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虹 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
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事业单位主要职能部门,在单位参与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事业单位必须具备创新的管理方式,加强员工自身的专业素养与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大数据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可以为单位提供更多专业、优秀的人才。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实现变革与创新,从而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市场地位与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发展,虽然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影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发展的因素比较多,大部分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配置上仍存在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到相关人员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另外,现在我国事业单位正处于大力改革的阶段,尤其是人力资源,改革中的人力资源结构由于受到多种影响出现了不平衡情况,引起员工内部矛盾,员工离职情况比较多,这样会很容易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人才不足、人才断层的情况,对于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事业单位当中,管理职能部门数量很多,且不同的部门之间联系不是十分紧密,一旦发生失职等状况,部门间便会相互的推诿,这对于内部工作效率的提升来讲十分不利。而具体的管理模式上,使用的仍旧是传统化的管理模式,相关管理工作也多是行政考勤与文书内容,并无关于资源整合、流程优化方面的内容。当下来看,绝大比例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的多是事务管理模式,所涉事务十分繁多,对外部环境、新型管理模式方面的关注度、了解度也很低。因为计划性模式的问题,导致其无法很好地紧随单位战略发展起来,由此也就无法很好地优化单位管理水平。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整合效率低下。
进入新时代,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个事业单位正在构建自己的大数据库,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还未凸显,在事业单位资源管理、工作效率方面还未见鲜明的成效。大数据的构建需要事业单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成本负担,因此,上级领导容易忽视或者回避管理变革,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措施,这也是单位管理模式无法及时更新的关键所在。
在大数据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与大数据技术进行充分融合,最大程度的充分发挥出其实际价值,在原有管理基础上,不断对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同时必须在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体系结构内容的创新,确保管理方式的严格性和规范性,满足现代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实质性需求。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方面,可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员工进行全面的核查,以及对其知识理论、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除此之外,必须确保相应的指标体系全面发展,进一步创新绩效管理方式,切实达到降低员工工作量和考评难度的目的。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建立社会保险服务平台,为职工提供更加完善、优质的社会保险服务。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数据信息的采集、统计、整理、分析以及管理上报,职工可以通过社会保险服务平台实时查询保险状态。县域失业动态数据监测,可以掌握本地区失业人员情况,及时招聘优秀人才,更加满足单位发展需求,促进单位的长久发展,提高单位市场经济竞争力。另外,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核查待遇领取人员的基本信息,快速发现死亡冒领及重复冒领等情况。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单位社会保险服务能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缩短保险业务办理流程,全面掌握职工的实际情况,为职工提供全面的服务。
(1)做好招聘工作。人才招聘是单位在发展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人员要做好员工招聘工作,对于新员工的资料有着全面、详细的了解,做好数据统计,从而保障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和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2)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我国时代发展迅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管理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进行创新和优化,尤其是人力资源员工培训和考核制度的优化、创新,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员工的专业素养,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才能促进人力资源员工思维方式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创新,从而促进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水平提升。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仍然受到很大的影响,面临着同样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绩效管理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是必要的,这也是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必然发展,也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对于在大数据时代进行有效管理业务部门绩效问题的创新,解决该问题的前提是了解工作部门绩效管理模型,然后进行数据应用绩效管理,分析实际角色汇总计划制定合理的创新战略,最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促进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