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颂颂 合肥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结构愈加复杂和多样,为确保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精密的检测,从而准确掌握工程结构的相关数据信息。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结构技术也实现了多样化转变,这里需要根据工程具体需求加以科学合理选择,同时通过对其发展趋势研究和展望来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回弹技术主要借助回弹仪器对混凝土强度进行检测,其原理为使用仪器弹击混凝土表面,这时随着仪器的重锤,混凝土的回弹量会随之发生改变,这时便可以基于相关数值变化来推测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现阶段,回弹技术在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超声波技术又称超声脉冲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超声波在混凝土中传播参数变化来对混凝土结构强度等进行计算分析的技术方法,从而对建筑工程结构质量进行准确计算。众所周知,超声波在进入混凝土后,一旦遇到缺陷便会发生反射,这时技术人员便能够准确判断混凝土内部的损伤情况。现阶段,随着该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超声波检测仪器愈加便携和精密,其检测结果准确性也大幅提升,从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结构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雷达技术是利用电磁波射入混凝土后基于不同介质所产生的反射波进行推算,从而准确判断混凝土内部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现阶段,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检测中应用最为广泛,此外也能够用于混凝土内部缺陷的检测。值得注意的是,雷达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特别是使用高强度雷达波时往往需要庞大的雷达设备。
该技术是将超声波技术与回弹技术进行整合运用,通过超声波、回弹仪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能够在规避两种技术弊端的同时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践证明,超声 回弹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混凝土的强度,并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在我国建筑工程建设领域有着十分可观的应用市场。
钻芯取样技术是一种使用钻芯机或钻头将混凝土芯样钻取出来,从而根据样品对混凝土内部强度及缺陷进行检测。从效果上来看,钻芯取样技术能够直观的反映建筑结构施工质量,但同时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而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传统建筑工程中,砌体结构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具有造价成本低、保温隔热性好的应用优势。然而这种建筑结构由于自身质量大、强度低,加之砂浆与块体之间的粘结力较弱的特征,使得建筑工程建设施工往往存在质量问题。从专业角度来看,砌体结构的检测工作内容主要集中于块体强度、砌体强度和砌筑砂浆强度等方面,因此在具体检测过程中需要采取具体的检测技术对上述要素进行科学合理检测。例如砌块检测主要采用回弹法、钻芯法。而砌体强度的检测则需要采用轴压法、扁顶法会推剪法等。砂浆强度主要采用贯入法、筒压法或剪切法等。
混凝土结构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等,这种建筑结构具有承载力强、结构稳定的应用优势。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工作主要涉及了混凝土材料、构件、混凝土强度与钢筋等方面,并且在具体检测中采用的检测技术也存在较大差异。例如检测混凝土材料内部是否出现裂缝及空洞时主要采用超声波法。而混凝土强度则可以采用超声法、回弹法及钻芯法等。而钢筋材料由于被浇筑于混凝土内部,因此主要采用电磁感应器来检测钢筋的位置及密度等。从技术层面来看,钻芯法虽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由于对建筑原结构带来破坏,因此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建筑结构整体的性能。而超声法或回弹法则不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破坏,因此更应有用效益。目前,以超声法和回弹法为代表的无损检测技术正在加紧研究与创新,而其应用效果也愈加理想,并且成为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钢结构又称装配式钢结构,是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一种重要结构形式,并且在应用上愈加广泛。目前,我国许多大型体育场、展览馆及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建筑开始普遍采用钢结构建筑形式,而这种结构良好的强度、刚度、塑性及韧性直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设水平与质量。对于钢结构建筑工程而言,其检测技术相比上述两种结构形式更为简单,虽然检测工作涉及了材料性能、构件连接、结构变形、外观尺寸、涂层厚度及锈蚀情况等方面内容,但由于结构形式相对简单,因此工作人员可直接对其进行检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技术包含了超声波无损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等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建工程无论规模还是高度均实现了大幅提升,由此也对建筑结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技术是确保建筑工程结构施工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规范的重要基础,随着相关技术研究工作的不断开展,相关检测技术也实现了发展与创新。现阶段,建筑工程结构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其一,相关指标更加规范与明确。人们基于更加完善和系统的检测技术方法,对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制定了明确和规范的标准与流程,由此大大提升了检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其二,检测仪器更加精密。目前,一系列高新技术被应用到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工作中,并推动了该技术的智能化转变,如此推动了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三,实用性加强。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使得相关检测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与挑战,因此需要采取更加专业和适用的检测技术和方法,而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将进一步推动建筑工程结构检测领域科学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