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华 常州开放大学
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经营管理要求和生产服务规范而实施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院校必须坚持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宗旨,认真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本校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是机电数控行业一线专业技术人才,随着教学改革和工学结合的不断深入与实践探索,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比较满意。而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学生中独生子占了很大的比例,成长环境优越,毕业后择业往往注重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对未来的职业发展缺少规划,在工作中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服务意识等职业道德方面的素质有待提高,这也是近几年用人单位向学校反映的普遍问题。
这里将从学校的生源角度和近几年企业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有效评价角度剖析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欲望呈现日益下降的趋势而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2020年招收的一个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五年制大专班为例进行调查分析。该班共有学生29人,录取分数420分—450分的学生有18人,占比62.1%,450分—480分有7人,占比24.1%,480分—500分有4人,占比13.8%;有4人来自市区,占总数的13.8%,25人均来自乡镇和农村,占总数的86.2%;在开学初进行的心理测试中,有心理焦虑的学生有7人,占比24.1%。大多数学生因没有考上高中没有达到父母的期盼有强烈的挫败感。他们学习兴趣低,对手机有严重的依赖,学习习惯养成需要较长时间,又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认知都亟待进行系统的引导和教育。
笔者针对2018年和2019年毕业的四个数控班进行企业满意度调查,利用问卷星向企业相关人员推送开放式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果显示企业认为毕业生有待提高的方面依次为:1.爱岗敬业2.团队协作3.交流与表达能力4.精益求精5.知识迁移能力6.环境适应能力。由此可见当今社会企业把员工的职业道德放在了首要位置。
首先是入学教育,这个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教育的最佳时机。入学教育由原来的一天增加到三天,其中两天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专业引领,形式主要是专业系主任进行讲座,班主任开班会介绍专业、职业前景以及优秀毕业生的奋斗事例,优秀毕业回校演说,组织学生参观本专业实训室、数控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企业等。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激发学习兴趣,解决职业疑惑。
接下来是专业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要做到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对职业正确认知。要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生涯规划》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职业道德渗透作用。
最后是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组织学生到对口企业进行专业实习,在实践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扩充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转换成可以表达的经验或者成果,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督促。
首先要增强学生的心理自信。面对日益剧增的升学压力,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和焦虑现象,他们缺少肯定,缺少自信,从而产生厌学现象。班主任是学生心理救赎的首要实施者,在做好班级常规管理的同时应该时刻关注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变化,通过开班会,谈心谈话,家访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最关键的是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社团,学生会等,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其次,运用大国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应该通力合作进行教学设计,运用符合现代学生接受特点的教学方法,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大国工匠精神有机融入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自信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首先注重职业习惯的养成。先从班级日常管理入手,针对上课和自习课考勤、课堂纪律、班级和宿舍卫生打扫、作息安排等建立健全一套完整严格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及时记录每位学生的奖惩情况做相应的教育管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后必然会有良好的工作习惯。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和机械行业标准,规范实训操作。联系实际工作场景,用任务工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针对各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补救或者知识扩展,促成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
其次要着重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以身示范,自己先做到爱岗敬业,学生必然受到积极的熏陶。另外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专业课教师要寻找合理的切入点进行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的教育。还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注重职业素养渗透,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上手规范操作,基本具备合格工匠应有的素质。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要抓住一切机会可以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