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思考

2021-01-16 03:42:35王娟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环球市场 2021年5期
关键词:劳动人才大学生

王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重点指明了劳动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且谈论怎样落实、怎样落地,针对总数据提出的问题教育部推出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第一次把劳动教育划入教育规划中,与德智体美共同教育,为社会培育并输送一批批全面发展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努力发展教育、发展让民众满意的教育。将劳动教育也当作一项指标教育来严格落实,着重于增强顶层设计,以保证高校中可以高效的开设有关劳动教育的必修课,帮助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进步。

一、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分析

在人类社会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离开劳动,人们将无法生存下去,更不用谈发展。劳动教育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高校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价值观及培育优秀品格的有效方式。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在持续提高。有很多的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一生顺顺利利,很少会有机遇认识到劳动的重要作用,更不明白有很多的劳动产物的产生的困难程度。这些都对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有所阻碍,因此,高校设置劳动教育相关课程是迫在眉睫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精英,这也是必经之路和最有效的形式。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走进社会前就能意识到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劳动。与此同时,进行劳动教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帮助学生培养出优良的习惯。劳动教育的成效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还有助于完善高校大学生的人格,逐渐成为一名不可多得的、全面的、社会需要的人才,还可以给大学生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劳动教育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成为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笼罩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在全面发挥在那教育学生中,劳动教育经常被人们所忽视,人们重视的是德智体美,甚至美也能被忽略,而且因为时代的不同,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等等都能成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并且人们尚不能正确的看待劳动,更没有精准的劳动教育观念,这都大学生不能接受精准度的劳动教育,这体现在:

(一)劳动认知教育问题

精准的认知应该是行动的前提,也是原动力。缺少精准的认知,行动将会是盲目的且成效不大,甚至会有副作用。劳动成就了现在的社会,帮助人们健全发展,劳动是评估一个人的价值的标准。劳动是人们最基础的活动。需要让大学生明白并铭记在心的是劳动是荣幸的,劳动是获取一切成果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经之路。人们的生存及发展都离不开劳动。但是因为我国传统思想的禁锢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对劳动还没有精准的定位,尚未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千百年来,我国将重心都放在了脑力劳动,对体力劳动有所忽视,甚至是不屑,认为体力劳动是低等人、被社会淘汰下来的人才从事的,对体力劳动有所偏见,而大学生也深受洗脑,认为读书后从事脑力劳动才有前途,这种思想观念在现在也存在,并有多数人的支持。并且,自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在一次次的抨击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奢望暴富、快速来钱成为部分人的理想,然而那些勤恳工作的底层人却地位低、受歧视。劳动挣钱被人们抨击、看不起,而那种劳动少却挣钱多、不劳动也有所收获成为人们追捧的,逐渐让劳动也有了荣耀贫贱的区别。很清楚的是,这种错误的理念,是培养大学生精准劳动价值观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二)劳动态度教育问题

从一直延续传承下来的“态度决定成败”等名言都能够体现出态度的重要性。知识、能力及态度是影响一个人潜力的三个重要因素。人们对劳动的态度经会对其劳动评估、行为偏向有所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能力、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劳动体现出来。一直以来,我国缺乏对劳动态度的宣传,高校对于劳动教育也有所忽略,致使学生不够尊重劳动、不爱龙洞等情况的出现,更不用说将劳动精神发扬官大。党的十六大中有人提出要尊重了劳动、知识、人才及创造。完美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创造一切的观念,为我国共产党的发展有所助力。将劳动放在尊重收尾,体现了劳动的重要地位,劳动是一切活动的根基。第一,人们不够尊重劳动者。那些处于某领域巅峰或是某企业、某公司的高层在人们看来,社会地位将远远高于环卫工、服务员、农民工等从事基础劳动的基层,人们带有有色眼镜,不能够一视同仁。特别是大学生面对体力劳动没有积极的态度,这是最真实的现况。第二,社会劳动薪资分布不够科学。每个行业内部尚未有科学合理的梯度分配,人们顾虑较多的是工作成效,忽视了公平,这种情况已然可以影响社会稳定性。第三,人们不够珍惜劳动成果。随手扔垃圾、不珍惜粮食、肆意用水用电等情况都是很常见的。

(三)劳动习惯教育问题

习惯的养成要看行动,而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则取决于习惯,性格是决定、影响人生的重要因素。习惯的作用不可或缺,无可替代。劳动是人们最基础的活动,也是人类形成的重要前提及主要标志。只有培养出优秀的习惯,才能有所发展并获得成功。目前,我国大学生多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他们习惯于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缺失的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没有劳动的习惯,就连最简单的洗碗、扫地、拖地都不做,而在校,不会洗自己的衣服,不会整理内务。连最基础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怎样去获得成功?所有的事都是一点点汇聚、长期的坚持,才会有所成就。好笑的是,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家里不做家务,直到学校班级内安排一点点劳动任务,才能有机会参加劳动。等他们步入大学,原有的打扫教室、打扫校园的机会也没有了,直接交给相关的工作人员。现在的多数大学生不具备吃苦耐劳、勤奋劳动的习惯,更是缺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大公无私的劳动精神及意识。千百年来传承的优良传统需要大学生传承。我国的复兴,来之不易,是我国人民艰苦奋斗、坚持打拼、辛勤劳动换来的,现在美好的社会也是劳动换来的。所以,培养大学生优秀的劳动精神习惯是高校培养全面人才的重中之重。

(四)劳动能力教育问题

大学生是高校为国家培育出的接班人和创造者,他们肩负重任,这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这里所谓的劳动能力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具备的劳动知识以及相关技能。但是,现在我国大多数的大学生不具备充足的劳动知识及技能,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个人能力有所欠缺,社会缺乏具有劳动技能的应届生,人才供应不足。现在,针对这样的问题,高校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联合企业一起,共同培育人才。但是,学校和企业联手的成效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效,总的来看,那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效高于本科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成效。为落实富强民主文敏和谐的大国,从本质来说还是需要劳动,这还得取决于劳动能力高者。努力实现“中国智造”“创造大国”的强盛国家,需要搞笑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劳动能者。然而现如今的高校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的问题,这是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人才培育强国实现的阻碍。总的来说,即使劳动有着大作用,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有着四方面问题,简言之就是不知道、不主动、不愿意、不会劳动。因此,怎样真正落实高校劳动教育时现在要考虑的最重要的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劳动观念培育的路径

高校的劳动教育成效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育,所以现在必须要着重于高校的劳动教育问题,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劳动教育和德育是同等地位的,学校应当落实培育学生优良品格、塑造优秀人格的目标。第一,必须将劳动教育规划如人才全面培养的计划中,严格敦促进行。在人才培育计划中,就应该加入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的实施科学合理,并将之作为一门正经的课程加入学生的课表,精准落实。第二,大学生应当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劳动课程并参与其中。高校帮助大学生增强劳动冠荣的思想理念,培养其准确的劳动观念,纠正大学生错误的理念。给你学生充足的实践空间,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其劳动能力。第四,高校策划假期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参加兼职,经理过兼职后,大学生将提前感受社会,并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体验到平时父母坚信,以怀有报答质心,也有益于大学生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第五,鼓励学生多加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还能提升大学生劳动的积极性。第六,高校应该多向学生开放工作职位,例如图书管理员、宿舍查寝员、食堂打饭员、卫生打扫员等等。在全新的时代中,高校应当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有意培育其劳动意识,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劳动教育,并通过创新、探究、实践不断修改,最终找到有效的方式。

猜你喜欢
劳动人才大学生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热爱劳动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