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柔性管理主要人的主观意识形态出发,通过优化奖酬机制、灌输企业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等方式使员工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进而为企业的良性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柔性管理既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对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决定性作用。
柔性管理模式的核心思想是突出员工在企业当中主导位置,员工可以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当中,并享有与上层领导同等的话语权。正是这种人性化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推行,员工才能够针对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因此,这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摒弃了过去的制度约束型管理的弊端,员工被动接受管理与监督的格局也转化为主动履行工作与劳动义务的格局,这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柔性管理弱化了强制性管理制度与上层领导强制性指令的效用,员工在从事各项工作时,完全出于一种自觉意识的表露,而不是受人驱使的“推着干、拖着干”。通过对柔性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对待员工往往秉持一种激励的态度,利用职位晋升、福利待遇、薪酬浮动等措施来激励员工的工作斗志,因此,在这种管理模式的驱动下,各个岗位也涌现出许多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以及劳动模范[1]。
相比于刚性管理,柔性管理模式所产生的影响效力更加持久,对员工个人工作能力的促动时效更加长远。比如某企业在推行柔性管理模式之前,肆意浪费现象严重,并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实行柔性管理模式后,员工逐渐养成了主动节约的习惯,一旦这种自主意识形成以后,在短时间内便不会出现违背个人意愿或者摒弃个人习惯的情况,因此,柔性管理的这种持久性特征能够直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员工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与员工的付出和努力密不可分,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实际上也是激发员工工作斗志,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过程。而柔性管理的理论精髓恰恰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尤其对柔性管理当中的激励机制来说,企业一旦满足员工对薪酬、福利待遇的基本需求,就会促使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付出,并竭尽全力去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以获取高于自己期待值的薪酬与福利待遇。如果企业能够长期采取柔性管理模式,那么也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
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许多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常常把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纳入到企业的长远规划当中。过去,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利用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条款来约束和管理员工,在短时间内,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够得到提升,但是,这种刚性管理模式经过长时间运行以后,员工的个人潜质、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将被彻底压制,久而久之,在员工中间便出现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普遍现象,许多员工因为长期受到强制性制度条款的约束,而逐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与负面情绪,工作态度也开始变得懈怠而消极。当柔性管理模式出现以后,企业将对管理机制中的一些强制性条款进行删减与修订,同时,奖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这种管理模式的促动下,员工逐步树立了自主工作意识与自律意识,工作态度也发生180度转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也使经济效益实现快速稳步增长。
对于诸多企业而言,企业的经济管理已经建立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体系,在这一体系当中,既有完善的管理机构、清晰的管理职能、明确的管理思路,同时,也有科学系统的管理机制以及各项行业政策与标准。但是,这种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往往站在企业的立场之上,而忽略了基层员工的切身感受,尤其在执行内部标准时,常常给员工施加过多的工作量或者工作压力,并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限内必须完成目标任务。在这种“铁手腕”的干预之下,员工慢慢丧失了工作动力,工作热情也锐减,因此,对企业经济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相比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新型的柔性管理模式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可以创造价值与财富的基层员工上面,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突显出来,在这种内驱力的驱动之下,企业的经济管理也逐渐向规范化、标准化与科学化方向过渡,这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建立有百利而无一害[2]。
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注重“上传下达”,即上层领导发出的每一项指令都具有强制性特点,下属部门以及基层员工必须听之任之,无形当中便形成了被动式的管理格局,导致员工与管理层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员工的思想、观点、工作状态等信息无法直接反馈给上层领导,这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将起到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企业应当冲破传统的沟通壁垒,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柔性组织机构的方式,使管理层与基层员工之间形成一条顺畅的信息沟通路径,进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比如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微信或者微信公众号,建立一个信息反馈平台,借助于该平台,上层领导可以随时发布经济管理指令,员工在接收到这一指令后,能够客观的予以对待和评价,如果指令内容带有强制性特点或者欠缺可操作性,员工可以直接将个人意见与观点反馈给上层领导,这时,上层领导可以及时调整战略思路,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指令内容错误的情况,员工也能够高效开展各项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富有激情的工作团队,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对外知名度,同时,也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的高效展开。因此,企业决策层领导应当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遵循柔性管理理念,对过去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条款重新进行修订或者删减,进而为广大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比如对于基层各班组来说,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专项技能比拼活动或者岗位技能创新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也能够锻炼和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增强企业凝聚力与向心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企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一些彰显企业活力的文体活动,比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文艺联欢等,在活动当中,每一位员工可以充分发挥个人潜力与特长,将个人才华展现出来,企业可以结合员工的个人优势,组建企业文化宣传小组,进而扩大企业的对外影响力,同时,也为企业的开拓发展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3]。
激励机制是实行柔性管理的先决保障,过去,企业在执行激励政策时,往往将管理层领导作为目标对象,而基层员工却很少有获得企业奖励的机会,这样一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斗志,企业应当在原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制订可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激励制度,并紧紧围绕职务晋升、学习能力提升、岗位薪酬、福利待遇等内容,对激励制度进行完善。比如岗位薪酬的浮动应当参考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状态、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内容,进而确定最终的奖励标准。在奖励员工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企业应当指派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对奖励标准以及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以确保激励机制能够真正发挥提质增效的作用。
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柔性管理可以助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可以推进企业的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进程,进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决策层应当未雨绸缪,在完善柔性管理机制的同时,时刻关注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与工作成果,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在实际工作当中得到切实体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拔得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