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金岭 温勇伟
(赣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赣州)
[提要]“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推进建设体育强国的利好时期。这一期间,我国体育产业有着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本文就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体育产业机遇和面临的困境,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长江经济带作为一条内河经济带,其覆盖面积广、带内跨度大。2014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内河经济带、东中西部跨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带,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带,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带。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航运、通航等功能,同时建设综合立体的交通枢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环境和结构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全面建设新型城镇化,培育全方位对外开放新优势,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随着体育在各领域扮演着愈发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国家把体育产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层面,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各省市增进体育经济发展、拓展体育产业规模和促进体育消费要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建设各部门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为此,应当以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人们对健康的殷切希望作为契机,结合区域内各地自身优势,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拓宽新的渠道。
体育产业是国家众多产业发展中的一员,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发重要的角色,体育产业借助经济发展的动力来发展,反过来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对我国经济有一个反向的推力。体育产业在近年来展现的经济影响力是可观的、显而易见的,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在未来有可能成为国家影响全球的支柱性产业。
人们在生活中,或者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决定着一个又一个行业的兴起和发展,体育产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也是在需求和发展中孕育而生,具有耗能低、污染少和潜力大等优势,在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中做出贡献,也给长江经济带内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供新的参考。在市场经济对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下,国家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且人生活幸福指数的提高,满足必要的生存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体验的追求,如对体育产品设计、体育场所设施、体育服务体验的需求不断增大,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抓住机遇乘上“十四五”这辆发展的快车,区域内的经济必将得到更迅猛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从居民个人健康和培育宝贵品质来看,体育健身不仅是体育人应该坚持的内容,它更是居民日常生活健身的一项终生事业。通过体育运动可以缓解身心压力,促进心肺功能增强,可以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经常进行体育运动有助于人体骨骼的生长,加大骨密度使骨骼更坚固,对人体起能够起到更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另外,可以培养个人阳光积极向上的性格,不惧困难、不畏失败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品质。
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来看,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各产业协同发展,如旅游业、休闲业、服务业、餐饮业等。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有着耗能低、污染少的特点,在优化经济带内产业环境、协调其他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相关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都可以作为枢纽发挥出有效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引导和对健康体质的宣传下,人们健康的意识不断加强,体育产业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产业经济占比愈发明显。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制定发展体育产业相关扶持政策,重视体育产品科技元素的投入,优化区域内产业环境并调整不合理、不完善的产业结构,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力度,协调其他产业齐头并进发展,促进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发挥出1+1>2的经济效果。
从国家支柱性产业来看,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的规模扩大,合理利用长江经济带原有的资源禀赋吸引外来企业投资,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借鉴国外一些支柱性产业成功的发展经验,创新产业方式和发展规划,为体育产业成为我国产业领域的领头羊打下基础。另外,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给长江经济带区域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提升就业率方面有着显著作用。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带动作用,扩大产业规模,缓解社会大众就业压力,在优化市场经济环境和联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市立足自身优势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商品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有着显著增强的趋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大幅提高。相对上海、江苏、浙江、湖北等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等落后地区,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市场资源配置下,各地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居民体育消费和内需,吸引外来企业和投资者的投资增长,并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在体育产业的助推下加快了发展的进程。“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在区域经济市场中的发展状况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也进一步的提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其次,长江经济带产业类型丰富多样,为体育产品制造和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和原料,促使体育产业呈多元化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的产业制度和产业管理,结合区域内各省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了一批又一批有集聚效应和鲜明体育产业特色的实训基地。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合作,加强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明确消费主体,扩大消费范围,保持体育产业经济的高增长速度。人们体育健身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刺激了体育消费,拉动了体育内需,进一步促进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随着体育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且在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能愈发不可忽视,其在国内产业经济发展所占比重和经济影响力不断上升,凸显了体育产业的潜能。一个新事物或者新的产业,必然有着新的要求,立足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市场的资源配置、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分析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体育产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总量偏低。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由于起步较晚,总体上还不发达,体育产业经济的总产值明显不足。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涉及范围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像上海、江苏、浙江等,和湖南、云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等经济落后地区,在体育产业总体水平和人均水平上有着较大的差距。虽然长江经济带经济总量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提高,但总的来说,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对体育产业的需求,导致区域内体育产业总体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总量偏低。
(二)各地区体育产业部门缺少必要的相互联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形成如长三角经济区、武汉都市圈等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为区域内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因长江经济带跨度大,各地产业一体化观念感不强,体育产业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的体育产业发展的交流,导致长江经济带内体育市场不发达、体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各地区体育产业部门联动缺乏,体育产业发展受阻。
(三)体育资源整合不全面,产业不够完善,产业发展涉及面不广。体育产业的发展是将与体育有关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以体育为主体内容的产业链,如上海、江苏等地组建了体育产业集团,说明体育资源是可以整合和被开发出来的。在区域内整合已有的和潜在的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产业链横向和纵向的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共享,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开发难度和企业的运作成本,对社会和经济实现更大的效能。从当前长江经济带区域内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体育资源没有完全合理利用起来,产业的结构也不够完善,各分支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不高,同时对旅游、餐饮、文化、科技等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力度和拉动能力不强。从整个长江经济带来看,内部产业结构不够完善,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体育产业内部各类别产业有着发展比重相差太大,而体育可以表现为省内产业相对不平衡和省与省之间的产业失衡。体育产业总支出数据表明,体育竞赛、体育文创、体育服务和体育教育与培训等应大力发展的项目所占比重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够合理,且体育产业链比较单一,产业发展涉及面不广,存在同质化现象。
(一)以提升民生幸福指数为重要导向,稳步推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以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作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评判标准,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新的支撑点、增长点。美好生活的基础是健康,发展体育打造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地基,而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更多方面提供了保障。正如习近平强调,人民的健康水平不可忽视,体育是重要途径,体育产业的发展刚好可以为创造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手段。“十四五”期间我们屹立新时代的前沿把握好新机遇,创新发展和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健康发展,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提升幸福指数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二)进一步加强体育事业发展的注意力配置。尽管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级政府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力度逐年上升,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够全面,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及体育消费的需要。在“十四五”时期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关注度,完善对体育产业制度的宏观把控,加强区域内各领域间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深化体育事业发展,促进区域内相关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应优化各级政府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结构性布局,由竞技体育优先发展转向群众体育、体育服务、体育产品、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全面发展,持续提高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子产业的注意力配置水平,吸引各方面资金投入以充实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将产业资源的整合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作为区域内各级政府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内涵。
(三)加强长江经济带体育产业发展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延展。体育产业除了以自身产业为主线发展外,还要融合各行业资源。体育与健康融合。加强体育产品开发,提升产品质量对健康的促进和改善作用,推动“体医融合”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地的实践,加快成为健康中国助推器,为全民健身降低医疗费用。体育与教育融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健康中国,体育为基,通过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专业技能,加快推进体教融合,着力提升青少年的竞技兴趣和水平。体育与文旅融合。坚持文体旅一体化发展,建立互联共促的协调机制,形成“体育搭台,文旅受益;文旅升级,体育增值”的文体旅持续发展格局。体育与科技融合。依托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基建设施,打造全球科技赋能体育产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