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鹏 王 坤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由朱前星教授领衔著述的《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社会整合能力研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可谓正逢其时,何其幸哉。朱前星教授长期从事民族地区社会整合与党的执政道德建设研究,已在《光明日报·理论版》《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论点摘编)10余篇。该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耗费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在两个100年的历史交汇点,笔者带着先睹为快的心情拜读此书,掩卷而思,颇有些感想,觉得作者的研究很有特色,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此略述一二。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历史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56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新中国成立后,在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党的民族政策体系引领下,我国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其中自治旗3个),此外还有1 173个民族乡、1个民族苏木,大部分民族地区位于西部。由于民族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加上地理局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现象,极易导致社会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给民族地区社会整合带来风险和挑战。这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主导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进程,需要中国共产党始终恪守执政道德,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民族地区社会整合提供主体保障。
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这一课题,国内长期缺乏系统性研究。对于执政道德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执政道德与政德、政治伦理等概念的异同,尚有待廓清;从党史党建学科视角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仍需深入;对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研究,亟待从政治学、民族学视角予以拓展和深化。因此,探索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执政道德建设的独特规律,可以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提供学理支撑。
为解决上述问题,《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社会整合能力研究》一书,提出了三个论点:
第一,推进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提升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能力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加强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是保持党在民族地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应有之义,对于提升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进而增强党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提升民族地区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有利于塑造民族地区团结、和谐、清明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为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第二,推进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提升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能力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和民族团结的现实需要。我国民族地区大多地处边疆,极易受到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给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和社会整合带来了挑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如果放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持续发展,就会削弱民族间的共同利益纽带,使区域间利益冲突上升成为族际利益冲突。要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建构思想价值和现实利益共同体,通过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引领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提升党的社会整合能力,从而实现社会整合目标。
第三,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道德建设和社会整合能力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善治的必由之路。“党的建设问题在今天是一个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1]民族地区要适应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需要,就必须把提升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水平、创新民族地区执政道德的时代内容摆在显著位置,通过执政道德建设推动党的治理能力从善管向善治转型,提高党对民族地区的社会整合能力,激发民族地区的社会活力,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平等、公平和正义的实现,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社会整合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相对于社会解体、社会分化而言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统一体,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分化、整合、变迁,社会系统不同的个体和群体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并不能始终保持和谐统一,尤其是在社会急剧发展变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社会矛盾,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对社会进行有效整合。
近代以来,国外对于社会整合的研究不断深化,从社会学扩展至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比如,斯宾塞、迪尔凯姆、索罗金、帕森斯、吉登斯、哈贝马斯等学者为社会整合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研究的成功与失败,经常取决于研究者对某些关键名词和当地意义的掌握。”[2]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立足本土,从本土的实际问题出发,秉持拿来主义,进行批判吸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开始重视社会整合问题研究。社会整合研究被视为揭示马克思主义唯物认识论的内在核心,以及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论深层结构的重大抓手。由此,我国学者从不同进路对社会整合研究进行了拓展与深化。学者们认为,社会整合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将社会的不同要素、关系以及功能造就成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社会一体化[3]。在一个社会进行适度的整合,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和推动社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现代社会中,对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而言,社会整合显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必备能力。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初心和使命来看,其社会整合实质上就是稳定协调各种社会利益关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达到党自身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团结有序、万众一心奔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目的。由是观之,社会整合能力应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执政能力。
党的十六大以后,社会整合研究出现热潮,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但是,着眼民族地区党的社会整合能力的研究则鲜有涉及。《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社会整合能力研究》一书对此进行了有益探讨,其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该书认为,整合的实质就是一种有序互动的功能机制,通过异中求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社会整合是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通过一定方式,利用社会系统的现有观念、制度等,协调和保证各方利益,保持各方性质,形成融洽有机共同体的过程。社会整合作为执政党的基本功能,是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利益表达、利益综合两大功能的有机融合,也是实现对社会价值体系和组织体系的调适和整合,进而达成构建社会利益共同体的本质要求。凡是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施政行为,均可视作社会整合的内容与进程。执政党是社会整合的第一主体,而客体则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执政党一边掌握着政治国家,一边又通过意识形态号召力及深入社会基层的组织体系将社会整合成有机统一体,使社会体系内各要素形成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其二,该书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对民族地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新时代,民族地区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民族地区经济结构、道德意识、民族关系等日益复杂多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因之,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实践,需要牢牢把握社会发展的现实脉搏,将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的实践中,增强执政绩效,谋求人民幸福。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强化改革创新、担当作为的意识,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等新时代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积极防范和化解民族地区面临的社会问题,抵御敌对势力渗透和破坏,从而维护各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发展的大局。
其三,该书探讨了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社会整合能力建设的互动机制、实现途径。首先,在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中,各级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各种社会问题,以执政道德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民族地区的价值整合;其次,各级党组织要维护民族地区公平正义。追求公平正义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内在逻辑,执政党在民族地区的一切执政行为都应锚定公平正义这一根本指针,通过民主法治建设,防范民族地区的各类风险,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再次,实现民族地区党的执政的人民性与执政道德性的有机结合,各级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巩固党的执政权威,以党的坚强领导推动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复次,各级党组织要努力扩大党在民族地区执政道德实践中的包容性,不断提升民族地区公职人员的品德优秀度,疏通渠道,促进各民族平等相处、相互监督,夯实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基础,加速民族人际和民族党群之间的良性互动;最后,各级党组织要建立适应民族地区特点的执政道德评估体制和纠错机制,培育优胜劣汰的政治生态,以保持民族地区执政道德的先锋地位,引领民族地区的和谐,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4]。
总之,该书着眼于民族地区党的执政道德建设与社会整合能力建设,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生动形象又不乏理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问题,是一部礼赞百年党建的学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