日报十强” 第一位的报纸——《南方日报》为例,对其内容生产方式、呈现方式、生产保障和效果取得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分析其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瞩目成绩及存在的不足,以期给其他省级党报的发展提供借鉴。
在我国现有的宣传体系和格局中,承上启下的省级党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31 个省级行政区,意味着至少有31 份省级党报,数量之多、影响之广、作用之大,可以说是我国新闻宣传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力军。
“一张省报,对于全省工作,全体人民,有极大的组织、鼓舞、激励、批判、推动的作用”[1]338,毛泽东曾这样论述省报的作用,他所说的省报,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今天我们说的省级党报。不过,如今的省级党报所处的经济、社会和媒体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全面兴起和广泛运用,多种传播介质和传播形态得以迅猛发展,相继出现了网、端、微、屏等新的媒体形态,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
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总趋势。所谓融合发展,就是报纸、电视台和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端及其它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朝着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优势互补、流程再造、平台升级, “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2]5-6,使媒体的公信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融合发展就是让新闻产品的供给侧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需求侧。
剑有双刃,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新媒体由于在速度、广度和互动度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路径,因而,无论在外在形式上,还是内在运行机制上,它都给省级党报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冲击。
虽然,在近年的纸媒倒闭潮中,省级党报顶住了压力,甚至出现了逆势发展的景象,如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分会的调查显示,不少省级党报的经营收入在2019 年创历史新高[3]64,发行量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另外一个客观事实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这本来是省级党报实现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可是,在整个传媒产业的大盘子中,除了跨界经营的地产、康养、电商和金融投资等产业之外,近年来,省级党报凭借主业占领的市场份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在持续缩小。
可以说,省级党报一直都是新技术的使用者,几乎都走过了这样一条发展路径:纸质版——新闻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头条号(抖音号)……凡是能够用上的新技术、新平台和新介质都用了,但部分省级党报在传媒市场的竞争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社会存在感减弱、社会影响力下降、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减少等严峻问题[4]。
春江水暖鸭先知。位于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广东省的《南方日报》,早在2002 年进行新世纪首次改版之前,就感受到了省级党报所面临的挑战。时任《南方日报》总编辑的杨兴锋这样描述: “和全国许多地方的省级机关报一样,《南方日报》的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不改版、不改进宣传报道,就没有出路。” 他继而总结出三大原因:一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报业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全国的省级党报普遍出现了广告量和发行量连年下滑的现象;二是广东的报纸竞争尤为激烈;三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传媒市场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不利于党报。[5]
由此可见,省级党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非近年才出现的,只不过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加快,如今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罢了。
近年来,为解决生存和发展难题,各家省级党报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内容生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南方日报》较有代表性,它是我国最早推进融合发展的媒体之一。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南方日报》确立的思路是:朝着移动化、平台化、可视化、智慧化的方向转型,通过内容一体化生产、技术一体化支撑、经营一体化统筹,推动报网端优势互补、紧密协同、并行并重[6]14。
近年来,《南方日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协同融合发展,实现了 “此长彼长、此优彼优、此强彼强” 的发展效果:《南方日报》的移动客户端南方+客户端在2019 年 “党报自有APP 传播力” 排名中仅次于《人民日报》客户端,位居全国第二、地方省(区、市)党报第一,下载量突破7000 万[7]1;《南方日报》的发行收入、广告收入、经营利润、品牌价值等各项指标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级党报第一[7]036。《南方日报》的探索,让省级党报这一主流宣传舆论阵地在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壮大,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8],从而经受住了报业 “寒冬” ,跳出了省级党报影响力式微的 “陷阱” 。
上述令业界瞩目的 “南方现象” 的出现,其 “密码” 就在于《南方日报》特别注重优质内容生产,通过发力内容供给侧,来破解报纸这一载体所提供的信息传播不能满足受众需求的难题,以 “应对移动传播时代的碎片化、轻阅读、强互动社交媒体快速崛起带来的冲击”[9]7,从而忠实履行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南方日报》在内容生产方面的具体做法如下:
《南方日报》的内容生产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主要有原创生产和开放生产两种方式。
1.原创生产
所谓原创生产,即由《南方日报》自有采编队伍进行的内容生产。《南方日报》采编部门由要闻编辑部、时政新闻部、经济新闻部、文体新闻部、地方新闻部、珠三角新闻部、视觉新闻部、专刊部、理论评论部和机动记者部等部门构成。截至2019 年,《南方日报》有采编人员551 人[8]。
据统计,《南方日报》在2019 年向海外9 家华文媒体输送版面1800 余个,向70 多个海外媒体供稿3000 多篇;与此同时,《南方日报》努力做大做强南方+客户端,全年发稿60 万篇,涌现出55个百万+、142 个50 万+、831 个10 万+的融媒体报道产品[8]。
为提升内容生产的质量,《南方日报》在2016年10 月启动了 “南方名记” 培育工程,在国内首次提出打造 “网红名记” ,培育全媒型、专家型优秀人才。 “南方名记” 工程采用 “一人一策、因人施策” 的方式进行倾斜培育,推出一系列特色鲜明、人气颇高的文章、栏目、项目,打造网络爆款产品的能力处于同行前列,涌现了一批制作精良和有深度的正能量融媒体产品[10]。
2.开放生产
所谓开放生产,即依托《南方日报》的移动端南方+客户端,整合人才、渠道和资源,打造开放生产平台进行的内容生产。目前,《南方日报》主要打造起了南方号和南方拍客等开放生产平台。
南方号于2016 年10 月上线南方+客户端,吸纳全省超过6000 家政务发布号入驻,集聚1.7 万名新媒体运营者,成为广东规模最大的政务新媒体聚合平台。依托这支规模庞大的队伍,南方号平台月均稿件发布量超过4.5 万条,月均阅读量超过6500 万,成为《南方日报》重要的稿件来源,在移动互联网上初步构建起旗帜鲜明、队伍齐整的广东舆论主阵地[11]39。
南方拍客则是《南方日报》在短视频风口下组建的另一支开放生产团队。除了通过 “小南报料” “南方拍客看广东” “路边摄” 三个栏目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拍客外,还深挖垂直行业,组建稳定的拍客队伍。2019 年8 月,南方拍客举办首场聘任活动,50 名广州市出租车司机成为 “南方拍客” 。按照计划,《南方日报》还将联手快递小哥、志愿者、大学生等群体,进一步拓展南方拍客队伍。得益于拍客团队,《南方日报》每月可收到350 条以上线索、作品,有效提升了《南方日报》民生新闻生产的速度、数量和质量[11]40。
《南方日报》深耕新闻主业的重要平台主要有《南方日报》和南方+客户端。以用户为中心,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南方日报》统筹考虑报纸与客户端的融合,发挥各自特色,打造全新的报端生态系统:报纸以精致独到取胜,客户端则以快速便捷取胜,实现内容生产到传播流程的再造[12]。
1.报纸内容的呈现
《南方日报》在报纸方面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四点:
(1)明确报纸定位
根据新的报业发展形势和集团 “深度融合、全面转型” 的战略部署,《南方日报》明确以政治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理论的厚度、人文的温度、文字的精度取胜,塑造具有黄钟大吕气质和品格的党报形象[13]。
(2)优化版面设计
在版面设计上,《南方日报》将一般性动态新闻稿分流到网端和客户端,腾出资源重点打造一张全新优质的 “政经纸” “观点纸” “深度纸”[13],除了在平时刊发评论稿和深度报道稿外,还在每周一特别开辟各两个版的理论周刊和深周刊。
(3)打造拳头栏目
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多元舆论生态下的稀缺品。因此,《南方日报》全面提升内容生产水平,深化内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各方面、全流程,全力打造 “南方宏论” “叮咚快评” 等品牌栏目。
(4)强化报端互动
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南方日报》根据内容和风格等不同特点,调整产品结构,在报网端多渠道分发,去掉低端重复产能[14]12。《南方日报》创新内容表达,优化用户体验,独辟蹊径地将南方+客户端生成的二维码印刷在报纸上,既弥补了报纸版面容量有限的不足以及一些内容难以在版面上呈现的天然缺陷,又与新媒体产生了深度互动。
2.移动端内容的呈现
进入媒体融合发展时代之后,《南方日报》鼓励记者向产品经理转型,了解新媒体发展风向,学习制作动新闻、H5、VR 和直播等产品,推动纸媒生产能力向移动端生产能力转变[15]。为此,《南方日报》除了生产出通过报纸呈现的图文内容,还充分运用声、光、电生产出融媒体内容,借此实现由平面向视频、由静态向动态、由单向向互动、由二维向多维的全面转变提升[16]135,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南方日报》的移动端也即南方+客户端的内容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长图、海报、H5、政务直播、短视频、音频、3D 动画、AR 和MR 等。
(1)长图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比起密密麻麻的文字,长图通过易于理解和阅读的设计,可以直观地向读者传达信息。《南方日报》针对在长图中经常出现的数据内容,则通过图标和图表将其可视化,用环形图、柱状图或饼状图予以创意呈现[16]136。
(2)海报
海报是以视觉图形作为载体来传播信息的形式。海报的要求是:简单有创意,戳中兴奋点,让读者有迫切深入了解新闻的想法。海报设计样式多样化、富有趣味性,还可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如 “漫新闻” 是《南方日报》要闻融媒体工作室针对客户端开通的新栏目,通过漫画形式解读新闻热点,告别冗长文字,实现一目了然的视觉内容呈现[16]138。
(3)H5
借助新媒体技术,平面设计出的不再是二维画面,而是朝着三维立体交互方向发展。《南方日报》的设计师,在生产H5 的时候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元素,让用户可以通过多重感官、立体地体验新闻产品[16]139。
(4)政务直播
政务直播是党媒移动端内容生产的重点之一。2016 年6 月,南方+客户端移动直播平台上线,围绕政务传播核心资源和创新表达形式,打造广东省权威政务直播平台,持续提升《南方日报》在政务报道领域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17]60。同时,《南方日报》还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带来沉浸式、现场化的表达方式,如虚拟演播厅连线现场视频直播、 “4K 视频拍摄+5G 信号传输” 直播、试水全流程5G 手机直播、VR 视频直播等。
(5)短视频
自2016 年以来,抖音、快手、微视频等短视频平台异军突起,成为新的流量聚集地。2018 年6 月,南方+客户端平台正式运营抖音账号——南方Plus 客户端,截至2021 年2 月28 日,共发布1272 条作品,有粉丝214.2 万,获赞数超过3278.4万。传统纸媒《南方日报》俨然成为视频生产大户,短视频的采写和制作,已经成为《南方日报》采编团队的自觉行动,目前,已打造起《武松打虎》《宝览南粤》《一面》等视频品牌节目。
(6)音频
媒体融合的深入发展不仅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新闻与感观体验,也让媒体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把音频产品玩得风生水起。目前,《南方日报》已打造起了《宁听》《早安岭南》和《南方+早班车》等音频品牌节目,其中,《南方+早班车》是一款机器人播报的语音节目。
(7)3D 动画
为了让产品内容 “潮起来” ,《南方日报》试水了3D 动画内容制作。例如,围绕第二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南方日报》推出了《你看!广东有本会动的书,讲述世界的 “一带一路” 》逐帧动画,将主旋律、硬新闻予以轻松、有趣的表达[18]54。
(8)AR 和MR
为了让产品内容 “炫起来” ,《南方日报》还在内容生产中借助了AR、MR 技术。例如,2019 年7 月,《南方日报》推出 “壮丽70 年,奋斗新时代——广东日记” 全媒体系列报道,就借助了MR混合现实、3D 虚拟场景搭建和全息投影等技术手段,立体呈现了新中国成立70 年以来广东在经济、社会、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用户在感觉惊艳的同时,也引发强烈共鸣[18]56。
在融合发展背景下,内容生产要求快、多、精、美,以实现对用户的多重感官刺激,将服务力渗透到各种场景,但要实现如此繁杂的内容生产,无疑需要强大的支撑能力。《南方日报》主要通过创意赋能、技术赋能和制度赋能来保障内容生产的顺利进行。
1.创意赋能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媒体的内容生产就是一场创意大赛。2016 年下半年,《南方日报》成立了新媒体实验室,截止到2019 年,这支专业队伍已有21 人,工作内容包括新闻策划、脚本撰写、平面手绘、动画制作、H5 设计和视频编导等,融媒产品年产量超过600 件[18]51。
两会报道可谓是各家新闻媒体 “炫技” 的大舞台。在2019 年全国两会上,《南方日报》推出了时政文艺类短视频 “两会飞花令” Vlog,将传统艺术与时政新闻巧妙结合,展现青年代表的积极形象,传递两会 “好声音”[18]52,获得了中宣部阅评表扬。
2.技术赋能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融合发展的短板是缺乏技术 “基因” ,甚至会在思想上对技术产生排斥。《南方日报》深刻认识到,要提供新服务、增创新价值,就必须通过多元探索强化传播力,全面拥抱新媒体技术。
2017 年,以《南方日报》为旗舰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举办首届技术大会,提出了 “提升技术能力、引领融合转型” 的发展思路;2018 年,提出实施移动优先、数据优先、用户优先战略,深度推进以内容智库化、传播智能化为重点的融合转型工程;2019 年,提出着力打造党媒宣传平台、立体传播平台、数据服务平台和产业拓展平台[19]20。通过举办技术大会,大力鼓励内部技术创新,每年集中总结和展示技术赋能、数据驱动、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新思路、新探索,这在业界尚属首次。
《南方日报》的技术能力建设在业界获得了广泛认可。2019 年,在中国报业技术年会上,《南方日报》斩获多个奖项。其中, “南方报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小南2.0” 与 “基于南方党媒算法的南方+大数据平台” 两个项目获 “中国报业媒体融合、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项目” 案例特别奖; “集团采编数据采集系统” “聚焦上市公司的机器写作平台” “报网端产品内容智能风控系统” 三个项目获案例一等奖[19]23。
3.制度赋能
经过实践,《南方日报》探索出优质内容、优秀人才、优越平台的 “三优” 建设路径。制度是 “三优” 建设的保障,因此,《南方日报》加大了制度建设力度,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不断完善薪酬体系,修改和完善了《〈南方日报〉全媒体考评细则》,确立了以质为主、以量为辅的考评方式,鼓励独家、鲜活、记者深入现场采访的优质报道,对H5、动新闻、VR、短视频直播、无人机拍摄等新媒体技术产品加大奖励[8],用机制来助推报网端深度融合。
其次,从2017 年初开始,《南方日报》实施报端采编轮岗制度,进一步推动深度融合、全面转型,强化报端采编联动机制。轮岗机制有力地带动和统筹了各部门的新媒体内容生产,让纸媒采编人员认识、接受、融入新媒体生产运营生态,并推动报端形成四大全媒体编辑部[11]37。
此外,《南方日报》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在关键环节和关键部位谋划改革,从而引领全局性、系统性创新。为强化南方+内容团队的管建水平,2019 年初,南方+成立编委会,加强把关流程管理,优化内容产品粘性,强化版权保护与培训,以此进一步促进各部门全媒体转型[11]38。
作为省级党报的突出代表,《南方日报》较早地进行了多方面的内容生产探索,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不过,近年来,包括《南方日报》在内的省级党报,在内容生产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
作为事业单位,省级党报的财政制度基本上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出于经济收益的考量,近年来,不少省级党报纷纷涉足资本领域,相继引入商业资本,成立了各种发展基金。资本与新闻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省级党报发展所需的资金压力,反哺新闻内容生产,但逐利的资本也会带来 “绑架” 新闻内容生产的风险,冲击新闻内容生产的客观独立性,对新闻的社会效益造成挤压。
新闻媒体一般承担着 “上传” 和 “下达” 两大重要功能,但近年来,省级党报的这两大功能都在逐步弱化。在 “上传” 方面,弘扬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要求使来自省级党报的监督报道日渐减少,甚至出现式微迹象。换而言之,打捞底层民众 “沉没的声音” 少了,上传民忧、民困、民意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省级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在 “下达” 方面,省级党报的 “二传手” 角色日益严重,在各类 “官方发布” 日益完善的情况下,各部门的重要信息一般都会在 “官方发布” 首发推送,省级党报很难获得独家新闻甚至一手的报道内容, “二传手” 的角色大大降低了省级党报的社会关注度和公信力。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省级党报的新闻内容生产看起来很热闹,但仍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 “写谁谁看,谁写谁看” 的生产和传播困境。从新闻报道的 “节庆化” 现象——大家争相瞄准一年一度的节庆进行新闻策划报道来看,新闻的内容生产成为简单的循环写作。
同时,不少省级党报还出现了内容生产质量下降明显的问题。因为移动端更新速度快,稿件需求量大,采编队伍的任务日益繁重,很多时候无法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新闻的素材选取、文本写作进行精细考量和打磨,粗糙化日益严重,快餐式新闻越来越多,精品、爆款、现象级产品越来越少。
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在融合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省级党报过于推崇技术,在人才招聘中青睐所谓的全媒体人才,要求应聘人员具备采写、编辑、摄像、制作乃至出镜等多种能力,这实际上是用技术重构了新闻专业主义,新闻生产反而变得不再专业。技术至上的发展思路导致有些省级党报出现了这样一种尴尬现象:其生产的融媒体产品质量赶不上强势的商业媒体,原本的文本优势却在逐渐丧失,有陷入 “平庸化” 境地的隐忧。而且,从本质上来看,一些省级党报所谓的内容生产新技术,实际上就是电台和电视台等媒体在使用的技术;所谓的融合发展,就是 “报纸+电台(音频) ” 、 “报纸+电视台(视频) ” 以及 “报纸+电台+电视台” 的发展模式。
在纸媒时代,由于没有很好的交互反馈机制,对新闻内容的考核更多依靠专业直觉。进入新媒体时代后,新闻内容的阅读量可以得到实时反馈和呈现,一些省级党报简单地将 “流量” 作为新闻内容考核的唯一指标。 “流量至上” 的指挥棒必然将内容生产导向 “短、平、快、多、省” ,内容生产人员为应对考核和迎合市场及读者的需求,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放低内容生产的专业坚守和水准。
随着内容生产的增多,为了与之相适应,就需要组建更多的生产部门及管理机构。那么,导致的结果则是:一方面,部门间的 “割据” 现象突出;另一方面,部门间的统筹协调成本进一步加大,人才、内容、技术和资金等资源未能得到最充分有效的利用,分散运营、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生产的产能和质量。
融合发展背景下的省级党报发展是有其显著优势的,这种优势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由天然的政治优势附带而来的,二是通过后天生产优质内容来实现的。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是党报的核心优势,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一个基本判断——无论融合发展推进到哪个阶段,也不管传播技术、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如何发生变化,只有坚持 “内容为王” ,不断提升内容的服务性,才能在精耕细作中巩固省级党报的影响力和引导力[20]47。优质的内容可以说是人类的永恒需求,也是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沉浸在信息海洋里的人们对优质内容的渴望日益增长,尤其需要媒体为他们提供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内容。
《南方日报》的生动实践也说明了,省级党报要走好融合发展的 “长征路” ,非常重要的 “法宝” 就是要在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扎实做好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为此,笔者建议省级党报采取如下措施:
纸媒具有很多的优秀基因和品质,比如忠诚记录、秉笔直书的报人风骨,勇立潮头、瞭望时代的党媒本色,冷峻客观、力透纸背的作品力量,不懈创新、争创卓越的媒体追求等[9]6,无论传播介质如何变化,都应该成为省级党报的价值坚守。此外,在利用好外部资本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省级党报要对经济效应的追求坚持适度原则,尤其是在进行内容生产时,要对资本保持足够清醒,严防被资本裹挟和侵蚀。
在全面拥抱新技术的同时,省级党报应顺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出个性化、对象化、订制化的内容产品,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特色型的智慧服务,将媒体功能由单纯的信息传播向思想挖掘、战略研判、方案供给、价值传递等方面延伸,推动主流媒体通过智慧转型,实现深度与广度并存、研究与传播并重,更好地满足党委政府及各类社会主体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对决策科学化、信息化、数据化的需求[8]。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体现新能力和新价值,让省级党报变得更深入、更全面、更贴心。
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总趋势,省级党报应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在思想观念上,省级党报要毫不犹豫地把传统媒体的优势扩大到移动客户端这一优越平台上;在生产方式上,要努力增加新闻产品的新闻性、交互性、开放性,并通过活动、直播等手段增加用户黏性;在人才人力投放上,要继续向移动平台倾斜;在成本投入上,要减少对落后生产力的投入,增加有利于移动端能力建设的投入;在运营服务上,要在线上全媒体的基础上,增加线下多场景服务,包括推广智慧党建平台等[6]18,使这些子平台成为移动端的延伸。
人才始终是省级党报走好融合发展之路的宝贵资源和强力支撑。省级党报应扎实开展增强 “四力” 教育实践工作,加强全媒体采编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补足能力上的短板、本领上的不足,着力打造全媒型、专家型采编队伍,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主力军[8];同时,加大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力度,让更多采编人员获得成才、成名、成家的机会,尤其是鼓励采编和技术人员在内容生产和呈现形态方面进行革命性的创新。
制度是省级党报做好融合发展工作的根本保障和坚实基础。省级党报在推动各大部门转型为融媒体新闻部的基础上,应着力破除不利于新平台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整套适应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扁平化、功能集成化、产品全媒化[8];此外,还应该进一实施好薪酬体制改革,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等。
在融合发展这场媒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南方日报》坚守内容生产定力,确保内容生产质量,加大融媒体内容生产的力度,加快实现从 “融媒” 到 “智媒” 的跃升,培育党媒新能力、提供党媒新服务、增创党媒新价值,更好地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探索和做法[12],给省级党报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借鉴。但是,省级党报要重现在纸媒时代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无疑,需要各家省级党报来共同发力,克服更多困难,作出更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