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顾小羽 青岛市即墨区社会保险事业中心
社会保险基金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一项内容,具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有助于全面提高社保基金使用效能。面对公众对于社保越来越强的需求,国家对社保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优化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严格遵循有关规定,通过优质高效的财务管理,让社保基金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是一项关系民生的百年大计,参保人从缴费到享受待遇,往往要经历几十年。参保对象几乎涵盖了所有年龄段群体,社保基金体量也非常大,基金规模之大,覆盖面之广,跨度之长,都是其他投资无法比拟的。所以加强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对保障社保基金的长期平稳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社保基金的特殊性,要保障基金安全,各项支出必须合法合规。任何擅自扩大支出口径、挤占挪用,都会造成基金的流失,损害全体参保人的利益,影响社保事业的发展。所以必须要加强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杜绝违规支出。
社保基金有着全国数万亿级的体量,但又存在着地区间的不平衡。有的地区结余很多,有的地区却出现支付缺口。如此现状,更需要通过加强社保基金的财务管理,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社保基金除了部分用于投资外,大部分结余资金采用定期存款存放,还有较大量的资金在国库、收入户、支出户中作为活期存款,也亟须提高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保值增值。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还不够健全完善,适用范围不是很广。当前我国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方面主要采用现收现付的制度,个人或企业按照一定比例缴纳社保后,由财务人员进行核算。财务人员只是计算每一笔资金的收入,对欠缴费数目不进行核算,同时会计系统对欠缴费基金的核算与监督力度也有所不足。
按照一般理论,社会保险基金应当由两部分组成,即企业所缴纳资金与个人所缴纳资金。企业在给员工缴纳社保基金时,是依据个人职工工资计算。在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进行管理时,应当对企业账户与个人账户有所区分。尤其是对于个人账户需给予更加严格且特殊的管理。
经调查分析可知,受诸多因素制约,我国会计监督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财务部都将存入财政专户的管理作为管理要点,但不够重视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收、付等环节的监督管控,导致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违约违规的可能。同时目前信息技术还未能在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充分发挥出作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低,财务管理过程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与解决。
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工作人员的能力素质不高、责任意识淡薄,这是导致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效率低下、问题频出的重要原因。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工作经验不够丰富,同时规则规范意识淡薄,在工作过程中马虎大意,更有甚者利用职务便利扰乱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秩序,让群众合法利益受损。
在社保基金监管中,一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和队伍,有些地方通过财政或审计部门监管基金运行,有的通过中介组织开展审计检查,工作中监管形式、考核指标等不统一。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缺乏社会监督,有些地方迟迟不向社会通报社保工作数据等信息,侵犯了参保职工的知情权。
为减少社保基金财务信息失真,积极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会计核算原则,客观地真实地反映资金的筹集与使用,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会计核算基础。比如在社保基金征缴环节,收付实现制用来核算在规定时间内到账的社保基金,对于经审批提前预缴的基金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列入预缴收入当中,而对于应缴未缴的基金则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入应缴收入中,这样就可以在社保基金会计报表中真实准确地反映基金的征缴情况。
首先,做好编制预算前的准备工作,培训预算编制人员,内容包括社保政策、预算方法等方面,提升专业能力,尽量减少失误。其次,加强横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各自的预算工作质量提升助力,使预算编制质量实现质的飞跃。要保证预算编制工作参与各方职责明晰,通力合作,做好数据测算准备工作,提高社保基金预算编制的工作效率和预算数据的质量。
一是领导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起来,各级领导都应率先垂范,在精通社保业务工作的前提下,还要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二是要组建基金财务机构、配备专业的人员,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方法。三是从事具体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也要不断充电,充实和加强财务管理知识,积极学习社保基金财务领域的相关软件系统的操作应用,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社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要加快社保管理信息系统更新改造,在现有的信息系统基础上,要实现人社、财政、税务、公安、户籍、工商、教育、银行等行业部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要立足于长期发展而建立标准统一、全国联网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广大参保人足不出户就能“一网通办”,实现网上查询、缴费、申领待遇等,尽享数据联通带来的便利。二是通过多部门信息比对,对于参保人员欠缴社保费,社保经办机构可以由被动地等待缴费转变为主动催缴,解决社保基金收缴筹集不足等问题。三是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卡的功能优势,避免重复参保缴费、重复领取社保待遇、虚报冒领等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待遇资格认证的技术手段,开发与“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相配套的认证软件,采用目前流行的指纹、人脸识别、网络视频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手机APP 等认证方式联网,为退休人员及时进行生存认证提供方便,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又可以防止冒领欺诈行为的发生,为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发挥作用。
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中,监督管理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保障。要积极创新社保基金监督的新手段,建立社保基金的内外部监督机制,保障社保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一是引入第三方独立社会审计及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披露制度。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社保基金的收支、管理和投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审计。同时定期对社保基金信息进行披露,接收公众监督,不仅能够解决以往人社内部审计的局限性问题,充分发挥在问题整改、风险研判等方面的作用,还能增强公信力,促进长效机制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监督效能和效率,得以规范和改进工作。二是强化行政监督制度,划分各行政部门的监督职责,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以及人社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保基金实施情况开展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要延伸到社保经办机构的日常业务和财务的管理,审计部门也要做到每年的常规审计。三是加强社保基金内部控制,经办机构应当设立内部控制部门和专门的人员,按照内部控制评价的要求,对社保基金征缴、待遇支付、基金存放等业务环节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查找社保待遇审批、发放等环节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保障基金安全运行。
社保基金财务管理是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该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与祖国振兴。为此,在新的发展时期,要能提高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重视度,并依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要求,根据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现状与要点对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方式以及监管机制等进行健全完善,从而推动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