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晓雯 徐州新盛绿源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因固体废物非法转移、违法处置造成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对生态环境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2020年,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固废法》)的发布与实施,是进一步管控固体废物的法律武器,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举措。在此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全面做好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
部分企业对固体废物管理不重视,责任分工不明确,甚至管理制度不健全,这就直接导致固体废物管理不到位,管理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现象。固体废物管理要求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所谓全过程管理就是指从固体废物产生的源头开始,到收集、贮存、运输,再到利用、处置,每一个环节都要管理到位。案例中可以看出,企业明知是危废的情况下,为降低成本按一般固废处置,运输人员为遮人耳目,半夜运输。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在撰写相关报告期间,要基于报告当中涉及的不同种类固体废物产生量估计数值,对之后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定相关工作计划,同时基于有关估值进行资源调度,包括各类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等。而若评价报告当中所体现的固体废物产生量估值不够真实和准确,将会直接影响之后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不利于环境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而目前因设备性能、团队素养、人员配置等多项因素影响,固废生产量估值缺乏精确性,并且固体废物涉及的减量化工作在开展中还存在一系列不足。
根据当前我国各项固体废物评价报告,可看出大多数固体废物缺乏详细、科学的处理记录,阐述内容均只有基础的委外利用或者是处置。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企业要开展固废收集、利用、处置、贮存等经营活动,必须先获取省级许可证,才可开展各项有关活动,但实际上相关管理部门并未实地考证各经营固体废物活动的企业,包括企业对固废的接收能力、处理能力等,导致固废处理环节依旧存在一定隐患。另外,针对危险废品实现自行处置的相关企业,有关管理部门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些企业的处理技术先进性、处理设施可靠性等实现有效论证。同时,在针对同一类固体废物实现处置期间,管理部门也未对相关处置工作涉及的技术进行优劣势对比,进而无法及时判定污染防治技术当中体现出来的缺失,不利于固废的有效处置。
部分企业固体废物管理人员以及现场操作人员知识欠缺、能力不足,对固体废物了解不全面,尤其是危险废物,危废代码不清楚,危险特性不掌握,将危险废物当一般固废进行堆积存放,发生泄漏等污染事件不知如何处置,甚至不知道处置,这直接导致固废管理现状堪忧,存在诸多环保隐患和违规违法行为。
员工知识技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固体废物管理的质量,因此,企业一定要加强员工固废专项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可以分批次、分系列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每一系列根据管理职责不同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比如贮存场所人员要了解企业产生的所有危险废物。培训内容应涵盖危险废物的种类、危险特性、贮存方法、标签填写、事故案例等等。管理人员不仅要培训上述内容,还应加入检查规范,法律法规等等内容。培训应采用理论与现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理论就是指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一般是将学员带到危废库,对库存的危险废物实物讲解、违规情况现场分析。经过培训使得所有人员了解规章制度、熟知危废特性、掌握应急处置方法,能够辨别不合规情况。
不同的固体废物种类,其包装方式、性质、数量、处置去向等均有一定差异,所以不同固废具有不同的贮存时间和贮存方式,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环境风险也不一样。在环境评价报告撰写期间,需基于废物贮存现状,详细分析废物贮存期间可能发生的污染和风险,同步对污染防治措施进行可靠性、有效性、可行性论证,结合自身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意见。在固体废物处理期间,不同的生产单位有着差异化处理方式,基本上分为自行处置、委外处置。在自行处置固废环境污染评估报告当中,应着重评估生产单位所用关键性工艺流程;在委外处置固废环境污染评估报告当中,要对相应企业涉及的固废处理能力、接收能力实现全面评估。
新《固废法》明确提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原则。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固体废物减量化计划,要从源头上控制,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同时,积极寻找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比如一些有热能价值的危险废物,可通过焚烧方式,转化热量加以回收利用。最后对确实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采取安全填满、固化、化学生物处理等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固体废物的产生,更给污染防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保障,也是净土保卫战的坚决手段。企业唯有领导重视、员工履职、管理到位、处置合法,才能真正做好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