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慧,袁方正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30011;2.合肥市行知学校,安徽 合肥,230011)
2019年3月18 日,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为了落实推进这一重要部署,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纵深发展,教育部于2020年12月15日宣布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史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思政课一直是国民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近些年相关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从顶层统筹设计的高度,不断推进思政课横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深化不同阶段思政课的一脉相承性,从而打造成循序渐进的系统化工程。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互联网+思政课”的融合创新,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手段形式,也拓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路。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要抓住这一发展契机,树立共建共享意识,探索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体系系统化发展的新思路。
我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依托信息技术不断融合创新发展,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宏观发展总体趋势的理论逻辑,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价值逻辑的生动体现,更是应对中国教育发展实践过程中优质资源稀缺的现实逻辑需要。从三个维度分析其内在逻辑,推进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教育网络化的不断探索与进步,符合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发展实际。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一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2]。相对独立的大中小学不同阶段思政课就像各种要素,各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有共性,但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对象的特征不同,接受力、侧重点不一样,又各有目标和针对性。各要素通过教学衔接组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系统,各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形成相互作用,唯物辩证法关于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逻辑基础。列宁指出,“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3]。不同阶段里,不同要素之间有差别,学生的认知能力也不是沿着直线上升发展的,而是遵循螺旋式上升的成长规律。在各阶段思政课网络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不完美”或“缺陷”,遵循其发展规律,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扬长避短,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不断向前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健康发展,党和国家进一步提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十四五”期间,对加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部署。习近平在“3·18”讲话中明确指出将大中小学思政课发展视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工程,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推动其内涵式发展。客观地说,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各阶段教育教学均存在着教学内容陈旧、重复等问题,存在着课堂教学效果一般甚至较差的现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困难。党中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极为关注各类现实问题的存在,并针对当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制定一系列应对之策。党中央在有关思政课创新改革以及德育教育的相关会议中明确提出,在制定思政课程的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框架,选用具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必须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段学生的接受程度、认知特点和能力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制定、设计和选用,更加切实有效地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发展,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从而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有效保障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教学一体化建设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占领网络发展新阵地,筑牢主流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筑牢青少年思想防线,培养政治过硬的时代新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没有经过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段,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更先进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党和国家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当前中国,生产力依旧不够发达,物质资源仍然不够富足,尤其是优质资源稀缺,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源。党和国家明确提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依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中国的教育事业自恢复高考开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管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发展给予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在现实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却愈演愈烈。优质资源的稀缺是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尽管中国没有赶上世界前三次产业革命的发展,没有共享到前三次科技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进程的快速推进,互联网给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希望。教育部明确提出“以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4]。将“各自为政”的散落式发展方式优化整合,推进大中小学网络资源教学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问题的客观现实需要。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网络教学的发展,也推进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教学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国家与教育部多次出台改革指导意见或方案,并于近期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统筹布局。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教学一体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体化教学建设亟待深入探索。
目前大部分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建设依然是对照课本内容,各自为政进行各学段的资源建设。各阶段思政课传统教育内容本就存在一定的重复性,这就导致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时,各学段课程资源内容存在简单重复、内容割裂、缺乏统筹整体性等问题,难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无法体现螺旋上升的内在要求。尽管网络思政在各地各校轰轰烈烈地倡导和开展,但是成熟完善开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一体化平台尚未出现,配套的制度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构建完善。
思政课网络资源不单纯是教材内容,一切能够起到课程教学辅助教育功能的信息,都应该属于思政课网络资源的范畴。但是在现实教育教学领域,不同的教育资源隶属于不同资源平台,使用有门槛,难以做到广泛普及和有效利用。由于地域发展的差别,我国尚有一些偏远山区,基站数量少,网络覆盖面不足或网络信号不稳定,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智能终端设备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视听软件缺位,资源受到不同地域条件的限制。思政课资源信息化兼容性、交互性仍然不足,不同的教育资源在现实运用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壁垒,无法真正做到高效传播和广泛应用,实现共建共享。
教师的网络化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老教师认为自己年纪大了,对学习网络新技术较为抗拒,无法转变教育教学传统观念,对网络资源教学把控力不足,理解认识存在误差。部分教师在网络资源教学操作方面,接受力有限,认识理解较为狭隘,仅仅将多媒体素材理解为网络资源,将信息化视为一种简单的操作。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经历了3G、4G时代,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智能化5G时代。尽管在网络发展初期,网络资源的确大多以素材形式体现,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经从单一的多媒体素材,发展为人、物、事立体化多维度的有机结合形式。网络资源的运用也不再是信息化的简单操作,而是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论实践虚拟课堂多措并举。面对快速发展更新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资源,有些教师持关门的保守主义观念,已不再适应5G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充分把控有效资源,并进一步探索各种思政资源的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共享共建,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教学一体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我们要认清其建设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在复杂性视阈下,应该构建开放的大格局,审视和剖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现实问题,思政课教育主体要积极主动寻求协同合作机会和契机,善于打破旧思路,突破创新,形成良性共建发展态势,整合形成合力,切实有效地推动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全国各地各学段开始尝试合作,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盟,探索搭建网络资源一体化平台,推进思政课资源共建共享,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
首先,重视一体化平台上不同学段内容的优化。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更加合理科学地设置不同学段内容的衔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展现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形成上好思政课的有效支撑。内容的优化应注重鲜活案例的运用,近期热点案例优于传统老旧案例,个人自身案例优于他人案例,从而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情感温度,使网络资源一体化平台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亲和力。
其次,注重一体化平台上创新资源展现方式的优化。运用5G技术,从传统的多媒体形式展示,发展为AI、VR等新技术新手段灵活运用,切合时代发展,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理论和思想,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表达。
搭建网络资源一体化平台,更多的是为教师、学校提供一个可以高效沟通协作的平台,以便教师之间、学校的充分交流讨论,满足互联网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师个人可以在一体化平台上上传自己的相关网络资源,同时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优秀网络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横向沟通,向同一学段同行构建的教育教学资源借鉴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可以加强纵向沟通,与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形成网络教学资源的有效衔接,形成宏观的视角与格局,探究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网络资源一体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的育人过程是一个整体,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育人过程,但各个教学阶段的侧重点大相径庭。
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通过教唱国歌,升国旗仪式,组织参观当地红色文化景点,以讲故事的形式,通过渗透教育,培养共情能力,强调爱国主义思想,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真善美等道德品质。初中阶段要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知识方面重在打牢思想基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注意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培养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学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了解国家大事,强化国家意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时刻心系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在大学期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逐渐稳定成熟,培养具有批判性的大学思维,注重独立思考,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坚定“四个自信”,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根据大中小学思政课各个教学阶段的不同特征,理论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整体构建与分层教学的统筹协调,注意部分性和整体性、阶段性和系统性,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宏观统筹。建立各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或相关部门,制定长、中、短期教学目标,促进沟通交流协同,相互衔接磨合、梳理贯通,发挥管理监督的作用,打破各个学段各自为政、重复脱节的现实壁垒,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网络教学一体化体系。
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5]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拓宽视野,全面提升能力素质,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网课资源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应以此为指导,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进修培训学习,挖掘自身创造性。各级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由一体化建设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根据不同的职称岗位定期开展研修轮训,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综合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借助线上线下网络资源与相关平台,科学制定、按时开展、严格管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助式备课活动,增进不同学段的教师深入了解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通过专家听课、领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方式相互借鉴学习交流,取长补短,通过教学反思和总结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形成教科研成果,进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