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现状与对策

2021-01-15 06:24刘春红廖江渝
科技创新导报 2021年23期
关键词:基地教学学生

刘春红 廖江渝

摘要:自然地理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重要的课程实习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至关重要。但自然地理实习依托实习的基地在建设方面存在基地数量少、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实习指导教材不系统及基地利用率低等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从提升实习效果、人身安全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为学生自然地理实习提供了保障,也为实习基地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K903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实习基地

Abstract: Physical geography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practice link of Geography Science majors,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se for physical geography practice, such as the number of bases is small, the related supporting facilities are not perfect, the internship guidance materials are not systematic, and the base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a series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internship and personal safety. It not only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students' physical geography practice, but also provide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e base.

Key Words: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eography Science major; Physical geography; Practicebase

地理科學本科专业开设的自然地理主干课程包括地质地貌学、地球概论、气象与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质学基础、水文学和土壤地理学等课程,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内容主要是结合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地质地貌、土壤、水文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开展实践教学[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针对地理科学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综合性实习,是高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要实践环节之一[2]。其内容要素多,实践性强,属于课程实习主要在学校所在地周边进行。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重视培养地理专业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先后建立了多个专业实践基地[3]。野外实习逐步规范化,建设标准化的自然地理学实习基地已是当今双一流专业建设的主要趋势。自然地理实习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和深化,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是供部门地理实习的地方性实习基地。作为地方性师范院校,承担了为数最多的中小学师资培养任务,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未来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4]。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实践学习,而且利于学生熟悉本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1.自然地理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重庆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大,成层性明显,分布着典型的石林、峰林、溶洞、峡谷等喀斯特景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以紫色土、黄壤等土壤类型为主。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自然地理实习地,其资源颇为丰富。

目前地理科学专业实习基地主要有重庆綦江国家地质公园、北碚水文站、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等3个野外实习基地。每个实习基地各具特色,分别就地质、地貌、水文、植物和土壤开展实习。

重庆綦江恐龙足迹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扬子地台东部华蓥山褶皱束南端,南部紧邻川鄂湘黔褶皱带,褶皱轴多呈S形,褶皱构造由东往西依次为三角向斜、石油沟——东溪背斜、太公山向斜、南温泉——铁厂沟背斜、中峰寺向斜;背斜核部出露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岩层,向斜核部则出露白垩系上统夹关组(K2j)岩层。以典型、稀有、珍贵的木化石群、恐龙足迹与化石和丹霞地貌景观为主题,并融合了中低山、丘陵地貌、水体、森林及人文景观为一体,地面、地下立体景观为一体[5],可开展以地质、地貌为主的实习。

北碚水文站建站于1939年,全国第一座水文站。由于地质灾害影响被迫迁址,集水面积156736km2,距河口约54.6km。是嘉陵江重要报汛站之一,为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涪江来水及掌握汇流后的水情变化规律,为长江防汛和水量调度以及发电提供了宝贵的水文资料。主要在该站学习流量、含沙量的测验、降水量观测、水位记录及自动化缆道测验、自动拟报系统等水文学内容。

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主要开展植物和土壤实习。缙云山属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西缘华蓥山褶皱带,褶皱带系一复式背斜山脉,向东南分出沥鼻、温塘、观音三支背斜,构成“一山三岭二槽”、“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一岭”地貌地点。缙云山系温塘背斜的一段,因其轴部倾覆,故仅出露三迭系须家河组砂岩覆盖山顶,形成“一山一岭”。在暖湿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和保存了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林[6]。缙云山具有植物种类丰富、热带及亚热带种类成分占优势、含较多数量的古老、珍稀及特有种类等植物区系特点。且发育了多种多样的植被类型,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亚热带暖性针叶林和竹林等。其土壤为地带性黄壤。

2.实习基地建设存在问题

2.1实习基地建设缺口较大

重庆自然地理环境资源丰富,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虽多分布于市内,但也有部分实习基地位于四川省,一定程度增加了实习费用,降低了重庆市辖区内实习基地的集中度,不利于重庆市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同时,实习基地缺乏顶层设计,实习线路未进行系统化整合,基地不集中。现有实习基地主要以单个自然要素的实习为主,缺少综合性的实习基地,可适当增加综合性的自然地理实习基地。

2.2实习基地基础设施有待改善

野外实习基地作为野外教学场地具有稳定性和长效性,所以要具备一定规模的接待能力。有住宿、餐饮和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才能够保证地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7]。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多位于地貌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的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野外实习基地存在突出问题是接待能力有限,致使跨区实习基地数量不断减少,实习时间缩短、实习范围逐渐缩小,实习基地不稳定,实习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障[8]。而且实习期间,景区一般游客较多,如遇旅游旺季,游客数量多,学生的管理较为困难,影响实习节奏。学生的食宿不仅价格偏高,而且住宿较为紧张。学生住在实习基地周边的农家乐,由于人数较多,往往是2-3人挤一张床,而且居住分散,教师的统一管理带来不便,学生的安全不好保障。给学生实习带来很大不便,影响实习效果。

2.3实习指导材料缺乏系统化,实习形式单一

缺乏野外实习教学规范的管理办法,野外实习教学大纲缺失、缺少系统化的实习指导教材,不重视学生野外实习效果的评价,多根据学生实习报告进行打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地理学发展和高等地理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1]。野外实践教学模式单一,普遍是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实习过程缺少学生自主实践环节,不利于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实习效果不好。

2.4野外实习基地资源利用率不高

野外实习基地集中实习期间,学生以教师讲解为主,又因时间紧张,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并未对实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缺少主观的调查研究,不能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多以学生的集中性实习为主,缺少与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有效衔接,降低了实习基地的利用率。合理选取野外实习基地的路线和观察点,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充分发挥基地的教学价值,提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是当前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9]。

3.自然地理實习基地建设对策

3.1 立足地方,拓展基地数量

地理实践力是当今地理专业学生和地理教师应具备的地理素养,在教学时间和教育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一方面可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增强学生的地理野外实践能力。一方面可弥补各实习基地在一些地理要素或环境方面存在的不足,如缙云山作为植物地理学的实习基地,其植被虽具有典型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但因海拔较低,无植被的垂直分布。如增加南川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综合性实习基地,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多个自然要素均有体现,同时还有植被、土壤的垂直带谱。

3.2 合理安排学生食宿,保障学生安全

在对实习基地基本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考察的基础上,每个实习基地的安全注意事项要列出,提前告知学生,并且进行强调。根据实习基地距离和实习要求,距离较近的可选择尽量当天返回,如要住宿还要对周边的接待设施进行考察,保证学生的食宿安全。实习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避免实习基地游客过多,实习受到干扰,不好管理学生,也避免基地周边食宿紧张,价格过高,实习经费超支。

3.3 实习与研究、调查等结合,充分实习基地资源

充分挖掘现有实习基地的地理要素,结合所学的自然地理知识点,寻找需要学生掌握的自然现象、自然要素特征等观察点,根据观察点的位置和实习基地内的线路,合理规划实习路线[10]。规划典型路线、典型自然现象进行讲解视频录制,结合已有资料进行混合式教学建设,以满足特殊情况下不能完全野外实践教学时的教学任务[11]。在充分挖掘实习地基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发挥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可以实习基地为依托,开展自然、社会调查、毕业论文实验及其创新创业项目等,加深学生对实习基地自然要素的理解。不仅可保证实习效果,而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4实习方式多样化,指导教程规范化

改变以往教师讲解为主的实习方式,采取多样化的实习方式,教师讲解和自主调查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建立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或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电子地图等提升野外实习效果。在保障基本实习效果的基础上,聚焦实习前的知识储备和学习,实习过程的定位导航、线路查看、笔记记录和知识检索等需求[12]。根据教学目的和实习基地拥有的实习资源,完成实习指导教程的编写。包括实习基地概况、实习目的与要求、注意事项、实习路线、实习内容、实习报告撰写、实习成绩评定等。

4.结语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实地观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自然地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野外独立工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实践能力突出、具备创新素质地理人才的重要平台,所以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进行课程认知实习、毕业论文实验和研学活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自然地理实习基地的建设,培养应用型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博,朱连奇.河南省高校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2):141-144.

[2]刘目兴,韩慧敏,揭毅,等.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20-224.

[3]郑祥民. 推进全国高校野外联合实习,探索地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A].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2011:1.

[4] 郭昭第.理念转型:地方性高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保证[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113-118.

[5]代辉,胡旭峰,王荀仟,等. 重庆綦江白垩系夹关组恐龙足迹群沉积环境[J]. 地质通报, 2016, 35(12):1967-1975.

[6]张有明, 刘春红. 植物地理学野外实习指导的创新与探索——以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专业为例[J]. 求知导刊, 2019 (3):37-40.

[7] 劳燕玲.地理科学本科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7(12):49-50.

[8] 赵敬民.高等院校地学类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新模式探讨实践教学——以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地学实习基地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1):80-84.

[9]王晓东,卢冠军,李晓强.长白山地理野外实习基地实习内容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2):170-174.

[10]刘晓靓.地方本科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以集宁师范学院为例[J].科技资讯,2017,15(4):255-256.

[11]马宝军,申方乐,杨克基,等.张河湾实习基地地质资源及建设前景[J].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0,43(6):50-54.

[12] 彭余蕙.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辅助平台设计[D]. 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基地教学学生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我的基地我的连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