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奇 李泽卉 河北外国语学院
在现代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学徒制之所以被广泛应用到多个专业当中,其不仅仅是因为现代学徒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同时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向前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纵观当前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其在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和引领下,与之前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和进步,但是,其中慢慢暴露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相关工作经验和实践探究就此议题提出几点拙见。
在之前传统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课程也多是在学校自主完成,学校与外界社会多方主体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紧密,及时一些学校在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策略,但是,最终落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诸如,在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向上报的实习岗位虽然是会计岗位,但是学生们真正参与实习的岗位很多情况下却并不一致,这就使得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企业在校企合作教学中扮演的更多的是教学参与者的角色,而不是教学主体。而在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下,会计专业教学工作的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实现了学校本位和企业本位的双主体模式,成功解决了之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很多问题,其中还包括顶层关键问题。现代学徒制鼓励学校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鼓励学校安排会计专业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去与参与实际岗位工作。这样的双主体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参与各方的责、权、利,同时也明确了校企分段育人、多方参与评价的“双主体”育人过程,更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方式和校内外学习实训场所等教学资源使用和管理、资金投入及使用办法、人才录用办法制。
之前的会计专业教学当中,学生只需要扮演好学生角色即可,但是,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的身份发生了改变,其不再仅仅是以学生身份出现在专业学习和实践当中,同时也成为一名学徒,跟随师父去学习和工作。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过程中,在学校,学生依然是学生身份,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和成长,而当他们进入到企业时,他们则成为学徒,跟随企业里面的师父一起参与实际工作。因此,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在校期间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又要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实现“识岗、融岗、跟岗、顶岗”的价值提升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转变。
伴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断贯彻与落实,现代学徒制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主流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要求学校与企业一起联手,以各种各样的合作方式来共同培养和指导人才的学习与成长,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必要性,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有着非常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要求,为了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技能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高标准与高需求,会计专业必须要高度重视起对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现代学徒制来进一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第二,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大环境中,当今社会中与财会行业相关的优秀单位、代理记账公司以及多种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拓展开来,这些主体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会计专业人才整体实力提升的基础之上,从这些主体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量,其需要与学习开展人才联合培养,为自己的未来发展争取和储备更多的人才,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便是应用现代学徒制,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来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根据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目前还是有很多学校的会计专业在实践课程体系安排上以单项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这三种方式为主,其中,单就其中某一个项目的实训结果来看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从综合实训项目的确定到实施效果分析,实训内容和企业岗位及工作流程结合程度还是远远不够哦。以校外顶岗实习这一项目为例,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在这一项目的管理和实施方式上采用的是“放羊式”分散实习,学生三五成群被安排到多个企业当中,每一组学生参与实习的内容和接受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对于学生整体认知经济业务及会计岗位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这样的实习方式也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导致学生入职后,不能较快融入工作环境,不能满足企业所需上岗就能顶岗的要求。
虽然现在与学校会计专业建立合作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是,深入其中便会发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层面是非常表层的,这与企业自身发展客观需求有着紧密联系。会计不同于其他岗位,其涉及的是企业财务以及领导层面的机密信息,作为进入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其虽然拥有进入不同岗位实习的资格,但其并非企业正式员工,出于保密性考虑,其中有很多经营环节以及会议,实习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和参与的。这也是一些企业在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时的一大顾虑。即使是与学校正式建立合作关系、签订校外实训合作协议的企业,其真正能够提供给学生实习的岗位并不多,目前大多数企业接受学生的顶岗实习多为收银、销售等岗位,学生很难直接参与财务工作,使顶岗实习流于形式,实践教学环节实施不力,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双导师教学团队,即由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专业优质人才共同组成。学校专职教师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缺乏实践锻炼,企业优质人才,专业实践技能很强但缺乏专业教学经验,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二者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实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需要学校组建双导师教学团队,关于这一点,笔者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协商制定出《双导师管理办法》,确保双导师制度能够有理可依、有据可依,双导师可以按照具体规定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第二,学校要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双导师选拔、培养、考核以及激励制度,结合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第三,学校要与企业加强人才层面的合作,多为在职教师和企业人才提供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共同为会计专业的人才教学与培养工作出谋划策。
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制度,其需要建立在一套新的实践教学课程基础之上,因此,学校应该与合作企业通过协商与沟通,共同开发并重新建立起一套即满足学校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又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并将新的课程体系落实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时数多个方面。关于会计实践教学新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进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并依据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体系设计路径为:企业认知→模拟经营→技能实训→跟岗实践→上岗工作。
应用现代学徒制,并不代表着对之前教学模式的全面否定,也不是对新兴教学模式的片面推崇,其需要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实事求是、去粗取精的原则,对之前和现在的多种教学模式重新进行审视与思考,进而实现创新组合应用。比如,在开展全真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其需要在一个全真职业环境当中进行,其便可以在职业环境中加入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在固定环节或者特殊工作任务当中加入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讲解与传授,让学生们在实践当中同时学习和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学生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记忆。
综上所述,会计专业在面对全新的教学需求时一定要积极引入和应用起现代学徒制,加强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借助现代学徒制为学生们提供更具专业性和高效性的实践教学,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