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军洲 冷雪霜
(湖北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产业发展进入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的重要窗口期[1],是黄石市加快跨越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环境面临着重大挑战,积极思考经济发展的思路,为城市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当前,世界经济体仍然深受疫情的困扰,各国经济深受打击,地区的冲突不断升级,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多极化、能源利用、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面临重大变化。在科技和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新一轮产业分工和贸易格局加快重塑[2]。中国成功阻击疫情,对世界的经济和发展信心影响都非常大。世界经济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将进一步升级。要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旧动能顺畅接续转换,抢占全球产业发展制高点,任重而道远。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突破,发达国家近两年担心我们国家的发展,连续对我国的战略产业实施针对性的制裁,导致外部环境恶化。
经济增长动力不足。2019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1 767.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3.8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900.38亿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762.99亿元,增长8.1%[3]。在“十三五”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黄石地区生产总值2 530亿元,实际完成情况与预期有距离。
经济结构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更能推动经济增长。2019年,黄石的三次产业比重为5.9∶50.9∶43.2,而深圳市的三次产业比重为0.1∶39.6∶60.3,相比之下黄石的现代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例偏低[3]。在“十三五”规划中服务业占经济比重达到47%,实际的完成情况与预期有差距。
经济需求增长不旺。从2008年以来,我国消费增速长期下滑;在刺激性政策的推动下,2011年修复至前期高点90%左右,但后期仍然急转直下;经过疫情之后,消费端再受重创,短期消费正逐步恢复,但预计消费增速水平只有5%~6%。从历史走势来看,外需的波动性实际上非常大,不像消费端有明显的趋势可以把控,受到的内外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如全球金融危机、贸易摩擦、区域经济及政治动荡等),对国家经济增长的扰动亦很难预测。
发展思路:政府应以经济可持续增长为中心,深化动能改革,力求经济总量超预期;优化产业结构,确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依托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入武汉城市圈,主动对接长三角,再构区域空间布局、再塑综合功能优势、再创生态生活品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5]。“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政府在“十四五”时期应不断完善经济政策,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心,以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可持续等为目标,主动把握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应对经济社会的“近忧”与“远虑”。
1.努力提升省内经济地位
2020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排名位于中游,要实现在经济总量上的省内地位提升,争取做到“应增必增”和“未增应增”,政府应最大力度落实有效投资、优化市场要素配置、加快融入“芯屏端网”的建设,主动作为,抢抓机遇,走特色发展之路。
2.最大力度落实有效投资
1)进一步夯实黄石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加大落实交通投资,提升交通枢纽功能,加快高速省道改造项目实施建设,快速推进棋盘洲、武穴两座长江大桥建设,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综合交通建设。2)全力推进临空经济起步区建设,加快打通对接顺丰机场“1+6”快速通道,着力打造长江中游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推进落实现代港口城市建设。坚持以空港、水港为龙头,公路港、铁路港为两翼,持续扩大联动优势。加快推进棋盘洲港区等项目建设,配套工程尽快建成通车,现代物流园等加快运营。实施山南铁路适应性改造、新港货运支线铁路延伸,积极对接国家高铁网规划。3)实施老城区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扩大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覆盖面,开工建设棚改房。加快推进城区长江段岸线综合治理、磁湖南岸等路网改造升级。
3.优化区域市场要素配置
促进各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向优势地区集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1)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简化落户程序、提供购房优惠政策。健全教育保障体系,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和助学金政策。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推行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大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扶持力度,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2)建设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健全农村金融服务市场。优化征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高被征地农民补偿标准、宅基地制度的有偿退出机制等制度。建立分级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城乡互动的信息网络,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4.加快融入“芯屏端网”建设
积极利用武汉市的“虹吸效应”,主动应对人口等资源要素虹吸后的形势,主动作为,抢抓机遇,形成与武汉市差异化布局与分工,走特色发展之路。1)继续加大承接产业链的力度。按照湖北省“芯屏端网”规划万亿产值,“芯屏端网”已实现产值3 000亿。2019年政府在“芯屏端网”的产业链上,有11个项目投产,还有10个项目正在建设。有的实现对进口材料的升级替代,有的在加大投资规模扩大生产。2)依托龙头企业或高校院所,实行公司化运作,为产业链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服务。瞄准产业链的末端,围绕电路板的回收再利用,吸引投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园,实现铜、铝等再生资源成为相互配套的产业闭环。
1.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应努力优化三次产业比,逐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上的占比。数字经济为现代服务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将呈现多样化的生态。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发展。推动新动能快速成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制造业科技成果[6]。
2.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
现在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平均达到60%左右,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稳定保持在70%左右。比如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等等,更是高达80%左右。现代服务业正在朝着多元化、高端型、创新型的服务经济的模式发展,普遍呈现以金融、商业服务、科研发展等为龙头,以旅游、文旅为新型增长点的趋势。1)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升级工程,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1以上。2)“机器换人”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发展,生产效率会有显著的提升,减少对低端劳动力的依赖,正逐步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发展,人均劳动力增加值将会增加。对于产业升级中溢出的劳动力,应加大转型培训和学习,逐步引导其向第三产业过渡,逐步做大第三产业。3)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按照“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的思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信息服务、技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使经济从“怕冷不怕热”向“冷也稳得住”转变,高质量发展特征日趋明显。
3.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发展
1)以新材料产业集群为主,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为辅,提高产业集中度,建设产业集群集聚区。加大投入,完善配套,优化布局,促进发展。加快模具钢、智能传输等特色产业园建设,支持企业以“退城入园”为契机,推进产能、装备、技术全方位升级。2)努力打造全国电子信息基础产业基地、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健康基地、全国大健康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主导产业,加快实施重大装备制造、有色金属原材料生产向新材料攻关发展、新型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等重点项目。3)启动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强对制造业龙头企业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培育新产业新行业的领军企业,鼓励纺织服装等消费品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深挖市场需求,开展个性化产品定制。
1.提升市场总需求
政府应继续升级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通过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体育、信息、住房、绿色等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来优化消费结构,并推动线上消费(如互联网医疗、线上体育和教育等)和线下消费有效融合。积极参与国际多边贸易。多边贸易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增强我国外贸环境的稳定性,弥补传统内部需求的不足,并降低对美国、欧盟等西方发达经济体的依赖,形成更加全面、多元的开放局面。
2.推动消费循环拉动力
1)打造区域消费中心。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建设鄂东商贸消费、创新创业、教育医疗、文旅休闲中心,以万达、武商、居然之家等商业综合体为依托,加快构建一批特色街区、商业步行街、大型商圈,着力打造全域化消费场景,创新发展个性化、沉浸式、体验式消费集聚区。加快提档升级一批农贸市场,建设一批分布式社区便利小店。大力发展“宅经济”“云生活”,推进新零售、新金融、新媒体、新娱乐、新生活进社区,推动消费向各领域覆盖、全过程延伸、家门口体验。2)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推进华新中央文化区、地质里历史街区等项目,打造一批文化新亮点。加快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营地建设。3)加快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进老旧机动车、家电更新替代。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大力实施优品工程,推动名优特产进商圈、进超市、进展会、进电商。
3.推动外贸大循环
1)聚焦“稳外贸”,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朋友圈”,积极争创国家家用电器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大力新增出口企业数量。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强化招商引资,积极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2)加快智慧口岸建设,深化“铁水通关一体化”改革,建立与沿海沿江口岸协同联动机制,实行多式联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取综合保税区获批,着力培育保税展示交易、保税物流等新业态。拓展江海联运、近洋直航、长江内支线班轮航线,将黄石全力打造成湖北对外开放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