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来看见这个世界

2021-01-15 05:34马弘彭静刘乔月
方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小鑫元华綦江

马弘 彭静 刘乔月

小鑫在上学途中遇到台阶时,会坚持自己行走。(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看到小鑫的第一眼,会被他那双大大的眼睛所吸引。透亮的眼珠带着淡淡的棕色,十分好看,可当你直视这双眼睛时,却看不到眼里有任何的波澜。

这双有别于常人的眼睛,不断提醒着小鑫是一位盲童的事实。然而更让小鑫感到难过的是,由于失明,上学读书成了对他来说最为困难的事情。

小鑫并不是先天性失明。2016年,三岁的小鑫突发高烧,眼睛也随之出现流脓水的症状,小鑫的父亲赵元华最初以为是发烧上火导致的,可是烧退之后,小鑫眼睛流脓水的症状并没有消失。当时年幼的小鑫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情况,只是觉得眼睛痒,想用手去揉。

赵元华夫妇立刻带着小鑫去了他们所在的重庆市綦江区当地的医院,医生说小鑫的眼睛感染了,有可能会损伤视力,建议到别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鑫眼睛流脓的情况有所好转。可好景不长,有一天幼儿园老师给赵元华打来电话,告诉他小鑫在幼儿园里经常冲到黑板前,盯着上面的字看半天,嘴里一直说着“我看不清”,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考虑到小鑫眼睛的问题,赵元华便提前将小鑫从幼儿园接回了家,但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小鑫眼睛的情况比他想的还要糟糕。回到家里,小鑫突然说:“好黑啊,爸爸可以开灯吗?”赵元华听完心里咯噔一下,明明大中午,太阳亮得有些刺眼,透过大阳台,家里更是通透明亮,可儿子还在不停地说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赵元华不敢耽误,马不停蹄地带着小鑫再次来到医院。医院告诉赵元华,“孩子的眼睛已经全部感染了,当地医疗条件无法治疗,可以去重庆的专业医院看看”。

虽然赵元华带着小鑫第一时间赶去了重庆,可是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小鑫的眼部长了肿瘤,造成眼部神经坏死,眼球萎缩,已经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医生的诊断书给了小鑫全家一记重创,赵元华感觉自己身上的寒意瞬间从指尖直至心脏,像是掉进了冰窖一样。“娃儿还这么小,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我就算砸锅卖铁,到处借钱给娃儿治眼睛都行,娃儿不能看不见啊!”医生也很无奈,因为小鑫的眼睛已经发生病变,如果不做眼球摘除手术,则有全身感染致死的风险。最终,还有三个月满四岁的小鑫就这样失去了双眼。

看不见外界光亮的小鑫,回家后变得异常沉默,以往活泼可爱的他,臉上也没有了笑容。由于眼睛看不见,小鑫每走一步都会小心翼翼,还经常会呆坐在一个地方,对周围的事情也提不起兴趣。赵元华夫妻见状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甚至还时常想起医生抛给他们的话:“不用再浪费钱治疗了,把这些钱给孩子攒下来,让孩子去学习一门技能,将来还能有口饭吃。”

虽然医生已经把最坏的情况告诉了赵元华夫妇,但他们还是愿意为小鑫多做点事情,还会像往常一样陪伴呵护着他。

为了哄小鑫开心,赵元华夫妻俩给小鑫买了会唱歌的玩具,想用孩子们都喜欢的儿歌让小鑫重新快乐起来。在音乐的陪伴下,小鑫的情绪慢慢有了好转,他也开始摸索着在家里行走。

小鑫身上的每一点变化,都能让赵元华夫妇高兴很久。有一天,小鑫提出要画一画爸爸妈妈的样子。赵元华心里一怔,随即有了小小的喜悦,他觉得小鑫已经越来越想要去适应看不见东西的生活了。

如何帮助小鑫实现这个愿望?赵元华尝试着用触摸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面部特征。当他握着小鑫的手在自己脸上的五官处滑过时,赵元华明显感到自己的手在颤抖,不过他还是试着告诉小鑫,爸爸的眼睛大大的,鼻子有些塌,尽量用小鑫能听懂的词汇来描述。为了加深小鑫的印象,赵元华还让小鑫先摸摸自己的脸,然后再摸摸他的脸来进行辨别。

在赵元华看来,小鑫已经明白自己以后要永远面对黑暗的世界,不过有时候小鑫也会说出自己担心的事情,比如他看不清妈妈的脸的事实。赵元华安慰小鑫道:“没关系的,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来看见这个世界,比如可以用手去触摸、去感受,或者用耳朵去倾听、去理解,甚至有时候你比视力正常的人知道的还多。”

在看到小鑫恢复得越来越好之后,赵元华夫妻决定让小鑫重新回到幼儿园。小鑫去幼儿园的那天,大班在上音乐课,老师正给孩子们弹着钢琴。赵元华无意中回头,发现小鑫的手指在旁边的桌子上做出弹琴的动作,身体也跟着老师弹奏的节奏摇摆着。这让他突然意识到,小鑫在眼睛看不见之后,听力就变强了,而且在小鑫没失明前,他就喜欢跟着电视播放的音乐点头,嘴里还会哼着调调。

赵元华想起家里正好有一架邻居送的电子琴,回家之后他立马把电子琴拿出来,擦了擦灰尘,将琴架在了客厅正中央,又搬来一个小板凳放在琴前,让小鑫坐下来试试。当小鑫用手指在电子琴上按出不同的音符时,他开心地笑出了声,还拍起了手。这是失去双眼后小鑫第一次这样开怀大笑,赵元华的眼睛也跟着湿润起来。

自从有了电子琴,小鑫除了上幼儿园之外,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与音乐相伴,有时候听儿歌一听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会大半天都坐在电子琴前玩。有一次在厨房做饭的赵元华惊讶地发现,小鑫一边听着儿歌,同时还跟着音乐在弹奏。一双小手在琴键上摸索着,反复尝试弹奏,有时候听出自己弹错了,他还会把错误的地方重复练习好多遍。

检察官去看望小鑫时,小鑫正在家中练琴。(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小鑫对弹琴的热爱,赵元华都看在眼里,只要是小鑫喜欢做的事情,他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为了让小鑫更好地学习弹琴,赵元华东拼西凑,最后在亲戚的帮助下,让小鑫在6岁生日时拥有了一架钢琴。虽然赵元华只买得起二手钢琴,但是这份礼物却饱含着他对小鑫的爱。

过完六岁生日,小鑫可以安装义眼的事情有了消息。此前,他的眼睛一直呈现凹陷状,一家人走遍了重庆各家医院,想要安装义眼十分困难。如今,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为了让小鑫可以更接近于常人,赵元华夫妇带着小鑫奔向石家庄的医院,给他安装上了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这也是小鑫第一次坐飞机出远门,他异常兴奋,说以后还想坐飞机。

第一次安装义眼成功,但是医生嘱托,由于孩子还在成长发育,眼眶的大小会随着骨骼发育而有变化,建议两三年要更换一次义眼。所以未来带着“眼睛”的这条路,小鑫还要继续走上很多回。

眼看有了“新眼睛”的小鑫马上就要结束幼儿园的生活,又一个困扰着全家的问题出现了,小鑫还能像以前一样在家门口的学校上小学吗?赵元华带着小鑫前去学校询问,学校给出的答复是没有相关的老师可以教学,让赵元华去区里的特殊教育学校问问。可特殊教育学校给出的回答是,由于区里的学校不具备招收盲人学生的条件,只能去60多公里外的重庆主城的特殊学校就读。

赵元华算了算上学路上的时间,光是去一趟,大概就需要两个多小时。就在他们还在犹豫上学远近的问题时,新的困难又出现了,重庆主城特殊学校表示小鑫太小,不符合学校相关规定,他们没办法接收。小鑫上学难的问题一拖再拖。

其实离小鑫家不到300米的距离,就有一所小学。走下4层楼,再穿过一个热闹的农贸市场,学校就在旁边的一个小山坡上,但就是这段距离,小鑫一家人为之努力了一年。

“检察官叔叔,我不想一直在家里面待着,我好想到学校去上课。”今年5月,小鑫主动向上门了解情况的重庆市綦江区检察院检察官薛强强说。薛强强在走访工作中发现,视力一级残疾儿童小鑫已经年满8周岁,但至今未能去上小学。小鑫妈妈无奈地说:“娃儿很想学音乐,我们也希望他能够去上学,但是重庆的学校认为孩子太小,必须有家人陪读才可以,我们家里条件不允许,所以小鑫到现在还没有上小学,我们也没有办法。”

“国家发展盲人教育,设立专门的盲人高考,就是为了让盲人儿童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接受专门的特殊教育,他们长大后才能够自食其力,实现人生价值,你放心,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孩子上学的问题。”薛强强也向小鑫妈妈做出了承诺。

了解到盲人儿童无法上学的情况后,薛强强立马向綦江区检察院检察长钟晓云进行了汇报。“区内是否还有其他残疾孩子未入学?应当尽快进行排查,掌握全区的情况。”钟晓云随即作出部署,抽调6名未检、公益诉讼部门干警组成联合办案组,通过电话核实全区适龄残疾未成年人入学情况,对筛选比对出的疑似受教育权被侵害的重点对象开展入户调查核实,通过走访教委、民政、残联、特殊学校等多家单位,基本摸清了全区适龄残疾未成年人入学情况。经过一系列调查,检察官们发现受教育权未得到保障的残疾未成年人并非个例。

7月5日,在重庆市检察院、重庆市检察院五分院的多次指导下,綦江区检察院向当地教育部门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书,特别强调建议教育部门建立健全残疾未成年人失学辍学信息和情况报送机制。

检察建议书发出后,綦江区教委高度重视,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检察建议中梳理出的3大类8项问题,一项一策、一项一方案推进整改落实,积极帮助失学残疾未成年人就近入学,并联合区残联积极探索送康复上门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残疾未成年人上学的问题。

为充分保障像小鑫这样的盲人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解决这部分学生的上学难题,綦江区检察院对全区8名视力严重残疾未成年人就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逐一摸清掌握未上学原因,督促教育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对因年幼生活不能自理未到重庆主城上学的,先由就近学校招收入学,提供音乐课等送教上门服务;对因家庭贫困无力支付重庆陪读费用的,帮助申请助学资金;对因家长意识不到位未及时入学的,加强宣传教育,“点对点”入户进行劝返复学。

截至目前,綦江区近一学年666名适龄残疾儿童和残疾少年中,79名未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全部得到有效安置,实现安置率100%;此外,綦江区检察院还督促9名失学辍学残疾学生重返校园。

当得知家门口的小学愿意接收小鑫随班就读,可以和所有适龄未成年人一起入学时,小鑫妈妈激动不已:“我知道以后还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但是能正常上学,就是迈出了一大步,我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

“叔叔,我是不是可以去学校了,学校是不是有广播体操?学校是不是有钢琴老师?”小鑫激动地问个不停。

小鑫上学问题的成功解决,对他来说也是步入新生活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代表着綦江区残疾未成年人在入学接受教育难的问题上,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在小学班级里,40个孩子整齐地坐在座位上,其中就有小鑫。虽然小鑫看不见坐在他对面笑得很开心的小女孩穿着淡蓝色的裙子,梳着两个可爱的小麻花辫,辫子上夹着两个蝴蝶结;他也看不见旁边窗台上生长得很茂盛的满天星,但是有些其他人看不见的东西,小鑫却可以感受到。比如他能察觉到窗边秋风习习,也能听见梧桐树的枝叶轻轻拍打在窗户上,还能听见老师愉快悦耳的声音。不过如果问起他老师的样子,小鑫会说,“老师肯定很好看”。

虽然小鑫看不见老师写的什么字,不知道拼音是怎么拼写的,也不知道美术课上那些五颜六色的画长什么样子,但是上学对于小鑫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拥有集体生活,和有视力的孩子接触。

不过赵元华也发现,虽然小鑫可以上学了,但是对他来说需要面临的困难还有很多。比如去学校的路上,小鑫不仅要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还需要爬43级台阶。对正常小朋友来说,这段不到10分钟的路程,小鑫则要花费比其他人多两倍的时间。还有小鑫第一次去学校时,就有小朋友嘲笑他有一双假眼睛。赵元华对小鑫说:“在你人生的任何时间里,不管你能不能看得见,你周围总会有不喜欢你的人,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说的一句玩笑话会伤害到别人。或许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有人对你说不好听的话,但是你需要学会去面对,学会去正确看待这些事情。”

8岁多的小鑫成长得很快,也懂事得让人心疼。中秋節前夕,检察官们带着礼物来学校看望他。透过教室窗户,小鑫的身影格外明显,因为所有孩子都低着头看课文,只有坐在第1排的小鑫抬着头,认真听着语文老师在读课文,嘴里也念念有词。

小鑫在学校里很受欢迎,无论是在操场上还是在班级里,课间的时候他都会开心地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且很多同学还会主动帮助小鑫,会让着他。“我觉得他被很好地接受了。”小鑫的班主任说道。

7岁的小苏很喜欢和小鑫玩。“叔叔,这是我在学校的好朋友。”小鑫自豪地对检察官说,小苏在旁边腼腆地笑着。虽然他俩不在一个班,但是他们每天放学会一起回家。

小苏对检察官说:“我喜欢和小鑫一起玩是因为小鑫性格开朗,说话也很有趣,经常会讲一些自己遇到的好玩的事情,还会邀请我去他家里听他演奏新学会的曲子。在我眼里,小鑫和其他同学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只是除了一点,如果路面不平整,或者有其他东西挡在他面前时,我会告诉他小心一点。”小苏说起这些时,听起来就是一件很自然而然的事情。

放学后,检察官也跟着小鑫一起去了他家,碰巧遇到音乐老师来给他上课,小鑫在老师的指导下兴奋地敲击着钢琴琴键,悦耳的音符回荡在大家的耳畔。此时动人的不仅仅有音符,还有小鑫脸上绚烂的笑容和作为盲人儿童父母的赵元华夫妻眼中希望的光芒。

那本是光亮照不到的角落,但是检察机关用司法的力量,点亮了“折翼天使”的梦想之路,成了他们可以依靠的明灯,哪怕只有一点点光,也能照亮前方的路。

(文中小鑫及其家人为化名)

猜你喜欢
小鑫元华綦江
一份“弃而复得”的助学金
完善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以重庆市綦江区为例
诗书画苑
前进中的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
凌辱还是自愿?儿子刀下之人是否“第三者”
市针灸学会组织“綦江行大型义诊活动”
綦江区加工型辣椒优质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