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时春 临沂市审计局
自2014 年以来,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成为审计机关的经常性审计任务,成为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通过国家政策措施目标的实现,推动深化改革,促进国家良性治理,使审计在国家治理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执行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情况,主要是贯彻落实的部署安排、执行情况以及实际效果等,在一个时期内持续开展的审计监督活动。
审计机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求各级审计机关统一思想和行动,围绕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聚焦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客观求实,鼓励创新,面对问题,直击痛点,在经济新常态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坚实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加强对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有效推动了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使各项政策落地生根,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保障民生。从当前跟踪审计结果看,政策跟踪审计在推动政策措施落实等方面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作用。一是推动了政策措施的不断完善,二是加快了各级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度,三是促进了财政资金及时发挥效益,四是扎实推进了简政放权政策、减税降费政策、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五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新部署等。
一是审计的组织形式待改进。跟踪审计由审计署牵头,各级分别审计调查本级所在地区,涉及政策措施落实的管理部门单位,审计的独立性受限。对综合性较强、涉及部门多、跨行业跨地区的政策执行,上下级审计机关没有形成联合审计,不利于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统筹调配力量、实现优势互补。
二是审计人员缺乏创新意识。当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政策种类繁多、政策背景复杂,大多数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还未能彻底实现从单纯的账务审计到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的转变,凭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国家出台的各类宏观政策的理解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到位,缺乏对政策跟踪审计的大局意识、宏观意识。
三是跟踪审计未及时调整重点。审计项目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部分跟踪审计不能与时俱进,未及时调整审计重大和范围,不能更好地体现政策落实的延续性,无法实现促进政策措施落实的目标。
四是审计对部分重要领域的建议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有的跟踪审计项目的建议浅尝辄止,没有抓住审计项目的特点,对该领域该资金的制度建设起不到治本的作用,未能达到审计的预期效果。
政策跟踪审计是党和国家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使命,是全国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审计机关要总结经验,鼓励审计人员开展政策跟踪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充实政策跟踪审计的科学内涵,为政策跟踪审计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保障。
政策措施跟踪审计项目周期短、涉及范围广、进度要求紧,审计机关要充分调研,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有序安排审计进度,围绕阶段性中心工作,明确审计方向和重点,提高审计成果的时效性,确保报告反映内容全面、及时。审计机关及时跟进重大政策的制度规则和落实到位情况,确定重点关注对象和审计范围。
开放审计思路,灵活运用审计方式方法,提升政策跟踪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在审计中,要对各类问题查深查透,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明确审计责任,反映出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充分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筛查和分析,增强审计的针对性。利用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政策跟踪审计,针对部分审计项目数据量大、信息化程度高的特点,不断创新审计方法,依靠大数据审计,在各自分析不同审计业务的同时实现实时审计数据的互通共享,通过对数据进行测试和分析,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和疑点,取得良好的成果。
审计发现的问题除在审计报告中反映外,还可以通过政务信息、简报、专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反映,有效扩大审计成果。要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从体制机制层面分析审计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加大对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的问责力度,促进被审计单位提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效能。
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不同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政策敏锐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机关要积极开展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培训,审计人员要熟悉各项政策发布和执行效果,通过审计机关的专项培训和审计人员自身的政策积累,提高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为下一步开展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继续坚持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突出重点,依法依规开展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监督工作,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的“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