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萍 李雪 王彤 金单单 赵佳 赵亚楠 田志远 康乐 梁云凤 保定理工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学前教育发展已被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近年来,学前教育专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一些应用型院校还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如何培养出爱岗敬业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成为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关键。
不同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无论哪种培养模式都会以培养目标为基点,培养目标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专业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学前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即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或教育思想的引导下,采用一定的培养形式而制定的可供参照的培养人的一种方式方法。人才培养模式通常包含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几个主要构成要素。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在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内容的体现,但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比较模糊、笼统,根本无法体现出每个学校人才培养的不同点与特色;这种雷同化的培养目标无法确保本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更不利于本专业更好的发展及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符合园所的需求。
课程设置是指学校对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的选定、设置及安排,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由于一些内部和外部因素,如学校硬件设施、师资情况和实习基地等原因,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具体落实也会受到影响。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践性课程少且分散,课程结构有待优化。在调查中发现,应用型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主要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及专业选修课四大板块为主,但是课时所占比例不均衡,课程结构设置总体上理论课远远大于实践课,两者课时安排差距显著,在一定程度上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二是课程设置观念落后,不与时俱进,过分强调教材,造成书本知识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
大部分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方式的选择不再像以前那样填鸭式教学,但讲授法仍是大部分教师的首选方法且占很大比例,相反受到学生欢迎的案例式教学和情境教学以及翻转课堂等方式则运用较少,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差,学生学习时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没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发展。
评价的方法、形式、手段等会反射于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教学方式,所以评价体系是否科学是否合理也会直接影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总结性评价方式占据了绝大多数,即使在专业课技能课(如钢琴、舞蹈等)评价过程中,学生们也一般在授课教师布置完任务后进行集中排练和练习,为的就是通过期末考核,成绩以最后的一次考试为主。由于评价形式的单一化,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只能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进行单一重复性练习,缺少了对舞蹈等专业知识的创新编排和临场应变能力。对于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大部分院校采用传统的对学生的访谈或问卷调研,统计的评价结果很少反馈给授课教师,从而造成教师对于教学评价不重视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对教师考核的流于形式化,不能真正起到评价的反馈、反思作用。
人才培养特色是办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人才培养模式代表着不同层次和类型高校唯一性“特色标准”,体现出特色性“核心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内容的设置、创新创业创意能力的培养、专业实践环节的开展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
学前教育专业“3+3+6+n”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为出发点,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事,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充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所谓“3+3+6+n”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个“3”指学生每个学期用三个月在校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剩下三个月时间去幼儿园集中实习。一方面学生可以学以致用,更深入的理解及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学生同样能够在实习过程中找出自己专业知识上的欠缺。第二个“3”指三年实践不断线,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6”指学生不同学期进行六项专题的学习,分别是德师风方面、托育方面、手工制作方面、专业技能方面(如英语、音乐、美术、舞蹈)、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方面、就业综合能力方面。“n”指学生毕业要获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家庭教育资格证等。
1.整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N”种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在确定培养目标时,要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及学生层次和个性为基础,树立较为具体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除了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德等符合社会主流的道德情操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学生在专业素质“N”种能力方面的培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首先必须要重视保教工作的意义,通过对保育学及学前教育学专业理论的学习,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的工作内容及岗位要求,并要求学生考取保育员证书、幼儿园教师从业资格证书、早期教育指导师等证书,进而让学生从专业角度更深刻的体会到学前专业的特色性和特殊性;其次,要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在达到从教的基本专业水准外,更要能熟练地运用专业能力,引导督促学生考取专业技能证书,如奥尔夫资格证、蒙氏资格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长处;再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确保学生获得已有教育学专业知识和学前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把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统一结合。
2.调整课程设置,构建以宽口径为特点的“6”大主题模块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课程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此模块课程重点在于学生师德师风方面的培养,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热爱幼师行业、爱岗敬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其次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较强的自我调节心理。
(2)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有教育学原理、普通心理学、中外学前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课程、幼儿园组织与管理等课程。本部分课程的学习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让学生掌握从事幼儿教育活动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从而具备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及解决岗位实际问题,不断改进保教工作,并且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及收集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3)专业核心课模块,主要指“三学五大领域”课程。“三学”为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五大领域”课程分别是学前儿童语言、健康、艺术、科学、社会教育,熟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具有理解幼儿、教育幼儿,发展自我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4)专业技能课模块,主要课程为基本乐理与视唱、钢琴、舞蹈、美术、书法基础、幼儿实用手工、学前教育专业英语等。通此模块课程的设置,可以解决学生专业艺术技能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扎实教学基本功,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5)专业扩展课模块,主要课程为儿童文学、绘本教学、舞蹈创编、感统训练、儿童歌曲弹唱、幼儿园课件制作、儿童简笔画等,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吸收和灵活运用。此外,蒙氏教育理论与实践、奥尔夫教法等课程的开设,把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内容纳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证书考取的通过率。
(6)专业实践课模块,主要课程为课程实习(如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践、幼儿班级管理指导与实践)、幼儿园见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如幼儿园教学与保育模拟实训、幼儿园教师基本素养实训、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等。此模块课程设置,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幼儿园见习间隔不宜过长,保证专业能力的持续获得与强化,避免对专业技能的遗忘。另外加强对学生大四毕业实习的指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改变培养方式,创新学期“3+3”的特色教学模式
培养方式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学期制“3+3”的特色教学方式,有利于构建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第一个“3”指学生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用三个月在校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专业课的学习,剩下三个月时间去幼儿园集中实习。每个学期“学习与实践”的相结合,做到教学做合一,开创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集中实习相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此外,在每个学期中,学生的实习岗位及内容也是有所区别的。大二即第三、四学期,实习岗位为保育员,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工作和及时处理幼儿常见事故能力。大三即第五、第六学期为配班老师实习,配合主班老师参与到教学活动,并具有编制阶段性学前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的能力。大四即第七、第八学期,逐步参与到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第二个“3”指三年实践不断线,构建全面的由课程实践、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组成的三年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全程化教学体系。总之,学期“3+3”的特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优良的全能型幼儿教师。
4.完善以“3+3+6+N”为导向的多元化质量评价体系
首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例如舞蹈、钢琴等专业技能课,除了在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最终的技能考核之外,在学期过程中进行评价也是必要的,在每次老师授课之后随堂考核,采取抽签现场打分的形式,最终取平均值,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专业水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其次学分制评价与技能证书制相结合,在学生考取了相应的职业证书后,如奥尔夫资格证、蒙氏资格证,根据等级给予一定学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强化学习效果,进而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最后,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在校外实习时的工作表现、职业道德等纳入课程考核体系,成绩由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评定,进一步完善评价主体,使评价体系更加客观、真实和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