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法律保护问题研究

2021-01-16 01:21:31宋春雪于惠冰
黑河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宋春雪 于惠冰

(齐齐哈尔大学 哲学与法学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涵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非物质各族民俗文化艺术遗产,是否需要明确泛指经由我国少数民族人民代代相传并且被国家看作其他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化传统性和民俗文化艺术遗产及其表现形式,还有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有关的物品和场所。包括:(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其他作为其民俗文化传播载体的传统民间民俗语言;(2)其他中国传统汉族民间民俗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其他民间民俗杂技;(3)其他中国传统汉族民间民俗技艺、医药和其他传统民间历法;(4)其他民族传统乡间民俗诸如礼仪、节庆等民族传统乡间民俗;(5)其他民族传统民间娱乐民俗体育和其他民间民俗游艺;(6)其他非物质文化历史意义文化遗产。从概念和种类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物质性、集体创造性和口口相传的延续性。这些特点无疑增加了认定为物质文化遗产创作主体的难度,口口相传的传承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意,导致更加难以将智力成果认定为某一特定的个人或者单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概念

数字化技术是指将任何一种持续不断变化的物理信息或者输入的比如圆形图画弯曲线条图像声音等信号用模数转换器自动执行模数转化而成为一种可以精确计量的物理数字、数据,在数字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1]。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遗产保护就是通过运用各种数字化保护技术,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以影音图像、文字、音频等形式保存下来,以便保护和传承。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属性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非物质性、创作的集体性、疏散性以及和延续性等特殊属性,在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数字化的著者对于内容的剪接弃取、结果构造等难以取舍,为做出合理高水平的著作,往往也付出较高的智力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也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者本人应享有的相关知识产权,如著作权版权等[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现状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

全球化以及经济文明的大幅度发展,少数民族手工非物质现代文化遗产的日益保护和文化流传逐渐被社会广泛重视,但随着各阶段少数民族社会生存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少数民族手工被现代化轻工业取代、传统生活习俗被中国现代网络社交方式替代、传统体育竞技被中国现代职业体育和传统手机游戏系统取代、田间劳作被进城打工取代,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流传面临断代断层的险境,传承人的衣钵相传不在适应现代社会环境的高效发展。尤其现今社会,外来文化也对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商业电影、电子游戏、互联网,方便快捷极大地改变了各民族对文化的认知,并逐渐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使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失去兴趣,造成那些必须言传身教才可以流传下去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

(二)现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中的现状

在当前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信息捕捉获取信息的主要传输途径,博物馆的数字化模式也己经变成一种流行和趋势。这是一种科技与文明的合作,国内的科技研发水平促成许多博物馆商议了一件相同的事情,那就是主动加入到计算机领域技术的技术研发当中,向建成数字化模式体系努力,进而令博物馆的展览参观领域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在与过去的各种传统展览形式进行比较之后,探索者感到这种数字化的现代博物馆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卓越性。在国家现代中国数字化历史博物馆中,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现代数字化文物技术人员可以运用数字计算机等电子设备把馆内的繁多文物资料、科学的组织方式和构成分门别类的文物信息,使广大参观者在通过参观数字博物馆了解收藏的中国历史现代文化文物信息的同时,获取信息可以更具有直观性。博物馆还同时可以通过展览展示出中国历史文物馆的模型,这些文物模型主要是通过现代数字化成像技术进行建模绘制出来的,更加有利于广大观众的实时观察。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存的问题

1.法律制度仍不健全

虽然国家管理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保障情况日趋得到改善,但因为针对性不强,保护力度不足,实施缺乏具体细则,导致政策在实际实行过程中,许多细节仍不健全,有些只是在理论层面就受到了限制,并没有达到具体实践的层次。

2.物资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保护面临困境

我国在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工程数字化项目保护建设层面,经费主要由国家直接提供,基本没有非政府的企业个人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或者机构的直接投资。这直接导致在非物质生态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管理保护发展过程中,保护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需求都同时面临双重困境。

3.掌握数字化技术的人才稀缺

目前,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中,具体实施保护工作碰到很多问题,数字化技术被广泛接受。然而,一个严峻的问题是缺少专业人才,尤其缺少专门从事企业数字化技能保护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数字化节能与技能保护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仅限于一个理论实践层面,面临实践的困难[3]。地方各级政府在充分给予财政支持投入财力和财政物力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投资严重欠缺,导致研究机构无法及时留置优秀人才,一些非专业人士大规模进入,出现名不副实的现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解决途径

(一)以政府为主导完善保护机制

政府是我国现代社会目前拥有全方位、高效和质量信息资源的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因此,政府应当直接主导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宣传保护管理工作,统领管理各项保护工作,领导相关领域部门,协作组织完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宣传保护管理工作。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经济性和收益性小,需要政府的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协作达成[4]。要通过各级文化部门的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数字化宣传保护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下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各级文化部门不仅要将这一保护工作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建设更健全、功能完善的文化保护工作体系。各地各级文化遗产行政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同时应当切实做好自己的分内监管工作,指导各主管部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管理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并在必要时提供大量资助;加强相关文化、旅游、民族事务、体育等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优秀文化遗产重点保护上的强大主观能动性,多方共同通力协作,为非遗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大量技术人才、物质帮助。动员更多民间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中,培养各类专业保护工作者。

(二)建立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数字化保护管理机构

受到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保护理念的重大影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觉醒,民众愈发重视,并应用到行动中,认识到通过数字化可以二次创作完美展现保护内容,更加形象地留给后人传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其创设的目的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运用不同的方式和举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其中使用的方式就包括数字化技术。在国内一些学术组织或者机构中,有些专业技术人员希望高效率地使用这种数字化信息技术展开研究,挽救祖国大量濒危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开发共同的经营运行发展模式,这也是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宣传保护管理机构所必须具有的目标。我国正在建设的这些研究机构在充分开展管理工作的同时,还成功地将这些研究工作内容予以商业化,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社会发展接轨,有效促使这些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繁荣发展。

(三)完善《著作权法》相关法律规定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体现在著作权保护方面,明确划分权利主体。具有单独创造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著作者享有完全的著作权。但数字化的过程中也融入了数字化作者的构思和创作,《著作权法》的法律法规当中就没有明确保护的范围、方式、方法,因此建议应该具体写明各种种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的详细归属情况,改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著作权具体权利内容。切入点主要有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汇编权几项权利。首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的复制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方面,建议在现有著作权保护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独特的复制传播方式进行相应法律法规的补充,如转发、引用、使用等;其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作品的汇编权保护方面,建议《著作权法》应当在汇编形式、独创结果、汇编者姓名的确定、与原作品著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等方面予以完善和保护。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 14:16:14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02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 01:49:46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 08:59:08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文化产业(2020年23期)2020-10-15 08:00:12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