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启仲 渝建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现代科技智能化领域的普及,在现代建筑设计和施工领域不再是单一地依靠粗放型的资源分配和人员管理,而是通过结合计算机通讯,控制系统等高科技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取代传统的人为操作,实现智能化管理。在此大背景下,对于现代建筑如何实现质量安全智能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智能化管理上的一些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做好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其对于建筑顺利通过验收,促进施工管理有效性提升均有很大帮助。涉及房屋建筑施工时,这两项施工管理内容便无法被忽视。施工质量管理更多侧重于施工技术、施工手段上的管理。施工安全管理更为注重组织、协调层面的管理。两者之间虽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也存在一些明显差异。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也成了管理有效性能否较好提升的关键。为此,相关建筑施工企业主体也需要对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更多思考。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大多体量大,而且数量多,所涉及的质量和安全的问题多。相关的监督人员没有制定相应的针对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督计划和监督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开展的覆盖率或频次低,没有落实监管职责,任由各方责任主体违规行为的发生。对于施工现场出现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也没有及时做出警示要求整改,而且,参与质安监督工作的人员大多数量配备不足,专业水准不高,对于日新月异的建筑项目和建筑机械缺乏知识更新,不能跟上规范和标准变化的步伐,这也导致在实际的现场监督过程中,很难发现存在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在建筑智能化管理前期,主要的从业人员都是建筑工人出身,文化水平较低,虽然有了较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知识方面还很不完善,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主流电子信息时代的发展,很多施工技术要依靠国外引进,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同时对于建筑施工人员而言,工程地点的不确定性,人员的流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吸引和固定。目前政府和企业也组织了大量的培训课程来指导施工人员接受智能化技术管理,但这些课程从理论到实践操作,从机械设备到技术软件,也仅仅是通过短期的培训来进行,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系统,但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理解程度,同时基于以上几点的不确定性,也没有很有的收到长久的成效。
伴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智能化理念逐渐形成,被全面落实到了建筑施工环节中,不过毕竟一人力量是有限的,当遇到相对复杂问题的时候,一个人的话是无法灵活解决的,而构建能够沟通施工技术平台的话,那么就可以借鉴新型施工技术以及相互交流的方式来解决施工难度,确保问题迎刃而解。利用规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在施工期间全面推广现代化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模式,监管建筑施工期间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将政府部门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全面落实于该项平台中,应用信息共享平台,快速探究工程项目施工中的不良隐患,从施工期间进行相应的预警处理,从而减少工程隐患的出现概率。另外,还可以应用信息共享平台监管施工企业的质量,健全和优化各个环节,提前警示施工期间的不规范行为,以此替换以往单一的施工安全管理方式。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工序十分复杂,这给施工过程的监管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采用人力资源进行监督难免有疏忽的时候,可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这样可以全动态监管施工现场,也能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警惕性。近些年来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十分广泛,它凭借高效的监控管理信息技术,可以直接监管施工过程的施工手段、施工材料以及施工人员,在各个层面中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保障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区别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也较为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筑企业要结合房屋建筑施工中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差异、特点,进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争取运用更为新颖的方式,提升相应管理效率。在安全管理中,建筑企业则可以进行网格化管理,设置网格安全员,争取从体系性的角度进行施工安全管理,并排查相应的施工安全隐患。区别进行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方式创新,选用了更为新颖、有效的管理方式后,将不同层面的施工管理内容整合在一起也能为建筑企业的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提供很大帮助。
在本篇文章中,通过探究建筑质量安全管理智能化可以看出,加强其监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从人员组织能力和预警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分析和探讨实施建筑智能化管理的必然性,探讨了建筑智能化管理期间的不足之处,制定了健全的管理措施,在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促使建筑工程良好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