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杰
摘 要:通过做好选种、整地、播种和田间管理等途径优化小麦种植技术,从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途径阐述了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进而让小麦种植更为规范,保证小麦种植高质高产的同时,为广大农户提供小麦种植技术支持,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小麦;种植技术;防治方法;病虫害
文章编号:1005-2690(2021)23-005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志码:B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为促进小麦的增产,在小麦的种植中需要科学运用种植技术,并结合实际使用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方法,让小麦在生长期内能得到科学管理,免受病虫害、土壤环境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内加强了对小麦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方法的研究,各地需要对这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灵活运用,促使小麦种植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
1 小麦种植技术
在小麦的种植中,选择合理的种植技术能让种植工作事半功倍,可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户的效益,促进农业的发展。在种植技术的发展下,小麦的种植技术包括选种、整地、播种、苗间距控制、田间管理、灾害监测等多方面内容。
1.1 选种
选择优良品种是提高小麦生产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小麦有较多品种,应结合品种特点、种植地点的环境进行选择,在种植环境上,需要了解土壤、气候及雨水等条件。选种时应尽量选择颗粒残缺低、饱满度高的品种。现阶段,各地病虫害出现率不断提升,因此在选种中,还需要关注品种的耐病性、抗病性。为满足各地的小麦种植需求,各地的农业部门应鼓励对优良麦种的研发生产。
1.2 整地
在种植小麦前应深耕深松土壤,利用耙耢镇压法对土地进行整理,让麦种获得顺利出芽的良好外部环境。在玉米等作物收割后,需要通过优质的秸秆做好还田工作,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小麦种植后的出苗率。要合理轮作,若在某块农田内连续进行小麦的种植,会使土壤内缺乏养分,让小麦在生长阶段不能充分吸收各类营养,使其生长受到影响。
为此,在某块地中连续3次种植小麦后应尽快调整,在该地栽种一些其他的作物,以此让小麦生长的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1.3 播种
在播种中,选择适宜时间完成播种能提高小麦产量。对小麦过早、过晚播种都容易影响小麦的产量。在冬小麦的种植中,应该和冬季气温相结合,灵活确定冬小麦实际播种期。如气温在12~17 ℃时,会让壮苗的生长受到诱导作用。以南部的麦区为例,播种应该选择10月8—18日,而在中部应该选10月5—13日,北方需要选择10月1—8日[1]。适时晚播能帮助小麦预防病害,也能避免严重的冻害,使春季的小麦返青和分蘖具有优势。在播种中,垄深、播种的密度等因素会影响小麦的质量。
一般来讲,播种密度应为10万~30万/667 m2,垄距、垄深需要分别控制在70 cm、80 cm,播种的深度应以3~5 cm为宜。
1.4 控制苗间距
种植小麦时,应对其苗间距做好控制。控制小麦的苗间距应该根据小麦生长上的需求、当地环境进行,对小麦生长的环境指标加强研究,结合栽培技术,对间距参数合理控制,以此保证小麦健康生长。
1.5 田间管理
科学管理田间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从分苗到分蘖期,小麦的叶片会快速生长,且其根系会逐步分蘖。此时应尽快疏苗,保障苗匀、苗全,让小麦的健康生长得到外部的优良条件。
当气温较高,但降水量较少时,应尽快做好人工灌溉工作,让小麦能够尽快地扎根、分蘖,最后形成壮苗,提高其抗寒能力。在小麦长势较弱时,需要在越冬期进行分蘖肥的补施,比如施用80 kg/hm2的尿素,让小麦尽快发根、分蘖。
在拔节期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有效控制肥料的使用状况。在施肥中,应参考小麦具体生长状况调控肥力,配合灌溉措施,提高肥料利用率,让作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在拔节之前,需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防治麦蚜虫等病虫害。
在灌浆期应适时将灌浆水浇好,浇水工作应该在开花后的15 d结束。在叶面上应该进行尿素1.0%~2.0%溶液的喷洒,若土壤内的磷钾元素比较缺乏时,应该喷洒磷酸二氢钾的0.2%~0.3%溶液[2]。还应做好一喷三防的工作,对病虫及时预防,防早衰和干热风等,实现小麦丰产增收。
在成熟期应和其他的农事活动相结合,尽快拔除杂草并将其带出田外,让杂草在其结籽前消灭。除草时要科学选择除草剂的类型,保障其被稀释至合理的浓度中,避免错误用药导致药害影响小麦生长。一般选择蜡熟期收获,此时小麦的产量会更高、品种会更好[3]。
1.6 灾害监测
灾害监测也是小麦种植的关键工作之一,会影响小麦的质量和产量。在种植中,各地应及时监测当地的气候变化、常见病虫害的出现状况,以此为小麦的自然灾害防治、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数据,便于制订防灾的有效措施,提高防治工作效率[4]。
2 小麦的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生长一般会受麦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影响。麥蚜虫属于一类常见害虫,其往往出现于麦穗、叶片等部位,会让小麦的养分逐步流失,在病害严重时,小麦的叶片会发黑,最后枯萎直至死亡。纹枯病会在小麦生长的多时期内出现,小麦在感染后会出现一些黄色的斑点,在病情发展下会有点状的病斑,严重时小麦的叶片会变成黄色或灰白色[5]。在农业生产的发展下,小麦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不断增多,效果也更为显著,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2.1 化学防治
在防治病虫害时,化学防治属于常用措施,其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有效控制害虫及病菌。化学防治虽然在时效性上有一定的优势,但其会对环境、作物本身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为此这一措施的运用需要慎重。
在小麦生长的不同时期内,需要选择针对性的药剂做好有效防控。比如在返青期需要對纹枯病、浆虫进行主要防治,此时要选三唑酮乳油、纹枯净的可湿性粉剂,将其兑水喷洒在小麦的茎部、根部,并在15 d后再次喷洒。在抽穗期中,选择氰烯菌酯悬浮剂、避蚜雾可湿性粉剂防治赤霉病、锈病[6]。灌浆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点时期,应重点防治白粉病、锈病等病害,且根据病虫害的具体状况,选择针对性的药剂,确定药剂的合理用量。
2.2 物理防治
在物理防治中,应重点调控种植的环境,以此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此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人工去除田间杂草,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以此让田间土壤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温湿度,让土壤更具透气性,让防控的预期效果得以实现。
此外,还要通过筛选等方式进行选种,通过日晒等方式杀死种子携带的害虫及病菌。也可以通过杀虫灯诱杀麦叶蜂等害虫,降低田间落卵量[7]。还可以在麦田内释放一些信息素式的诱杀剂,干扰害虫正常交配,以此实现防治。
2.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属于现阶段比较倡导的有效、无害措施,需要利用一些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者通过自然界内一些天敌生物的调节和利用,顺利防治病虫害。这一方式不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及其生态环境,也能避免一些病害产生耐药性。
现阶段,生物防治得到了一定进展,在田间可以通过蜘蛛、瓢虫等对麦蚜虫进行防治,或投放大量青蛙捕食飞蛾。也可在小麦的纹枯病防治中,使用芽孢杆菌等[8]。
2.4 农业防治
在病虫害的防治中,农业防治属于一项重要措施。在播种期还有秋收期时,应选择有抗病性的良种并对秸秆做无害化的还田工作,保墒杀虫,或者处理种子的包衣等,让麦种得到充分保护,对纹枯病、黑穗病等病害进行预防。特别是处理麦种的包衣,能让小麦在早期的生长中充分预防病虫害。在田间管理中,应该对土壤做好深耕,清理田间的杂物和杂草,让小麦充分吸收土壤内的各类养分,间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3 结束语
农业是我国十分关注的产业,其对国民经济、国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都是无法忽视的。近年来,国家通过政策一直鼓励农业发展,这让农业技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小麦种植的技术进行优化,做好物理、化学等方面防治工作,属于让小麦正常生长的基础,能让小麦免受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所影响,使其稳产、高产的目标得以顺利达成。
参考文献:
[1]贺学峰.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对策探析[J].农家致富顾问,2020(8):22.
[2]王新文.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102-103.
[3]刘兆阳.基于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0(8):52.
[4]伊松白.河南南阳小麦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4):75.
[5]赵彦刚.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探究[J].农家参谋,2021(18):51-52.
[6]李健.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1(18):65-66.
[7]惠峰涛.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分析[J].种子科技,2021,39(8):62-63.
[8]杨秀燕.小麦种植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6):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