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银香 珠海市斗门开放大学
2020年春季以来,非接触服务新模式与新产品不断涌现,“非接触经济”显示出强大的成长潜力。如今,“非接触经济”是否能延续发展,是否能成为大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值得研究和探讨。
“非接触经济”简单地理解就是不需要人和人见面就能完成的一些经济活动。这种不见面就能完成的经济活动在2003年的就已经出现。2003年以后,非接触经济主要以电子商务的模式温和发展,并没有朝预期的方向延续。2020年“非接触经济”又得到进一步催化。
一是非接触服务融入日常生活。“非接触”是抗击病毒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保护健康和生命,人们将更多、更主动地接纳“非接触”的生活方式,如:非接触订购和支付、配送等;由非接触日常生活方式带出了“云”消费模式;进而“智慧城市”“远程问诊”“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招聘”“网上政务”等新型服务和办公模式不断涌现,并且迅速融入日常生活。
二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不断研发和面市。高速通畅的网络及5G技术的研发应用保证了“无接触”活动快捷高效地开展,各种APP、微信小程序和二微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数据查询及精准检测保证了人们的安全出行和移动路线监控;机器人和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投入使用代替人工;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发和“隔离”新型材料及医用防护用品投入抗疫一线使用等等。这些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品都有效地阻击病毒的传播,并有效地保证了灾后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尽快恢复。
三是网络金融服务日益提升和完善。火热的非接触经济活动需要网上支付和网上融资相匹配。网上金融渠道创新、服务流程优化、产品适配等多个方面有效地助力了非接触生活方式。
四是高智能非接触产品不断生产制造。机器人、无人机、非接触式测温仪器等高智能产品和“人体隔离”的相关产品及新型材料等等的生产制造,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无接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快速有效形成。
一是产品数字化和长尾化。原来依赖于物理介质的产品因互联网的出现转变为数字化产品。例如,电子书报、在线音频、在线视频等。互联网上商品可以全方位动态展示,容易吸引用户的眼球;同时互联网打破了地域范围限制,可以服务于全球用户,使得“长尾”商品的经营企业可以主动获得更多的客户。
二是服务线上化和智能化。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给商品体验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例如,电商平台通过图片、视频、VR虚拟现实等形式详细展示商品,用户评价反馈真实直观,直播带货以实时互动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商品信息……总的来看,用户体验极大程度实现了线上化。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存储,大数据云共享等,可以迅速分析用户需求并做出快速响应,根据用户已有使用习惯或特定指令,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实现“智能交互”和“千人千面”。
三是支付脱媒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不仅线上购物可以实现非接触支付,线下购物也可以实现非接触支付。利用金融科技,支付不再依赖于现钞、支票或信用卡等实体媒介,以指纹支付、刷脸支付、数字货币等为代表的新型支付方式逐渐崛起并推广。
四是要素共享化。非接触经济使经济活动从线下转向线上,土地、劳动力、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扩大了它们的共享程度。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天然具有共享化的特征。要素共享化提高了经济的共享程度,扩大了社会福利。
五是贸易载体扩大化。数字化平台集成了各种功能,可以为入驻平台的供应商提供低价高效的算法、算力和应用开发服务,支撑它们提供“非接触”服务。这样使许多经济活动从线下转向线上,过去受制于时间和空间而无法进行贸易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可贸易”了。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基建’的兴起提升了“非接触式”经济供给能力,如今“非接触经济”发展空间更大。因为“非接触经济”激活了数字技术的潜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思维被广泛采纳。企业开始摸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发展方式和路径。随着“非接触”相关的消费需求走高,随着5G的落地应用,供给和需求之间也将有更精准的对接,并不断完善着非接触物流的架构体系,满足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强。
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素有“敢为人先”的历史传承,充满活力和原创的灵性。这种历史传承决定了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始终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勇立改革开放潮头。从设立特区到引入第一家外资企业,从开启证券市场到实行股份制……广东就是凭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胆识,一步一步在全国走向“率先”。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决定了大湾区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走在全国前列,大湾区发展“非接触经济”具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敢想敢试永立潮头的勇气和干劲。
作为国内第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大湾区优势非常明显,拥有全国两大特别行政区,两大特区,三大国家试验区,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人均GDP也遥遥领先全国,金融、制造、通信等多个产业处于中国产业链的顶端。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21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上榜。大湾区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吸引全球的人才。从2017年到2020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在线职位处于持续增长中。2017年、2018年、2019年该湾区在线职位同比增长分别为60.97%、40.91%、30.38%;2020年1-7月 比2019年同期增长34.12%。大湾区的中高端人才需求三年多来都处于较高增速。
当前,新基建项目正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极和高质量发展引擎。在深圳,首批新基建项目共计95个,其中,5G基站累计建设数量超过4.6万个,已实现全市区域5G独立组网全覆盖。在广州,广州港建设5G智慧港口,采用物联网感知、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全港区作业自动化模式。在珠海,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项目正加速推进。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新基建夯实了“非接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非接触经济”要高质量持续地发展,客观上要求必须在技术上使生产活动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执行许许多多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有统一标准规范,无接触的供应、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都能有机地联系起来,经济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同时有了统一的标准规范,企业才有向线上转型的标准,才能促进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电子政务等规范地开展和评估。
非接触新经济加速产业赋能的同时,网络安全事件频发也让非接触新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依赖多种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的非接触新经济,在云基础设施、网络接入、终端、智能硬件以及数据传输和访问层面都存在一定的脆弱性,易被黑客攻击导致经济损失和数据泄露风险。针对非接触经济的网络安全风险治理,需借助由法律、管理和技术三重治理手段构成的保障体系加以有效应对。
“非接触经济”会产生结构性失业,而且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部分职工必须下岗;另一方面,一些高科技高智能产业、行业对技术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大量下岗劳动力不适应形势的变化,结构性失业将会大量存在。因此,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方案,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开展转岗转业培训,提升这类人员的职业技能,从而缓解“劳动力被资本替代”的劳动力结构性失业压力。
“非接触经济”是更高质量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需要,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客观要求和历史选择。大湾区发展“非接触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紧紧抓住机遇,加速相关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定能实现大湾区战略定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