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榆,杨 宇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针对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延迟开学的情况,2020年4月2日我国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保证疫情防控期间教学进度和质量,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1]由此可见,线上教学一跃成为疫情防控阶段落实“停课不停学”的主力军。线上教学作为线上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为各式各类学习者提供更为公平、优质、低价和便捷的教育与学习条件,是当今教育顺应终身学习发展需要,适应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2]因此,基于新冠疫情全面展开的线上教学在今后也势必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
高等教育是育人的高地。综合多所高校线上教学所反映的教学效果现状,为促进线上教学更好地发展,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线上教学效果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2020上半年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课题组对全校1160位教师和6080位同学的在线教与学进行了阶段性调查。与传统课堂相比疫情期间教学的有效性,是课题组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阶段性调查显示,缺乏“在场感”对教学有效性有重要影响。[3]基于此次调查,分析线上教学学生学习“在场感”的缺失与重获问题,以期提高大学生线上教学的效果。
“在场感”这一词多出现于新闻传播学,指的是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信息媒介打破空间隔阂,将缺席的受众带到新闻事件的现场,以此获得真实的感官体验。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在连线报道中,镜头能延伸人的视角限度,现场记者则能够替代观众进入新闻事发现场,两者均为“局外人”提供了一个无比真实的 “在场”环境。[4]新闻传播的“在场”环境由物质环境、活动环境和互联网环境组成,物质环境即传播新闻需要的物质媒介,如镜头、话筒和视频;活动环境即真实的新闻事件与事件人物;互联网环境指的是网络畅通情况,互联网是连线新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媒介。
线上教学在一定意义上与新闻传播类似,借助互联网打破时空的壁垒,是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与屏幕里的教师进行交互的教育活动,是线上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学校线下教育全面暂停转为线上教育。线上教育一般被视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基于疫情开展的全面线上教育不仅规模大,也是一定阶段内学校教育的替代。脱离了学校这个载体进行教育,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如同脱离现场的新闻观众。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在场感”是指无法返校的学生,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以屏幕为替代获得与学校课堂教学同样的体验,即借助网络平台提供一个真实无比的“在场”环境,学生及教师的屏幕形象能够替代本人同屏出现,使“缺席”学校课堂的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真实的感官体验。借鉴刘斌等对在线学习体验的界定,[5]学校课堂学习的体验可以视为学习者对课堂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感知与反应,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可以说,学习“在场感”能将“缺席”的学生带到学校真实的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长期的线上教学,消弭因此产生的学习倦怠感和焦虑感,这是线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班杜拉作为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其一般学习理论由观察学习理论、交互决定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三部分组成。社会学习理论和学习“在场感”都强调环境和替代的作用,它们之间具有高度的适切性,在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探讨学生学习“在场感”的缺失与重获,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1.观察对象的缺失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基于他对人类学习形式的认识,他认为人类学习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观察学习不属于直接学习,是指人类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他人行为后果而习得行为。班杜拉根据信息加工模式对观察学习的心理历程进行分析,认为观察学习可以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在动机过程中,主要有三种强化影响行为表现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以及自我强化。也就是说,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不需要自身体验强化也可以发生。
观察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示范行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或是做出相同或类似的行为。真实情景下的学校课堂中,观察学习无所不在。学生之间可通过实时交流和互相监督来完成观察学习,同伴认真学习的行为能为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学习者树立榜样示范,激发学习者强大的学习动机,并促进和维持学习行为。而线上教学之所以缺失“在场感”,或许和同伴之间观察学习的缺失有一定关联。线上教学采用的是教师主屏幕,学生不露屏的上课形式,师生可通过网络课堂的发言区或个别学生开麦提问进行短暂的交流,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同伴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就无法观察。没有这种观察学习,线上教学也会因此失真,学生找不到学校课堂教学的真实情景,将虚拟化学习虚幻化和空白化,丢失了学习的“在场感”。正如营利性慕课的主要供应商所承认的那样,慕课须包括协作学习。[6]这里的协作学习包括学习者们相互交流,共同理解学习的过程。
2.学习环境的失真
交互决定理论强调环境、行为和人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着重强调人与环境的交互对行为起决定性作用。班杜拉认为环境决定论和个人决定论是不对的,行为、个体和环境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把某一个因素放在比其他因素重要的位置。从这个理论出发,具体分析线上教学学生学习“在场感”的缺失。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教学,它是学校外的学校教学,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和课时安排仍然是按照学校教学大纲进行筛选和布置的。这表明线上教学应尽可能模拟与还原学校教学的环境和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高治国等认为增加课堂仪式感,课前签到,教学中日常教具的使用,肢体语言的表达等活动可以提高线上教学质量。[7]究其本质,所谓的课堂仪式感也是对学校课堂教学环境的一个还原与创设。此外,线上教学相较于课堂教学,施教者和受教者无异,施教者是学校原定的授课教师,受教者是学生自身。学生从校园的课堂移至家中学习,其最大的不同在于环境,一是缺失与外围环境的互动。线上教学没有所谓的班集体,学生们只是同一课堂的学习者,各自处于不同的空间甚至不同的时间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一定程度上分离,缺乏相互交谈的机会,彼此鲜有交流互动,以至于丧失学校课堂教学氛围。二是物理环境不受限。从空间上看,课堂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处于相对固定的教室面对面进行教与学的活动,教师的教授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课堂上都可得到对方的监督与及时反馈。
线上教学虽然可以控制学生学习的时间,如直播课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都受限于教师的安排。但学生所处的物理空间却是不受限制的,居家学习相对于学校课堂学习较为自由宽松,学生已经不仅限于在书桌前进行学习,家里的任何角落都可能成为学习的地方。上述环境的变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断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影响学习效率,造成学生学习“在场感”的缺失。
1.创造观察机会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类的大部分行为通过观察别人的示范就可以学会。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涵强调了榜样在人的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个体先要有积极主动的关注,才能知觉榜样。囿于线上教学无法面对面进行学习的情况,要想发挥观察学习的作用,就需要创造观察的机会。然而,并非所有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中的交互都能够称作学习。类如无意义的网上闲聊和网上冲浪等交互中,尽管学习者在与观察对象进行交互,但实质性的学习并没有发生。[6]线上教学不仅是要教师打开屏幕,学生也应如同在学校上课般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云会面。还可开设云讨论室,方便学生在课堂讨论环节实时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可进入讨论室倾听和指导,提高讨论效率等。
观察学习的关键在于替代性强化。此情景下学习者更倾向观察同伴而不是教师,也就是朋辈示范作用。因为朋辈个体或群体年龄相近,生活阅历相似,拥有共同语言,更易产生情感共鸣和示范激励作用,比传统的前辈或长辈教育者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对受教育者所产生的影响要大得多,有效性也更大。[8]没有可观察的同伴几乎等同于没有可观察的对象,那么替代性强化就更无从谈起。观察学习的缺失,就意味着学生与学生处于分离状态,不能像传统教育中通过面部表情、语气、行为等向对方传递信息,[9]就意味着学习环境的失真,替代性强化的消失,学生学习“在场感”自然削弱。所以说,单纯的行为动机并不能长久的维持学习行为和高质量完成在线学习任务,只有创造观察机会,增加学生学习“在场感”并结合学生自身动机才是应有之义。
2.优化学习环境
社会学习理论看重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影响,三元交互决定理论体现了这一点。学习“在场感”同时也强调环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在怎样的情境中学习直接关系学习“在场感”的获得。
在物理环境层面,可以借鉴现代建筑理念设置书房。一是采光和照明。窗明几净和光线适宜是最基本的要求。二是书桌。书桌需考虑高度和色调,桌上物品应与现下的学习息息相关。三是音响和温度。理想的学习效果往往依赖于安静的环境和适宜的温度。四是布置和装饰。以干净、整齐、典雅为宜。[10]当然,并非每个家庭都有书房的规划,学习者可参照上述条件合理选择家庭空间进行学习。
在网络环境层面,应保持教师与学生网络畅通。直播式的线上教学,任何一方的网络卡顿都会造成师生延时交流,师生双方线上教学体验感差,学生学习积极性受阻,“在场感”削弱。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线上教学前,反复检查自家网络的使用情况,办理宽带业务解决网络信号不强、网速缓慢等问题。线上教学中,可以选择切换WiFi,或移步到信号较强的地方。线上教学结束后,可利用网络录播功能进行教学回放,查缺补漏。还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网络学习环境的单一稳定。
在教育环境层面,要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线上教学不只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应有自主学习的活动。教育者应提前安排好自主环节与非自主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体现,如建立网上讨论组,同学之间构建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围绕特定的学习任务探讨学习,最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教师点评收尾。考试作为非自主环节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检测学习掌握程度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通过考试查缺补漏,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教师也能及时调整教学安排。疫情期间的线上考试容易出现学生联网查资料等举动,难以实现检测的目的,学生不能通过检测进行及时的自我调节。
基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课题组关于在线教与学的阶段性调查,认为学习“在场感”对在线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视角出发,发现观察对象与学习环境是线上教学学生学习“在场感”缺失与重获的重要影响因素,创设观察机会和优化学习环境则是提高线上教学学生学习“在场感”的主要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