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速递
最近,许多毕业的高三学子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引来了网友的好奇围观与祝福。不少人都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上别出新意,展现个性。比如,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鲁迅、陈景润的大师手记;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个校门的模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里,C919客机、长征五号火箭等“国之重器”被做成徽章送给新生;同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附赠了一本“时光笔记”——其封面镌烫着汪品先院士1999年的深海考察笔记,正本中则收录了20幅老学长的笔记……诸如此类的创意不胜枚举,展示了各大高校的个性风貌与对新生的精神寄托。
观点一览
录取通知书虽小,却在细节中体现了“大学精神”。录取通知书可以说是一所高校给新生的见面礼,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有创意、有心意的录取通知书,往往能够发挥精神指引与塑造价值认同的作用。
一所高校能培养何种类型的学生,与其精神风貌、办学理念密不可分。理工类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展示校友参与研发的“国之重器”,既是学校教学与科研成果的实力展现,也寄托了学校对新生的殷切期盼:向优秀的前辈学习,发扬优良传统,专注科学研究,为国家做贡献。文科类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则更侧重对人文情怀的呈现,不论是在录取通知书中写下大师名言,还是放入两粒浙江嘉兴的莲花种子,都能体现出学校浓厚的人文底蕴,传达对新生的期盼:继往开来,沉潜学术,努力深造,为社会文明的进步贡献力量。
别出新意的录取通知书越来越多,正说明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将高校的优良传统與精神气质一代代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