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质量的检测问题研究

2021-01-17 11:05:26宋江民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1年24期
关键词:外加剂水泥检验

宋江民 浙江五龙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施工行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混凝土生产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也逐步扩大。这一过程中,混凝土技术不断得到提升,通过掺加外加剂,使混凝土达到性能最优的效果,为现代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提高混凝土外加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各科研机构和高校纷纷开展了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研究,如何提高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水平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混凝土概述

在混凝土中,主要包含水泥、石、砂、水等配制成分。在现代建筑当中,常见的混凝土往往种类繁杂,用途各异的混凝土往往特点也不一样。例如,商品混凝土非常容易成型,运输能力强,能够大幅节约时间等。通常而言,建筑工程均按自身实际,来选择相应的混凝土。虽然混凝土拥有别的建筑材料无可企及的优势,但是劣质混凝土却常常会严重危及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所以,在应用混凝土时,除了应满足有关规定外,还应严格控制质量及基本性能,大力保障安全使用混凝土,以防引起意外事故。在新时代下,在建筑工程中,有广泛应用混凝土,并且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种材料。在挑选混凝土时,必须控制一切材料均与标准要求相符。在配比混凝土当中的成分时,任一材料所占的比例出错,均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基础性能。此外,还应重视使用各种材料的标准要求。例如,水泥性能要达标,含水量应适宜,含泥量也应合理,万不可混入杂物,不可含腐蚀性材料等。其中外加剂就是混凝土质量的一种关键性影响因素。在工程建设当中,常用的混凝土往往会适当添加一定的掺合剂。例如,粉煤灰可以优化混凝土和易性、膨胀剂可以补偿混凝土收缩性等。极少数的工程项目,在添加混凝土外加剂时,常常并不执行标准要求,以至于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安全性。

二、混凝土外加剂的检测标准问题

(一)检测项目标准不同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外加剂检验手段,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内容进行,在施工过程中,要能具备更加突出的检验效果,保障在施工过程中,能发挥出良好的使用检验效果。但是在技术规范中,部分条款存在一定的不一致性问题,比如《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中规定了多个严禁的项目,但在《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008)中却对其没有任何限制。同时在很多检验规定中,不同施工作业对象下的外加剂检验方式,不能发挥出良好的检测依据性,存在各个规范条款之间的标准要求不同问题,是巩固作业的依据性存在一定的隐患。

(二)检测指标差异不重视

在外加剂的检测指标控制上,不同标准的指标控制项目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问题,主要是在检测过程中,往往导致了不同指标标准之间的指导标准依据作用不能发挥。国标和建标就在部分标准检测指标上存在差异性的要求。比如对于抗压强度比来说,建标对减水剂的要求是7d 不小于140%,28d 不小于130%;国标对减水剂的要求则是7d 不小于125%,且28d 不小于120%。这对于减水剂的质量评价存在较大的依据问题,导致了评价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不同检测单位在执行不同的检测指标下,得出的最终结论不同,在参建单位之间的信息技术交流过程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弊端问题。不利用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材料配比用量不同

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性能检验要能依靠质量稳定可靠的检测材料进场,在材料的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做到外加剂质量检测准确可靠,实现基本检测能力提升。在检测过程中,不同的材料配比用量,必然会导致检测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作为外加剂质量检测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水泥、砂的用量是重要的检测结构影响因素。在质量检测过程中,应重点做好材料质量和用量的控制。

三、质量检测试验的水泥问题

(一)水泥品种

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检验,要能在标准的检验材料指标属性下进行,做到对于混凝土外加剂的科学检验优势发挥。而水泥作为检验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的品种下,会产生较大的检验差异问题。水泥品种对于检测结构的影响首先体现在水泥的类型不同,最终的检测结构也不同,在质量检测的过程中,应做到水泥品种的统一性;其次,水泥品种在检测之前或者在检测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性能变化,会导致既定的水泥性能参数发生改变,很多检测结果数据受到影响,必然导致外加剂检测质量的不精确性。最后,水泥质量的保障能力不足,主要是用于检测外加剂质量的水泥材料和施工用水泥的材料的质量要求不同,检测用的水泥材料往往需要具备更加突出的性能优势,能提升检测效果。但是纯硅酸盐水泥在市场上难以获取,市场上的硅酸盐水泥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最终的检测结构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二)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问题

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对于外加剂的实际检测质量评价具有较大的影响,外加剂检测中,对于既定的检测材料具有较高的要求,而用于检验的材料在施工中,为了提升施工效果,满足施工环境条件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和优化措施,会导致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特点更加复杂,不确定的性的隐患更加突出,这会导致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显著增加。水泥材料中的各种元素也会对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问题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主要是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矿物元素比较复杂,检测中不同检测材料在具有一定相容性差异性的前提下,很多检测指标结果存在问题。同时,水泥材料的细度指标、矿料成分不同,也会影响水泥和外加剂的相容性。市场上使用的外加剂为了能提升实际的混凝土性能改善效果,往往需要做到在生产过程中,填入其他的符合材料,比如对于减水剂来说,为了提升其使用效果,往往需要添加一定的缓凝剂、引起剂成分,虽然其加入的其他外加剂成分不多,但是在检测具体的减水剂性能过程中,因为符合外加剂内部成分的相关影响作用,导致相容性问题十分突出,很多检测指标的精确性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检测要点

(一)检测材料控制

外加剂的质量检验需要做到在检测材料质量上具备较高的统一性、规范性特点,其主要是能通过控制检验材料,提升混凝土外加剂的实际检验效果,提升其检验的精确性,往往对于检测材料要能具备较高的标准要求。比如对于检测材料中的水泥来说,其用于质量检测的水泥是国家规定的硅酸盐基准水泥,其安全强度的等级为42.5,细度以及标准稠度分别为1.5%和26.5%,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分别是3.42h 和4.37h。材料配合比也要具备统一化、标准化的检测要求,一般要能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统一配合比检测指导标准进行,做到在检测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具备较为突出的检测优势。在执行混凝土的外加剂检测工作之前,要能对于检测材料的性能可靠的检测,实现在检测过程中,能发挥出良好的检测优势,提升检测科学性。一般要能选取一定比例的检测材料,首先做到对于材料性能的检测,对于各个检测指标科学分析,不合格的检测材料不能用于混凝土外加剂的施工中。

(二)检测方法的控制

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检测的标准应一致。同一品种产品的检测应在同一配比、同样项目、同样试验方法和同样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使用的水泥、砂、石子等材料对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检测结果有较大影响。目前,大部分的预拌混凝土搅拌站、外加剂生产企业,甚至许多第三方检测机构,在检测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时均不使用基准水泥,而是“就地取材”。使用的石子多数也是使用10~30mm 规格,甚至更大,这对检测结果造成较大偏差。但是,这种检测更具针对性,值得推广。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数量和规模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材料,必须保证其性能良好。作为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检测是各检测机构、各高校为了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开展的质量检测工作。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工程实际情况,提高外加剂的检测标准,保证外加剂能充分发挥其优越的性能,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猜你喜欢
外加剂水泥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建筑工程掺外加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检验
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差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水泥像被踢死事件
趣味(数学)(2021年5期)2021-10-13 06:49:1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混凝土外加剂检测及应用技术简析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