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珊珊
(临沂市兰山区花园灌区灌溉管理所,山东 临沂 276000)
近年来,临沂市按照“生态性、景观性、自然性”的原则,对中心城区河道两岸实施高标准改造,按照“水、岸、滩、路、堤、景”于一体的原则,对沂河区域进行美化、绿化,打造了高低错落、群体复合、曲径通幽的景观效果。
一是水景观区域不满足城市发展需求。随着城区的快速发展,临沂将由“一河为轴”迈向“两河时代”,现状以沂河、祊河、涑河为中心的景观带已不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二是现状水景观与周围产业布局不够紧密。现状的水景观仅仅考虑周围水景观需求,与周围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融合不够。三是水景观与临沂厚重历史文化结合不够紧密。
1)连网可达,近远结合。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改善水生态环境,做活水文章,将近远水系纳入城市生态脉络,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网格。
2)串珠成链,提升价值。通过对沿河人文节点、景观道路、慢行系统、滨水绿地、生态空间进行整合与梳理,以中心城区丰富的水系为纽带,让众多景点串珠成链,放大效应,形成具有丰富活力与层次的滨河空间,形成具有沂蒙文化特色的中心城区景观旅游品牌。
3)两水三岸,联动产城。临沂依水而生,因水而名,为打破南北狭长而东西纵深不足的发展瓶颈,中心城区由“一水为轴”的城市格局迈向“两河时代”,以沂河引领城市景观轴线,向东推进,以沭河串成城市旅游休闲轴线,两相呼应,联动产城,沂沭两河三岸的时代正式拉开序幕。
老城区东北部风貌特色在于人文历史、庄严雄壮、积淀深厚。设计主题:挖老城历史文化,注重文脉延续,打造尺度亲切适宜的城市历史人文记忆长廊,重现昔日临沂城市记忆的景观风貌。
该区域主要是文化展示和商业旅游功能,集中在老城区的东北面,将区域内水系规划建成兼具水乡风情和商业旅游功能的”江北秦淮河”“夫子庙”城市景观,构筑“人、水、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活空间,成为代表临沂传统和现代形象的标志性地带。基于水系将沿线区域内人文历史景观有效整合,如同蓝色丝带将各点串联成线,形成区域级的游径系统。
现状社会及人文环境保存较好、河滩风貌雄伟壮丽,设计中对此处景观仅稍作休整,保留其原有状况,设计集城市户外运动休闲、现代艺术休闲、都市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景观区,包含给游人沿河漫步、运动、观光等动态休闲的空间,原有滨水城市风貌的基础上塑造沿岸景观园,促进老城区周边居民对优美自然环境的向往。
现代商贸批发区、河东区南部的经济开发区技术创新核与中部的沭河综合创新核,风貌特色为现代简约、活力创新、拼搏向上。设计主题是围绕旅游观光、现代商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四大发展方向,通过功能调整和业态转型,丰富商业业态,推动传统商业街向文化商业街转型。在沂蒙文化中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进一步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融入现代、时尚、创意思维,丰富演艺竞技、文博会展、品牌设计、文创交流等业态,形成滨江产业文化聚集区。
该区域主要包括典型的产业聚集区,如现代商贸批发区和河东区南部的经济开发区技术创新核和中部的沭河综合创新核等产业活动密集的区域。河水流经临沂中心城区产业核心地段,景观区位非常重要,皆为规划的重要商贸、物流、产业区域,为了更好地衔接规划,设计有现代城市气息的公园、广场和休闲水岸,两岸设计起伏的绿地草丘,形成现代艺术花园,后方种植高达乔木形成绿色背景,屏蔽车行干扰。铺设木质铺装及休闲座椅供有人停靠休息。梳理两岸商业滨水空间景观品质,增加水上观景平台。产业发展风貌区是集城市标志性景观和城市形象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功能区,通过河道景观展示新时代活力的核心。
市区行政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北城、罗庄、河东等)风貌特色在于多彩生活、静雅宜居、康体休闲。设计主题是依托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强化东西纵深,注重滨河空间开放性、参与性的营造,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积聚人气的滨河景观,展现时尚现代的都市风情。
该区域主要包括滨河活力区域、市区行政中心、片区商业中心(北城、罗庄、河东等)、片区中心以及一些人群活跃度高的区域。本区域内河道两部用地性质多以住宅用地为主,为了给当地居民打造一个宜人的居住环境,在局部临近住宅区的河段,以小空间划分为主打造小而精致的活动空间与私密空间。设计以休闲、宜居、康体、养生的景观空间为主,给人以静雅、舒适的感觉。
北部的生态农业公园、公共绿地、沂山余脉以及南部的罗庄生态恢复区,风貌特色为原始境地、生态野趣、亲近自然。设计主题是以场地现有景观资源为基底,以生态保护与湿地涵养为重心,运用生态学设计手法,适度设置活动内容,营造生态野趣的郊野景观风貌。
该区域主要包括北部的生态农业公园、公共绿地、沂山余脉以及南部的罗庄生态恢复区等生态廊道。现状河道两岸较为原始,现有自然山体、农田、果园等乡村风貌,设计中对此处景观仅稍作休整,保留其自然韵味,给游人沿河漫步、运动、观光等静态休闲的空间,在面积广大的乡野景观中感知大自然的美好和谐。本区域的景观设计以水边滩地和林带为特色,岸边配植风味独特的水生植物,林中种植乡土树种,古朴简陋的步道、溪石等元素,营造亲切质朴水滩的环境。
设计滨河水上观光通道、红色文化体验通道、自然田园休闲通道、书香文化体验通道4 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及市域内由中心城区环线、市域环线、多条中心城区至外围景区的放射线的旅游休闲通道,合理布局休闲度假、生态旅游、运动亲子等多种休闲活动项目,增加场地的参与性,刺激区域水经济旅游的发展。
充分考虑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的景观效果;结合河道现状、平面线形设计、河道主导功能、就地取材及景观的要求,对河道断面进行分级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在河道两侧控制宽窄不一的河滨绿带,对于局部地段现状河道滩地面积较大的区域,从景观角度考虑,对滩地进行适当开挖扩大景观水面;河滨绿带建成之后可以成为联系临沂市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绿色生态走廊、河滨带状公园,聚集人气,拉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同时促进大河两岸土地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