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 武汉大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人民日报撰文详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中,刘总理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之一在于实现产业关联畅通,为此必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决策部署中,刘总理强调推动科技创新在畅通循环的关键作用,同时应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系调整,并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
学者关于金融发展分别与经济结构、技术创新的关系理论研究丰富,然而目前我国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期,明确利于产业结构发展的政策、构建良好发展环境是目前的主要目标。因此明确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的三者的互相作用关系与传递渠道,将会是研究新格局背景下产业政策的必要基础。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源于Bagehot(1873)对于金融体系向工业项目提供资本从而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研究,Goldsmith(1969)提出金融发展的概念,从而开启了研究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的金融发展理论。对于两者的关系,学者们从金融发展的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一是金融规模对于经济的作用,长期论证后目前普遍共识的结论是金融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非线性关系,金融规模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呈现递减分布。二是金融结构对于经济的作用,学者们亦分为两派,一方认为银行等金融中介主导的金融结构体系通过削弱信息不对称促进经济,一方则认为市场主导型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更有利于产业转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从经济的宏观层面细化到产业层面。在规模方面,陈时兴(2011)采用证券融资和中国信贷为指标,证明了这两者的规模都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结构层面,银行等金融中介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促进新型产业快速发展;而金融市场更为发达的地区,资源向成长性产业配置的效率更高,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产业结构升级,指的是产业由低技术水平和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技术水平和高附加值状态转变的过程,Schumpeter(1912)提出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并认为产业的诞生与毁灭离不开创新。技术创新使得一方面使得劳动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使得新的产业诞生,市场通过选择使得符合社会需求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金融发展对于技术创新的影响毋庸置疑。金融发展使得企业的信贷压力减轻,并且随着金融规模的扩大和体制的健全,资本能够更快识别具有前景的技术和企业,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得到倾斜的资源。同时金融发展能使得社会上的企业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企业整合和市场选择力度,有利于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交流,构建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并且,良好的金融环境会使得新技术发掘的容错性加强,为创新企业进行风险识别和保护,使得新技术诞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金融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三者存在着鲜明的相互作用关系。发达的金融市场将通过识别和发展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兴技术,加强行业竞争,促进产业发展和转型,优化产业结构。
2020 年11 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2.13 万亿,其中企业通过债券和股权融资1.63 亿元,总规模达到283.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3.60%。证券市场科创板运行一年多,成为科创公司的重要融资渠道。这一年来共有215 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总市值达到1.00 万亿元。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直接融资比例依然偏低,银行主导的金融结构体系虽有效降低市场不对称程度,但市场金融风险过于集中,无法使得信贷资金有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我国仍需提升直接融资比例。
2020 年我国科技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新冠疫情没有阻挡科研的步伐。我国自然科学基金改革全面推进,以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截至2020 年11 月,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数累计值达38.91 万。2020 年9 月2 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131 个经济体的年度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位列第14 位。我国2019 年研发投入占GDP 比重为2.23%,处于世界前列。但在产业创新方面,我们仍与世界前列国家有所差距,在许多核心技术领域,我国产业仍存在严重的技术依赖。
2019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98.65 万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比7.10%,第三产业占比54.32%,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产值最高的产业,人才和社会资源向第三产业流动。虽然我国产业结构已呈现良好的金字塔型。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仍有上升的空间,并且我国产业结构在地区上呈现了巨大的差距,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仍为落后。
(1)加强建设市场化金融结构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推行证券市场注册制,为重点高新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同时完善合规审查制度,构建更为完整的中介市场体系,削减市场信息不对称,防范市场化带来的金融风险。
(2)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重点帮扶新兴产业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为相对落后地区提供相应财政补贴和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交流和相对优势互补。
(3)学习国外优秀的产业转型案例的同时,加强对外交流,国内加强产业整合和产业交流,促进形成双循环背景下的完整畅通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