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
每季开学时,各大医院眼科门诊总有大批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眼睛,一问原因——学校体检发现孩子视力不好!所以来进一步做检查。过程中,很多家长表现得很焦虑,原因很简单:如果检查下来发现确实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呢?不戴眼镜影响孩子学习,戴了眼镜之后,视力会不会越来越糟糕。无论如何,家长很难都接受孩子近视这一事实。
这里给的建议是,如果经医学验光后,孩子眼睛确实发生了真性近视,需要配镜矫正的,那就需要听从医嘱,给孩子配戴眼镜。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和近视屈光度数会不可避免地进一步增加,这并不是配戴眼镜造成的。相反,若不及时矫正,近视导致视物模糊,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屈光度数也有可能增加得更快,甚至影响视觉发育。
有的孩子近视几百度了,裸眼视力很差,家长还是不愿意让孩子戴眼镜,总觉得戴上眼镜后就是真的近视了,不戴眼镜似乎还有恢复的可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一旦发生真性近视,是不可能恢复的,只能尽量延缓近视发展。这就是常说的近视只能矫正,不能治愈。
在放松调节状态下,平行光線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种屈光状态称为近视。近视根据屈光成分分为屈光性近视和轴性近视,根据屈光度数分为:轻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机制仍在探索中。如果家族有高度近视病史,孩子近视的概率会更高,需更加重视眼健康问题。后天性因素包括用眼习惯及用眼环境,比如读写姿势不正确,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不休息,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走路看书,在晃动的车辆上看书,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等等。
如何预防近视呢?首先,要科学合理用眼,比如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边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即“一尺、一拳、一寸”;不宜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读书写字时光线应从左前方照射,避免遮挡;看电视时,人与电视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近距离用眼后眺望远处放松调节以缓解眼疲劳;中小学生连续看书写字30-40分钟后,至少休息10分钟,课间应走出教室活动。
第二,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当下社会上电子产品各种各样,孩子免不了受影响,应尽量控制电子设备的单次使用时间以及总时长,非必要不使用。专家建议电子产品单次使用时间不超过15分钟,每天不超过一小时。中小学生需要线上学习的,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5小时,每次不超过20分钟,中学生每天不超过4个小时,每次不超过30分钟。
第三,保证每天有2小时以上户外运动,接触自然光线。研究表明,大自然光线可促进体内多巴胺分泌,可延缓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发展。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患近视风险将降低2%。确保每周14小时的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近视。
第四,营养均衡。孩子挑食、偏食不利于保护视力,儿童日常的膳食结构要合理,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甜食。
第五,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有利于身体发育。
第六,定期体检,如果发现视力和屈光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有些儿童虽然裸眼视力正常,但可能屈光状态不理想,更容易发展为近视,这种情况就更加需要注意防控,所以屈光状态监控也很有必要。
据统计,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与2019年相比有所上升,但较2018年有所下降。但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仍非常重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家长和孩子应积极配合学校和医生进行视力检查,家长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眯眼视物、斜眼视物等情况,应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医学验光。早发现,早防控,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