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静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空间观念的初级阶段,是帮助学生累积感性认知的重要时期,文章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做了有益尝试。文章认为,培养空间观念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直观观察,让空间经验初露端倪;操作体验,让空间观念步入正轨;深入思考的协同参与,让空间观念走向深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空间观念;活动经验;培养
空間观念就是人脑中对物品的形状、大小、距离、位置、方向等的形象感知。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的必备要素,所有缺乏空间观念的创造和发明都是无效的。然而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的方向感知能力差,空间想象能力薄弱,学习“图形与几何”较为困难。因此,教师需精心打磨课堂,践行课程理念,重视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取,让学生亲历观察、思考、尝试、操作、交流和推理等活动,在不断深化和反复探究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下面笔者结合案例谈一谈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以期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直观观察,让空间经验初露端倪
空间观念的形成不是虚幻的,直观是“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而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直观观察为起点和支撑。因此,教师尽可能地创设直观的情境,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直观观察中获得体验,逐步积累感性的认识。这样的日积月累下,使得空间形式在学生的头脑内逐步形象化,从而使得空间经验初露端倪,逐步可以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 [1]。
案例1: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课堂导入为例。
师:同学们,话说“三只小猪”后来怎么样了呢?大家想不想知道?
生:想!(十分兴奋)
师:第三只小猪经过深思熟虑又为自己设计了一套更完美的房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PPT展示“第三只小猪的房子”,学生仔细观察,并小声讨论)
师:它的房子是用哪些形状的积木拼搭而成的?谁能给它分分类呢?(学生们跃跃欲试,以最快的速度将它们分成三类,分别为:①长方体;②正方体;③圆柱体)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下面,请大家在学具袋里自行选择一块积木,看它和摸它的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所能观察和感受到的。
生1:这是一个长方体,它的一个面是长长的、方方的,摸起来平平的。
生2:我这是一个正方体,它的面让人感觉方方正正的,摸起来也是平平的。
生3:我这个是一个圆柱体,你们看这里是圆的,摸起来平平的(指其底面);这里摸起来却是弯弯的(指其侧面)。
师:刚才大家的感受都非常丰富,那现在能不能将你们看到的记下来呢?(学生陷入思考)
师:下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互相交流,最后展示,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办法最多。(学生展开探究)
生4:我们组将长方体放在纸上,并照着样子剪了下来。
生5:我们组将圆柱的底面按在印泥上,最后在纸上拓印,就有了一个面。
生6:我们组最简单了,把正方体按在纸上,照着它的边画下来。
师:对哦,生6的方法真的比较简单,其他同学的方法也不赖哦。下面,请大家随意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图形,把它的一个面记在纸上,好吗?(学生投入画图之中,教师来回巡视)
师:大家看,你们记下的图形有哪些,你们都认识吗?
生:有长方形、正方形、圆。
师:非常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吧!现在请大家把眼睛闭上,想象一下它们各自的样子。(板书课题)
……
设计说明:执教者在引入课题的同时,强化了关于三种图形的表象,这种表象意识对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经验起到了支柱作用,使得空间观念初露端倪,课堂教学逐步深入,它的累积可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操作体验,让空间观念步入正轨
操作体验是建构几何知识体系的基石,也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探究几何问题的主要依据,所以操作体验对于几何问题的探究十分重要。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操作”具体形象的感性活动中,不断充实感性认识,积累探究活动的经验,水到渠成地让空间观念步入正轨 [2]。
案例2:“观察物体”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看,这个物体从正面看是一个什么图形?(出示一个正方体)
生(齐):正方形。
师:当一个物体从正面看是“”,大家猜想一下这样一组立体图形有几个正方体?
生1:3个。
师:真的吗?那我们试着操作验证一下,好不好?(学生很快展开有序操作,并小声讨论)
生2:可以摆放无数个正方体。
师: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
生3:从一个方向无法准确定位图形的形状。
师:很棒!那从两个方向观察呢?(学生展开讨论,有的认为“可以”,有的认为“不可以”)
师(拾级而上):有一个立体图形,小红从上面看其形状是“”,从左面看其形状是“”,试着摆一摆是否只有一种摆法?并思考:你是如何摆的,又有何发现?
问题抛出后,学生又一次以实践操作的方式验证自身的判断,在反复对照和辨析中使得思维碰撞,得出:首先需在底层摆放3个,第二层摆放1个,则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得出3种立体图形“”;然后,可以在第二层摆放2个,也有3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得出3种立体图形“”;最后,第二层还可以摆放3个,得出“”。即可以摆放7种不同的图形,进而提炼得出结论: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才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同时,学生也据此得出:两个方向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师:从正面看是“”,可以摆放出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呢?现在大家觉得如何才能确定一个立体图形的形状呢?
生4:我知道了,需要从3个方向看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这道题中……
设计分析: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需给予学生有效的实践机会和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动手画图、大胆猜想、小心验证和小组交流等学习活动,体验有序思考的方法,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让空间观念步入正轨。
三、深入思考的协同参与,让空间观念走向深入
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借助眼和手深入观察和操作实践去感知,还需要适时的思考,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能够对图形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初步的逻辑思维与空间观念得到相应的表象,进而让空间观念走向深入。
案例3:以“观察物体”的拓展环节为例。
问题:从立体图形“ ”中去掉一些小正方体,使得所得的图形无论从正面、上面还是左面来看都是“ ”,那么所得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
师:大家一起思考,所得的图形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你看不到的地方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该如何操作?先从哪个方向展开观察,再从哪个方向进行观察,最后从哪个方向着手观察?先拿掉哪个位置的正方体,再拿掉哪个位置的,最后拿掉哪个位置的?我们可以拿出学具,观察、思考和操作相结合,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多感官共同参与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可用表象,逐步形成以下解决方案(如图1):
设计分析:用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探究,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为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使学生在多感官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本质的认识,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深入。
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一以贯之地加以训练,才能使学生的空间观念逐步积累、提升和升华。而以上三个方面的策略也并非孤立存在的,是相互促进和综合运用的 [3]。總之,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需将培养空间观念的探究活动与直观观察、实践体验和深入思考等自然融合,才能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和深度感悟,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自然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维娜.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 小学教学参考,2018(15).
[2] 王福燕. 关注空间观念,提升核心素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学实践与思考[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6).
[3] 曾旭光.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J].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