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戎欢 重庆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
在股权投资基金取得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基金的风险投资日渐规范,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投资环境。但由于起步时间尚短,股权投资基金在纳税方面仍然存在较多问题,造成基金管理承担了较大资金压力。加强基金税收筹划管理,实现税收优惠力度最大化,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产管理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资金与动力。
开展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工作,需要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开展纳税筹划工作则能通过合理安排基金经营、理财等事项加强税法利用,从而为投资者创造更多利润。但就目前来看,部分股权投资基金存在税务登记不及时、不全面等情况,登记的投资金额、分红等信息过于简单[1]。在财务核算上,存在会计科目不正确、账务处理不严谨等情况,给税务管理带来较多困难。归根究底,就是由于缺乏纳税风险管控意识。其次,为鼓励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国家出台了较多优惠政策,如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可按70%抵扣所得税。但实际基金运营管理存在税收政策盲区,造成投资者未能充分享受纳税优惠。此外,股权投资基金属于新兴事物,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多数财务人员无法做到同时掌握基金财务知识及相关法律知识,造成基金税收筹划面临人才缺乏的困境。
为做到合法开展股权投资基金税收筹划工作,应重视纳税风险防范问题。结合投资基金发展情况,应针对基金税收筹划工作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制度,深入分析引发风险的各项因素,提出相应管理措施。针对基金税务登记问题,应完善登记体系,设立规范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登记信息,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为后续纳税筹划奠定扎实基础。在财务核算方面,应做到数据严谨、有效。考虑到基金投资项目角度,针对不同项目应有针对性的开展财务核算工作,严控“账外账”等问题发生,保证基金运作情况得到全面掌控。如基金投资业务属于营改增改革范畴,应按照税务部门发布的程序将项目纳入税收管理体系,按照规范流程开展纳税筹划工作。为避免基金投资者和管理者混淆,应设置专门会计科目,做到独立运作基金。在实践工作中,全面分析股权投资基金运营情况,需要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加强纳税风险评估和预测,做到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规避纳税风险,为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为实现合法减税免税,应认真研究有关政策内容,做到积极利用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基金投资角度来看,各地都将出台政策为重点发展产业引流,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和国家的号召,科学把握基金投资方向,能够制定与税收优惠政策相适应的税收筹划方案。作为基金管理人,应做到全面了解投资类税收相关优惠政策,主动了解行业相关成功案例,吸取经验把握税收筹划方向。如针对契约制基金的企业投资者,税率不超25%无须缴纳所得税。在基金投资方面,应结合不同投资收益纳税比例进行恰当分配,通过转移“重税主体”减少纳税总额[2]。目前各地针对不同产业、行业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都存在一定差异,在税收筹划期间尽可能了解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也能为税收筹划提供新思路。如西藏等地为吸引投资,提出了享受西部大开发等优惠政策。在基金注册地点受到的局限性较小时,可以选择在恰当地点构建基金,达到减轻税负的目标。
培养税收筹划人才,是股权投资基金税收筹划工作开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基金公司现有财会人员,应通过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纳税管理意识,加强人员税收筹划技能,主动适应税收管理工作要求。为确保人员掌握有关政策,需要不定期组织税收筹划人员开展交流、讨论活动,逐步提升人员业务水平。与此同时,需要加快复合型人才选聘,结合基金纳税筹划需求制定科学选聘标准,选拔拥有相关领域从业经验和潜力的人才,在入职后开展系统性培训工作,督促人员加强税收条款、政策等相关内容学习,并加强税收筹划技能实践锻炼。为督促人员日常自主学习和锻炼,需要加强人员业务考核,定期对人员税收筹划知识、技能等各方面水平展开评价,有针对性的调整人员培训计划,确保人员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此外,应加强与地方税务征管部门沟通与合作,设置税收政策咨询岗位和聘请税收筹划专家,加强基层人员业务素质培养,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税收优惠咨询服务。
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税收筹划问题,通过加强纳税风险管控保证基金行业健康发展。在保证合法纳税的基础上,加强优惠政策的利用,能够减轻基金运营负担,创造更多收益。为此,需要加强税收筹划人才培养,提高基金税收管理水平,为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目标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