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 杜雨薇 河北金融学院
归根结底,金融业是一项带有竞争性质的服务业,其包含三大职能。其一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我国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如何有效的将储蓄转换为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市场想要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金融中介机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吸收了巨额的居民储蓄并将一定比例的储户存款贷放给企业、政府等资金需求者;证券公司以包销或代销形式帮助发行人发售证券筹集所需资金等等都是金融机构帮助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当前中国巨大的资金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基金管理公司、养老金机构等机构投资者来中国配置资源,它们拥有更加成熟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业的第二大功能是控制风险,其重要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通过在特定经济环境和预期情况下购买相应的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套期保值、对冲风险的目的,使金融主体的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当前我国的套期保值工具和金融衍生品种类仍不完善,但在发达的经济体内,由于其发展时间较长,已经探索出一系列较为成熟的衍生品和对冲工具,因此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引进更多成熟的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弥补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短板。
金融业的第三大功能是提供金融服务。一方面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可以起到配置资源、控制风险的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以提升效率、节约时间。比如同样是办理一笔贷款,去A 银行从提交材料、经过审核到办理手续得到款项需要2 个月的时间,而在B 银行完成这一整套程序只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时人们就会选择去B 银行办理这笔贷款。此时A 银行就会面临经营困境,因为人们更愿意去效率更高的B 银行办理业务,那么A 银行如果想要持续经营下去就必须提高服务效率或者提高贷款利率,但毫无疑问后者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选择前者才是更加可持续性的竞争策略,可以看出市场竞争的压力使行业的整体效率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本质上金融是带有竞争性质的服务业,所以既然是竞争就应该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公平地参与到我国金融市场中来,而不是对其有所限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在中国的金融业领域并未取得优势地位。在2017 年外国银行在华总资产为3.24 万亿元市场占有率为1.32%,甚至较2007 年的2.36%还下降了一个百分点。即使是在金融中心上海,外资银行资产占比也刚刚超过10%。2016 年外资银行的资产收益率仅为0.44%,不足银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保险业外资占比自 2005 年达到峰值(8.9%)后逐步降至 2016 年的5.6%。
因此有人质疑外资机构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并不相容,但深入分析会发现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并非没有竞争力,相反的,其竞争力相比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来说普遍较高,因为这些大的外资机构普遍拥有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模式、先进的风险控制制度以及应对金融风险的经验,相比之下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除了盈利之外还要往往承担政策性职能因此在盈利能力方面要弱于外资机构,另外在政府信用的保障下其往往也会忽视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而采用高杠杆化的经营模式,使得资金流向高风险的领域,扩大了经营风险。因此为了保护我国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我国在之前出台了一些限制外国资本的政策如外国银行分行不得经营中国境内公民人民币业务等,这样外资便无法在价值链上下游扩展,因此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的动力大大受到抑制,这才造成了其当前市场份额较小的现状。
因此,随着这些限制条件逐渐放开以及未来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各行业持股比例限制被取消,可以预见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市场会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方面可以拓宽我国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有利于借助外资金融机构更加先进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使社会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
第一,外资金融中介机构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自由度更强,以盈利为目的的方向更明确。相比而言,我国的金融中介机构还需要承担一部分政策性压力,比如银行为了贯彻落实中央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信贷需要满足三个“不低于”要求等等。与此相反,外资机构往往没有政府压力,更加以市场为导向,更能捕捉到具有发展前景的投资领域,因此其盈利能力较国内机构普遍更强。
第二,外资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更强经营更为稳健。这是因为其发展的比较早,在一次次危机和失败中积累了经验和教训,慢慢积累了一套成熟的经营策略和风控制度。相比之下,我国很多的金融中介机构长期以来是都处于国有资本信用的保护下,因此往往更加注重资本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增速而多采用加杠杆的方法而忽略了谨慎经营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经营风险的上升。拿银行业来说,2017 年四季度,外资银行的不良率仅为0.7%,远低于中国银行业1.74%的平均水平。
第一,在国内市场的筹资成本较国外同业来说偏低。当前中国还没有开放资本项目管制,所以如果外资机构想要在中国开展业务其资金必须从中国境内筹得。但是,相比中国本土金融机构,其融资渠道较少,如果通过同业市场或发债等渠道筹措资金成本会相对较高。但我国的金融机构融资方式的选择就有很多比如吸收居民存款、财政存款等,其融资成本也较低。
第二,在商业银行领域,我国金融机构占据统治地位,且该市场已接近饱和。截至2019 年8 月,中农工建交这五家商业各项存款余额已经占到了银行业的44%,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占有率。不仅在中国市场上,放眼世界,在各大排行榜单的银行业子榜单中,中国的五大行无论在资产规模还是在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方面也都名列前茅。而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诸如五大行之类的商业银行已经在国民心中建立了高信用的形象,对于外资银行来说,想要短时间内在国人心中建立如此高的形象是不现实的。
综合来看,在金融领域解除对外资的限制利大于弊。一方面这是金融业内在本质的要求:引进竞争力更强的外资机构有利于促使我国金融中介机构改善治理体制、提高效率、提高对个人和企业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引入国外先进成熟的金融工具,提高我国资本市场流动性。但与此同时,其对我国本土金融机构造成的冲击也不可小视。
在银行业领域,中国的大中型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信用水平,而小型的股份制银行或城商行采用区域化的经营战略也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可以预见在短期内不会受到外资金融机构进入的强烈冲击。
在证券业领域,未来的竞争可能集中在投资银行这类的利润回报率高的领域,随着国外大型投资银行的资金流入,我国的证券业将受到较大的冲击。那些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的中小型券商甚至会面临存亡问题。
在保险业领域,大型寿险公司掌握资金和客户资源优势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受到外资保险机构的剧烈冲击,但中小型保险公司一来不具备像大型保险公司那样广阔的资源网,二来也不具备外资机构在运营和风险防控方面的能力,因此可能会面临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保险机构在健康险、农业保险和再保险方面还面临着专业能力不足、风险控制不健全的问题,容易被外资机构抢占相应的市场份额。
首先,要抓住金融业深化开放的契机,引进国外资本市场上成熟的风险控制体系和金融产品,加快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经营转型。同时也要注重自身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的提高,一味靠学习和引进意味着只能受制于人,创新才是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
第二,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自身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并且要在这一过程中深入了解国外经营文化与投资文化,拓宽视野,发展全球化经营的战略眼光,利用“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契机积极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第三,调整内部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以公平的奖惩机制和优厚的待遇吸引更多人才,优化员工队伍和组织架构。21世纪各种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从机构的扩张到产品的创新都需要制定专业合理的发展战略,这些都离不开人才的规划,因此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才是机构保持竞争优势和活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