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刍议

2021-01-16 04:25陈亚静彭海涛莫秀娟
数字通信世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岭南少数民族民间

陈亚静,彭海涛,莫秀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665)

特色资源建设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会根据学校学科设置、馆藏优势、机构特点等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它不仅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地域方文化特色,也成为图书馆提知识服务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根据CALIS三期专题特色库建设精神,在我校民族学院、图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建设了“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概述

1.1 简介

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是CALIS三期专题特色库项目之一,由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承办建设。该数据库主要收集的是岭南地区畲族、黎族、瑶族、壮族4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少数民族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广泛、深刻而又持久,在岭南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越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独特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对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主要由馆藏资源库、期刊论文库、电子图书库、多媒体库、图片库、民族人物库、网络链接库、课件库和专家及研究成果库组成,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具体内容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艺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等十六大类。

1.2 建设的意义

岭南地区主要是指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地,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少数民族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广泛、深刻而又持久,在岭南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百越民族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融合的独特岭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对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研究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3 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经调查,岭南地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以下简称申遗工作)已取得良好成果,多个文化项目已经收录于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申遗工作也在继续开展,具体情况如下:

广东省已经被国务院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拜盘王”;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耍歌堂”;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瑶族长鼓舞”。

海南省已经被国务院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黎族服饰”;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崖州民歌”;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民歌”;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五指山市的“黎族竹木器乐”;海南省东方市的“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被国务院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壮族“嘹歌”;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的“邕剧”;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宾阳炮龙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多声部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田林县“铜鼓舞”。

岭南地区少数民族在申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原始数据,同时也形成了大量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同时,那些正在申遗或将要申遗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在民间必定也存在很多或有固定载体或只只存在于口头传述的数据资料。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一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普遍年龄偏大,若不及时抢救,珍贵文化面临失传的危机。瑶族、畲族、壮族更是没有自己的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靠言传身教。鉴于此,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数据库的形式来存储、保护和利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抢救少数民族文化珍宝的重要手段。

在对我国省级图书馆的网络调查中,建设非遗数据库数量最多的省份是山东省,山东省图书馆已经建立山东民间彩印花布数据库、山东民间文学数据库、山东民间美术数据库等13个数据库。云南省图书馆建立的少数民族数据库有5个,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论文数据库、纳西族东巴画、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云南省少数民族口述语言。黑龙江省图书馆所建立的少数民族数据库有1个,为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广西图书馆建立的少数民族数据库2个,为民族艺苑数据库、广西民族民俗数据库。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建立的少数民族数据库有1个,为回族民俗民风书数据库。从上述情况可以得知,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数据库却很少,相对对于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非物质遗产体系来说,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开展。

岭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包括岭南各少数民族语言、诗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以及岭南各少数民族民居、民族服饰、生产生活用具、工艺美术、知识技艺及其传承人,还包括岭南各少数民族节日庆典等民俗活动及其场所,内容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但是截止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因此,着手逐步建立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显得非常迫切。该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研究人员研究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丰富详尽的数据资源,为进一步申遗工作提供基础,更有益于发掘、保护、传承岭南少数民族的精神瑰宝和民族根基;有益于岭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有益于保护文化多样性和促进文化建设。

1.4 建设的内容

该数据库主要收集岭南地区黎族、瑶族、畲族、壮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类数据资料,包括已经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未申遗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可将具体内容定为:(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5)传统体育和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资源类型至少包括:(1)文献资料:文献资料是指涉及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重大事件记录、口述记录、研究论文等资料。(2)多媒体资料:包括口述记录、图片、视频、音频等。(3)网络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资源目录索引是指与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网络资源地址链接列表和索引。在搜集数据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把建库内容主要细分为十六大类:具体内容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艺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

数据库资源载体形式分别为馆藏资源、期刊论文、电子图书、多媒体、图片、网络链接和课件,特别展示民族人物库、专家及研究成果库。

2 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具体建设情况

2.1 建设方案

(1)定位特色资源。对岭南各少数民族的非物化遗产及其保护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本项目的特色资源定位为:岭南少数民族指的是世代繁衍生息在岭南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瑶族、黎族、畲族和壮族;表现形式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分类。

(2)收集文献资源。第一,文献收集以自主建设为主,以民族性、地域性、系统性和针对性为原则。第二,文献收集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馆内整理、外出采集、网上搜索以及多途径购买。第三,文献类型应涵盖专著、期刊、报纸、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口述记录、图片、视频、音频、网络原生数字资源等。其中既有正式出版发行的资料,也有项目建设成员外出采集的原始材料。

(3)整理数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学术分类,统一按照CALIS专题特色数据库数据规范进行标引,建立科学、实用、完备的数据资料。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整合,加快传统记录媒介向数字媒介的转化,使之成为能够通过数字资源保存、传播和共享。

(4)分类目标用户群。该数据库的主要用户群为全国高校师生;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员和相关行政、事业机关;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员和相关行政、事业机关等。

(5)预算数据量安排建库进度。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摸底情况,预计本数据库先期挖掘整理数据量为1万条,后逐年增加。

(6)搭建软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使用CALIS提供的通用共享软件系统以及特色库系统。硬件平台使用本馆已有的硬件,我馆目前拥有惠普、浪潮等高性能的服务器15台,存储总容量达到30T。

2.2 管理及运行机制

项目实行主持人负责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包括人员、设备、经费的管理以及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均有严格的执行制度,一切按规定进行操作。项目队伍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促使项目顺利完成。

2.3 建设成果

经过前期建设,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一个以硬件为基础,以资源为内容的完整体系。到目前为止,项目需要补充的设备已经安装并验收合格完毕,自建资源目前有8000余条元数据,数据库网站已经对外开放。数据资源将一直延续补充。

软硬件搭建:目前投入的服务器和存储已经投入使用,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网站也已经开通。

数据搜集情况: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目前搜集了包括民族语言、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杂技、民间手工艺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16大类的数据资源共8000余条,数据搜集将持续进行。

3 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经验

在项目队伍各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也加深了项目队伍对该项目的认识:

(1)元数据的统一,对数据库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目虽然是一个独立的项目,但它又是CALIS特色资源库中的一个子项目,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协调进行,达成元数据标准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资源上共建共享、技术上相互支持和兼容、人力资源上统一协调的目的,避免重复建设造成人力、物力和资源的浪费。

(2)前期工作是否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项目团队在项目建设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考察筛选各种类型的资源,请教民族学专家。这些前期工作,为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和使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节省了建设经费,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益。

(3)资源的管理是件复杂的工作,除初期的集中、筛选、分类外,持续的系统保障、监控工作是需要长此以往的。

(4)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工作人员的宣讲、推送、奖励、监督等工作都密切相关,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资源如不能合理高效的被应用是没有任何价值和生命力的。

(5)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要与学校培训、学校教研、学校资源建设相结合,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

4 下一步建设的设想和建议

4.1 下一步建设的设想

(1)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中有非常珍贵一手资源,比如专家及研究成果,我们将继续搜集这些独有的特色资源,将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工作一直持续下去,彰显特色资源库的价值。

(2)做好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利用各种机会,在校内、省内高校以及全国高校宣传、推介该数据库资源,做到“以用促建,以管促用”,不断满足社会各界对该数据库资源的需要。

(3)进一步总结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探讨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继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为后续的工作做好铺垫。

(4)继续深入挖掘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源,补充地方日志、家谱等一手材料等,让岭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成为真正的有利用价值的特色数据库。

(5)拓展用户研究工作。要通过调查研究、数据挖掘、主动服务等方式,深入研究用户行为特征、校际用户差异和目标用户群的建设,以用户利益为中心进行数字资源建设。

(6)调动馆员、学科专家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学术团队,支持馆员协作研究、调研学习,学术发展,重视工作业绩认定、记录和褒奖制度的优化,调动馆员和学科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为数据库资源建设作出新贡献。

4.2 建议

(1)健全元数据的规范问题。为了让资源能够更大限度地实现共建共享,元数据的问题值得进一步强调和规范。

(2)充分发挥CALIS中心的资源共建共享作用。应充分利用CALIS中心制定的规章和机制,加强对各子项目的科学组织和协作协调,保证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整体上规模、上水平,真正满足高校发展需要,使CALIS中心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岭南少数民族民间
忆岭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岭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岭南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不辞长作岭南人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