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艳红
(黑河学院 图书馆,黑龙江 黑河 164300)
黑龙江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滨海边疆区接壤,与阿穆尔州一衣带水,黑龙江沿江许多城市、村屯与俄罗斯城市、村屯隔江相望,交通十分便利。夏季两国边民划船便可到达中俄两岸,冬季界河结冰期,步行可达彼岸。清末民初,受俄国远东大开发的影响,大批山东、河南、直隶等省贫苦农民闯关东来到东北,从黑龙江各地赴俄国远东地区务工、经商,漠河连崟镇、呼玛县、黑河、绥芬河、东宁、萝北、抚远、嘉荫、同江、饶河等地成为赴俄的重要通道。从黑龙江上游漠河到中游孙吴之间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个岛屿,这些岛屿地处中俄两国交界,由于独特的地缘优势,黑河沿江一带乡镇村屯如张地营子乡、上马场乡、爱辉外三道沟村、长发屯、孙吴沿江哈达彦村、逊克边疆乡赴俄更加便利,成为华侨归国离散地及安家处。另外,清政府在黑龙江设立几十个哨所,倭西门卡伦(呼玛县欧浦乡)、安干卡伦(呼玛县欧浦乡正祺村)、察哈彦卡伦(呼玛县金山乡察哈彦村)、望哈达卡伦(呼玛县金山乡望哈达村)、呼玛尔河卡伦(呼玛县荣边乡胡通镇)、扎克达霍洛卡伦(爱辉区张地营子乡大新屯)、霍尔沁卡伦(爱辉区张地营子乡霍尔沁村)、霍尔莫津卡伦(孙吴县沿江乡四季屯东南)、奇克特卡(逊克县)等卡伦与俄国村屯鸡犬相闻,这些卡伦也成为华侨赴俄通道和归国离散地及安家处。
清末民初赴俄务工人员较多。1906—1910年,仅烟台办理155 078份赴俄远东华工签证,同一时期,由长春购买三四等客票去哈尔滨和中东铁路其他各站的华人为150 367人,抵达哈尔滨后的华人从不同方向进入俄境,由中东路先到齐齐哈尔,然后再沿大路奔向瑷珲去阿穆尔省有70 902人。①[俄]B·格拉维.阿穆尔沿岸地区的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彼得堡,1912:15。1911年2月,奇拉卡卡官兼稽查张凤昌、西尔根奇卡官娄锡爵呈报黑河府:“查得本卡将在彼界各屯华民全行逐回父母之国,按日经过本卡,嗷嗷乞食,在四五十、八九十不等。”②道宪札拨给资遣华侨经费俄洋一万圆暨巡警局呈报安置收养贫民需款数目卷:1911.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财税金融类第9881号卷)。侨回国人数日渐增多,每日经过扎克达豁洛卡华侨不下一二百人,仅二月初十至五月初一收留华侨1 277名。通过以上资料得知,清末民初,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从黑龙江赴俄人数较多,赴俄通道快捷方便,黑龙江沿岸市、县、各卡伦、村屯及岛屿连接处成为华侨归国的必经之路。
黑龙江华侨籍贯大多数为山东、河南、直隶省人,山东人占多数。华侨在俄国淘金后选择在黑龙江沿岸市、县、村屯安家落户,方便对俄贸易。由于人数较多,华侨以业缘、地缘为主,组建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这一时期黑龙江各市、县纷纷建立华商会,社团组织繁多,仅黑河就有黑河商会、旅黑山东同乡会、直隶同乡会、黑河商业公益会、黑龙江总商会、呼玛粮服会、黑河经济联合会等。1912年8月,因黑河侨民日见众多,经众乡人会议创一同乡联合会,以便维持公益,于5月27日宣告成立直隶同乡会。③《直隶同乡会呈报续举会长及成立日期》:民国元年,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瑷珲直隶厅民政类)。
黑龙江的山东华商较多,籍贯大多数为掖县、招远、平度、黄县、福山、蓬莱,为了生存发展需要,组建旅黑山东同乡会。1909年10月16日第1428号,俄阿穆尔省米萨尔照会黑河府,在阿穆尔州黄河地区查获山东同乡会会薄一本。④俄官照送山东同乡会薄示一本,1911.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黑河府外事类)。这是笔者查到的最早的山东同乡会史料。
旅黑山东同乡会积极发挥扶危济困、协调关系、解决难题等作用,日益发展壮大,在黑河颇具影响。1914年,俄岸小北屯失火。旅黑山东同乡会呈报瑷珲县知事,俄岸小北屯成发祥等九家共损失货物25 000卢布,华人房产50余所,约价10万左右,内2家保险者6 000卢布,按华侨会户册查被灾者二百四五十户。①为呈报黑河旅俄华侨被灾户数卷:1914.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瑷珲县公署民政类)。在这起火灾事故中,旅黑山东同乡会负责调查灾民财产损失数、起火原因、施救过程等情况,并及时呈报信息,为瑷珲县知事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1929年,旅黑山东同乡会第十二期改选职员共29人,其中掖县7人,黄县14人,招远3人,福山2人、蓬莱2人,平度1人;涉及行业广泛,以制粉、绸缎布匹、金店、杂货铺、药店、木材、电业、酒业为主;其中年龄在30—40岁的有4人,41—50岁的有7人、51—60岁的有17人,60岁以上1人;选举正、副会长和评议员。毕凤芝续任会长,评议员原子发,37岁,籍贯山东掖县,原在伯力经商,现为黑河新盛东绸缎行经理;于长桂,年龄48岁,籍贯山东福山县,原在海参崴经商,现为和盛永绸缎布匹行经理。②为转送黑河商会及公断处职员履历表附山东同乡会改选卷:民国十七年.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瑷珲县公署政治类)。由此可见,旅黑山东同乡会的影响力和作用。
黑河商会自组建以来,积极为商民担保、证明、维权、实施救助、解决侨民之间的纠纷,协调各方面关系,保护每个成员的合法利益,影响力较大。1923年9月,瑷珲县商会进行第五届选举,选举产生会长杜成绩、副会长郭福胜。黑河商会热衷公益活动,为当地百姓谋福祉,不仅实施捐款救助,还注重市民文化生活。1925年5月,黑河商会呈请瑷珲县公署,夏历四月十八日娘娘庙会演戏庆祝,拟定4月17至21日演戏5天。
随着时间的发展,社团组织机构更加健全合理。1928年11月,黑龙江瑷珲县黑河镇商会附设商事公断处,第六届职员现已届满,在第七届改选之期,依法改选处长1员,评议员9员,调查员4员,候补评议3员,候补检查员2员,均于本年7月1日就职。③为转送黑河商会及公断处职员履历表附山东同乡会改选卷:民国十七年至民国十八年.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瑷珲县公署政治类)。
这一时期,黑龙江各地同乡会、公议会、商会等纷纷成立,种类繁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社团组织自身发展的需要,各社团组织逐渐完善章程,机构更加健全、制度更加合理,选举办法更具操作性,真正成为华侨的代言人、贴心人,积极发挥“家长”作用,维护侨民的切身利益,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旅俄华侨躬行慈善,扶危济困。黑河华侨卲宗礼乐善好施,仁义慷慨,每遇到镇上居民有困难,总是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由于他躬先倡率、不辞辛怨,为黑河人民所共仰。1915年,经黑河地方人民推举为慈善会会长。民国初期,俄国以防疫为名驱逐华侨回国,华侨贫困缺少返乡川资,为了帮助黑河府减轻负担,邵宗礼筹集善款,救助贫困灾民。截至1920年,黑河已经增修贫民住所6大间,养病室两大间,惠及穷黎。④瑷珲县呈镇民邵宗礼等躬行慈善转请褒奖事项民国十年一月.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黑龙江省长公署卷第一科、第三类,第九十二卷)。1921年12月,黑龙江省长孙烈臣签署黑龙江省公署嘉奖令,对躬行慈善、惠济穷黎、乐善不倦的慈善会正、副会长给予奖励,奖卲宗礼“见义勇为”牌匾。
华商韩子和在黑河小兴隆街开办“双发祥皮铺”,经常慷慨解囊资助贫困的回族同乡,他的善举赢得广大回民的敬重,被誉为黑河回民的乡老,成为黑河回民会会长。他不仅资助爱国学生赴苏寻求革命真理,还在马占山誓师抗日时,给予部队物资上的支持。
1931年,华商张廷阁为“江桥抗战”的马占山部捐款捐物,“双合盛”的面粉及钱物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中国军队的营地。⑤《莱州文史》,莱州市政协文教和文史委员会办公室主办,2009(1):9。华商傅巨川惦记同乡,组建山东会馆并任会长。山东会馆是山东移民到哈尔滨的第一个落脚点,是山东移民的家,他想方设法帮助山东同乡解决吃住及务工问题。为了解决贫困山东同乡子女上学问题,山东同乡会创办一所小学,学生全部免费上学;会馆还设立为贫困同乡治疗疾病的诊所;还在极乐寺附近购置一片荒地,设立山东义地,安葬有名和无名的山东同乡遗体,并派专人管理丧葬档案,供山东老家来人查询,他担任山东会馆会长26年,为山东同乡倾心解囊、排忧解难,深受同乡们拥护和爱戴。
清末民初,黑龙江沿岸黑河、饶河、萝北等地人口稀少,百业待兴。大批旅俄华侨的留居为当地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力量,拉街基、建工厂、选煤矿、开设采金厂,购进大批先进的俄国机械设备,为黑龙江沿岸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制粉业
20世纪初,黑河制粉业发展缓慢,价格昂贵。1913年7月,瑷珲绅商郭福林、姚申五、徐述之、谢惺天、张恩发等共集资12万卢布,从俄国购置制粉机械,在瑷珲创建永济火磨。⑥《黑河地区粮食志》,黑河地区粮食志编撰委员会,1996:14。1914年10月6日,永济火磨开工生产,日产300普特,年产20万普特,附设发电机一座,火锯一处。除生产面粉外,还负责供应各户用电,对外加工木材,日产面粉4万斤,年产60万斤。⑥
由于黑河碓碾各种米粮大多采取土法,人工磨制耗费时间长,费工多,产品供不应求且价格昂贵。1928年9月6日,华商徐鹏远从江北俄国布拉戈维申斯克定购碾高粱米机器一套、碾小米机器一套。⑦《振边酒厂购置碾米机器请予放行》,民国十七年.哈尔滨: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公署卷)。现代化机器碾米既快捷又省工时,所碾米外形美观且价格低廉,实现惠民又获取丰厚利润的目标。
2.电力业
1914 年,华商徐鹏远以羌洋两万元购买福增合木材厂锅铊机从事直流发电。1915年,他以黑河街内“公济栈”“共和栈” 和布拉戈维申斯克中国人开的“西盛泰”“成发祥” 为招股点,以每股羌洋5元,添招股本近60万羌元,成立了恒曜电力电灯公司[1]。他从俄国购买卧式锅炉1台,以木柈为燃料,供黑河街内 776 盏 16 度灯泡的直流电。他在黑河的衙署、局、所、商铺共装电灯728盏、路灯48盏,月收入银洋1 267.5元,开辟了黑河用电之始。
早年徐鹏远带领弟弟徐鹏志在俄经商,徐鹏志回国经营万福广火磨,在傅宝善皮袄庄附近的成平街(今十二道街)开办哈尔滨第一座发电厂,称耀滨电灯公司。1920年5月,徐鹏志等人投资100万元,取得了办电厂的发电权和市区供电管理的电业权。1927年10月,他建成了马家沟发电厂。截至1930年发电厂装机总容量1万千瓦,稳坐哈埠电力龙头宝座,掌握哈市的主要发电、供电权。
3.煤炭业
1919年,华商徐鹏远与河南的周维泰,山东招远县的鲍登贤、赵学雍,还有瑷珲的郭福林在瑷珲城西25里松树沟东南,探得煤线。徐鹏远请领矿地6方里468亩29方丈,拟建松树沟煤矿地。①《徐鹏远帖为请领瑷珲城西松树沟矿地恳请出具保结由》,黑河:黑龙江省档案馆:(商会卷宗852号)。1920年3月23日,徐鹏远查出煤层后集成股本20万,拟从事开采。同年5月l2日,他成立宝兴煤矿公司。华商徐鹏远、徐鹏志兄弟二人还在吉林蛟河、鸡西等地开设煤矿,满足市民生活所需,为黑龙江煤矿业的开采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4.采金业
1915年1月,华商徐鹏远在黑河沿边上下游一带探采未经勘探产金的矿区,申请创办黑河商办裕源金矿,以振兴实业,同时解决归国华工的生计问题。1915年2月23日,黑龙江巡按使公署批准了裕源金矿采苗公司。1916年4月23日,由黑河商会出保到黑龙江金矿领取执照,宋云桐带领把头矿工在黑龙江省黑河道呼玛县境内恰尔佈特河内地方踏勘矿苗线。②瑷珲档案,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商会卷),1916年。采金业给他带来丰厚利润,随后徐鹏远又创办了逢源金矿。1921年,他在公别拉河试办采金矿,面积为1方里110亩25方丈3方尺。1924年,他试办瑷珲县哈达霍洛沟金矿。1930年徐鹏远还在托泥河上游探苗采金,在他的影响下,华商邵宗礼等人也在黑河开办金矿,开采黄金,振兴了黑河采金业。
5.房地产业
民国初期华商邵宗礼、朝鲜人金秉恒、毕凤芝、徐鹏远等领得成片“街基”,开辟黑河房产建筑之始。1917年,华商毕凤芝在大兴街建房产。③瑷珲档案:1917.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他兴建大量砖房和土房,成为黑河知名房地产商。如今他修建的二层俄式洋房已成为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百年来仍旧伫立在黑龙江畔,是黑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华商徐鹏远于1918年、1920年、1923年,先后8次买到生荒地8块,共296垧7亩7分5厘,这些地块就是后来振边酒厂所用地。他还在黑河购买了13 932平方米的土地,分别在兴隆街24.25号3 608平方米,大兴街30号2 128平方米,通行街107号2 112平方米,兴隆街22号、24号3 072平方米,中原街206号1 638平方米,南大街721号1 374平方米建立房屋和厂址[1]。他为黑河城镇建设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是屈指可数的房产家。华商邵宗礼凭借雄厚的资金领取成片的“街基”,他耗费巨额资金大兴产业,在龙兴街建造房屋8处、在大兴街建造房屋1处、在中原街建造1处房产,④瑷珲档案:1918.黑河: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档案馆档案。他兴建黑河知名的邵家大院,开办商号“广聚公”,并投资兴建两处戏院。华商张德馨、王殿铭、朝鲜华商金秉恒,在黑河兴建恒源茂等知名房地产。
这一时期,华商傅巨川抓住老道外开发东四家子的重要机遇,放弃对俄生意,改做房地产开发。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获得第一批哈尔滨市十六道街戏院、商铺、旅馆、饭店、市场和民宅的开发建设权,第二批正阳街北侧十三道街至二十道街的商民两用建筑的开发建设权,获得了大部分老道外东区至东四家子的开发建设份额。1917年,傅巨川联合于喜亭、胡润泽等老道外著名房地产商合股成立哈尔滨第一家开发与建筑公司—阜成房产股份有限公司。傅巨川任董事长,成为哈尔滨老道外最早、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他从事房产建筑,不仅解决了山东移民的就业温饱问题,还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
6.酿酒业
这一时期,中俄贸易频繁,中国的白酒、酒精成为两岸热销品,于是华侨在黑龙江沿江一带兴办各类家庭烧锅作坊,如哈尔滨田家烧锅、万福广烧锅等。1910年,华侨徐鹏远在哈尔滨开设万福广机器火磨、广记机器制酒厂。1923年4月19日,徐鹏远向瑷珲县程县长递交呈请,欲创办振边西皮酒烧锅以图振兴沿边实业。振边酒厂总投资922 250块大洋,历经4年建成工厂面积21晌,面积共7 849平方米的酒厂。⑤黑河文史资料第三辑.黑河:黑河市政协文史资料编撰委员会,79。日本大正十五年(1926年)八月六日,外务省秘书生下村未郎递交外务大臣男爵幣原喜重郎殿下关于黑河酒精商业情况之文⑥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3-1950,0483。中记录:“大正十二年(1923年)八月,本地中国商行万福广的徐鹏九,在黑河上游一里左右的五道壑洛投资八十万大洋购买设备、建立了制酒厂(叫振边酒厂) ……。大正十三年(1924年),加入满洲辛迪加(企业联合组织)酒精商会,自此断绝了从哈尔滨引进白酒的历史,形成了振边酒厂独占当地酒精市场的格局……,该酒厂拥有两台蒸汽机械,生产能力达到一整天生产酒精六百桶以上,据说现在每天的平常产量是四百桶,那么每年的产量至少是二十万桶,然而,除了二千桶用于生产伏特加和烧酒外,其余的全部从黑河上下游走私出口到了俄罗斯境内。”
振边酒厂每昼夜最大生产能力为生产酒精和白酒六七吨,年产3 000吨。其规模和设备是东北16家酒精厂中,设备最完善、生产能力较高的一个工厂,在当时也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酒厂。
7.兴办各类商店、钱庄、饭店
华侨积累钱财后,纷纷把国外资金调回国内兴办各类产业,繁荣和丰富当地经济,满足了城市居民所需。
1911年1月,华侨毕凤芝、姜德海投巨资羌洋20万元兴办和盛永商铺,经营绸缎布匹,由季麟三任执事,⑦引自黑河商会康德三年报告书。和盛永商铺生意兴隆,远近闻名,不仅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尔滨设店,还在黑河中原街设立分号。日俄战争前,远在海参崴经商的张廷阁就向哈尔滨的义合成杂货店投资5万卢布,为双合盛在国内建立第一个立足点。1913年,张廷阁又在黑河设立了双合盛的分号,委派刘思恭、鄢振海两人负责具体经营。
1922年5月,华商张道友与国内巨商张用廷、吕熙斋等人集资65万元,合股开设哈尔滨裕庆德毛织厂,这是哈尔滨第一家毛纺织工厂,也是中国第一家生产纯毛提花毯的毛织厂。该厂占地20余亩,投资大洋100万元,年产提花毛毯91 400件和各色毛呢。
这一时期,黑龙江各地商铺林立,生意兴隆。1916年建立乌云设治局时,“前在海参崴、伯力经商的山东人胡维臣、于会东等到温河镇设店铺”[2]349。1917年,华商方奇峰把海参崴的恒聚栈迁到哈尔滨,在道里新城大街创办“恒顺昌”百货店(位于道里区尚志大街108号),成为当地有名的华商。1923年10月1日,海参崴彼得罗夫商会在哈埠头区中国大街开办支店。另外,蓬莱县旅俄华侨张钦堂在哈尔滨设东升隆总号及各埠分号;福山县华商傅宗渭在哈尔滨设立文信公司,并在呼兰、巴彦等地十数处设立分公司;牟平县华商刘兆瑞在旅顺、芝罘开设公和利钱庄等。
旅俄华侨还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哈尔滨开埠初期,侨居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山东名厨捷足先登,率先将鲁菜引进哈尔滨市,这些名厨被称为“崴子派”“崴子帮”。在哈尔滨尚志大街的商号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创办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华楼和永安号两个饭店,厨师均属于“崴子派”。
民国初期,黑龙江沿岸土地荒芜,一些华侨纷纷购买俄国先进的农业用具在沿江一带开发土地。1914年,黑龙江设“黑龙江省招恳局”并放荒垦丈,海参崴华侨王玉玲为了抢先开垦沿江草甸植被好的土地,从俄境购进1台拖拉机进行开荒,在萝北县购买96方土地,成为萝北县放荒的首位认领者。1914年,海参崴华侨王义寿兄弟2人到肇兴镇开办义盛东商号,并在沿江用拖拉机开垦[3]。1920年,义盛东商号乘机从俄国购进一台拖拉机,抢开肇兴沿江一带草原植被优质地1 200晌,加快了萝北土地开发的进程。华侨不仅发展农业,还积极发展畜牧业。1908年11月,一些华侨将部分俄国奶山羊带入呼伦贝尔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南部,经与当地山羊长期杂交,逐渐形成新的品种-布特哈奶山羊。
民国初期,在华侨的推动下,中俄边境地区,如漠河古城村、瑷珲县、呼玛一带就已经普遍使用了农业机械和半机械化农具。据瑷珲县民国档案记载:到1931年,瑷珲县境内有打场机(脱谷机)30 台,割地机(马拉摇臂式)300 台,撒子机(播种机)200台,洋犁 1 500 台,清粮机200台,洋耙70台,火犁(拖拉机)4台。华商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开发和发展,建国后爱辉区已经成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推广较早和程度较高的地区。
华商归国后购买航船、马车等交通工具,并修建公路,为地方交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919年华商徐鹏远筹款10 万卢布创立黑河恒耀电灯公司,设立黑河恒耀电话局。1922年经爱辉交涉员与旅俄华侨总会的努力,同俄国签订合同,设黑龙江水下电话线,将黑河与对岸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电话接通。普通电话费每分钟5角,特急电话费每分钟1元,不仅可以接通俄国境内,亦可接通欧州。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家徐鹏志曾任哈尔滨总商会董事,他投资经营面粉业、油坊业、航运、电力、化工、裕边煤矿等。1932年7月,徐鹏志的“鹏翔”号船开始在松花江航运,在道里警察街设立账房,方便了水陆交通。
这一时期,旅俄华侨在中东铁路沿线及黑龙江沿岸扎根落户,一些有实力的华侨纷纷兴办实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快速崛起,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步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黑龙江黑河、呼玛、奇克,以及绥芬河、三岔口等地经济发展迅速。如奇克特镇,自1916年秋起,本埠荒地日辟,人户臻多,俄人大小男妇,来此贸易日以千计,车辆日以百数十计,于是,商务日以发展近大小商户五十余家。①县佐陶炳然采辑.奇克特志略.商政.民国五年十二月。1918年,焦文珩归国迁居常家屯,经营商号“复昌厚”。1921年,被推选为乌云商会副会长。10余年间,他曾多次回原籍招徕乡民至乌云开垦荒地、经营商业,以致乌云日臻繁盛。1929年,乌云县在推荐省志人物中记载:“焦氏开设商铺,创建乌云镇,实为乌云县之第一人物也。”[2]567
清末民初华侨拉街基、兴建房屋,增设养殖业、采金业、建立面粉厂、煤矿、酒厂,使黑龙江沿岸市区、乡屯城市建设初具规模,拉开黑龙江哈尔滨、黑河、饶河、萝北、同江等地早期建筑的序幕;他们投资建厂,壮大黑龙江的经济力量,成为知名的民族资产家;他们建立跑马场,改良马种,从俄国带来养殖奶牛和蜜蜂技术,促进畜牧业的发展;他们引进俄国农耕用具和先进的碾米机器,加快农业的发展,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繁荣,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