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分析
——以湖北省为例

2021-01-15 04:45:00颜廷武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术培训劳动力秸秆

张 星 颜廷武*

(1.华中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武汉 430070;2.湖北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武汉 430070)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秸秆主要用于生活燃料以及牲畜饲料。随着社会的发展,燃料和饲料的主要来源发生了变化,秸秆的直接利用率降低[1],闲置或焚烧成为大部分农户的选择,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如何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秸秆还田利用不仅能够改善土壤微量元素比例结构、肥沃土地,而且能够降低种植成本[2],是当前秸秆资源规模化集中利用的现实选择。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对加快补齐农业资源环境领域的突出短板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务工就业已成为常态。一些学者认为,大量人员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3-4]。农村转移出去的更多是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劳动力多为老人和妇女,受限于在认知和体力上的不足,劳动力转移加剧了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上的空缺[5]。很多研究指出,农业绿色化生产技术的采用,是农户在综合考量自身禀赋条件下的权衡结果,通常受人力资本条件的约束[6-7]。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在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4,8-10]、保护性耕作技术[11-12]等绿色化生产技术的采用方面受到的制约日趋明显。秸秆还田作为一项劳动密集型绿色生产技术[13],在实施时需要一定劳动力的投入[2],劳动力不足使农户在秸秆还田时往往力有不逮[3,14],从而趋向更节约劳动的行为决策[15]。因此,通常情况下劳动力短缺不利于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

虽然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存在负面影响,但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一定因此受到阻碍,因为仍有一些外在因素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转移的不利影响。关于缓解劳动力转移负面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粮食生产等产中环节[16-19],对农户秸秆资源化技术采用等产后环节的研究相对较少。少数学者关注到农户绿色化技术的采用问题[20],但主要从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从而提高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方面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劳动替代方面的研究较为不足。事实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短缺,使农业生产劳动投入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户的行为决策进而不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服务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既能向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又能够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21],不仅在体力上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也拓宽了农户信息获取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力的人力资本[22-24]。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农业技术服务是否能够减轻劳动力不足带来的制约呢?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是什么?回答这类问题,对解决劳动力转移的负面效应、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研究依据湖北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引入农业技术服务对劳动力资源的替代效应,探讨在农业技术服务的作用下,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以期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有益建议。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理论分析

由Hayami等[25]共同提出的诱导性技术变迁理论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产业内部的要素相对稀缺程度发生变化并引起相对价格改变时,将引发新的创新,并将朝着节约相对稀缺、价格相对较高的要素的技术方向发展。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劳动力相对土地、机械等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加剧[26],致使劳动力价格相对变高,农户积极寻求更便宜的资本替代较昂贵的劳动力[27],价格相对低廉的农业技术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随之出现。农业技术服务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主要发挥替代效应和技术效应。在替代效应方面,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农户选择以相对便宜的农业技术服务替代相对昂贵的劳动力提供了可能,这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突破原有农村劳动力资源禀赋的限制;在技术效应方面,农业技术服务为人力资本导入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了有效途径,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主体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1]。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业技术服务概念的界定有不同认识。鄢万春[28]认为,农业技术服务是指技术服务供给主体(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农民技术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为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信息和生产要素等的支持;童金杰[29]认为农业技术服务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合作社等机构以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专业的技术知识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农户解决农业生产过程的技术问题。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载体是保护性耕作农机具[30],因此,本研究的农业技术服务主要依据后者的概念进行分析,将农业技术服务分为农业机械装备服务(即农机服务)以及农业技术知识服务(即技术培训)。

农业技术服务的提供主体多元化,在农业服务中所起的作用不一。有研究表明,政府在技术信息服务的供给中起主要作用,政府技术培训是农户获得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来源。民间主体在农机服务上占有重要地位[31],农机服务是农户获取秸秆还田技术的主要路径。政府无偿提供技术培训,民间主体有偿提供农机服务。有偿性和无偿性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将农业技术服务分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的合理性,并成为本研究对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进行差异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1.2 研究假说

学者们认为,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经营必不可少的资源要素,在农业绿色化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劳动力资源不足制约着农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使用[3]。一方面,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整体人力资本下降,留守劳动力在新技术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较差,对农业技术采用产生了不利影响[20]。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人数的减少,增加了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农户趋向于选择节约劳动力的秸秆处置方式[32]。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H1:

H1:劳动力资源越少,越不利于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

目前许多银行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其多是将资金投放在硬件设备上面,在软件设备跟服务上面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少,这也就导致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银行中存在有整体运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也就制约了银行信息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此外银行作为一个传统行业,其受到以往制度影响比较大,许多人还都习惯沿用传统的制度来进行银行管理工作,也就导致了计算机技术在银行管理应用过程中受到比较大的制约,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银行管理效果。

农业技术服务是农户获取秸秆还田技术的重要途径,其专业化发展能减少农户获取技术的时间成本,有助于促进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同时,农业技术服务是劳动分工的产物。亚当斯密[33]的分工理论认为,分工使专业人员提供专业服务,提高了劳动者的专业技巧,并减少了由一种工作转为另一种工作产生的时间损失,因而能够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主体提供的优质服务,比农户自家粗放的进行农业生产的效果更好[34],秸秆还田的质量与效率更高,有助于促进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H2:

H2:农业技术服务正向影响农户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

农业技术服务对劳动力资源和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之间的影响,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从农业技术服务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方面来看,农业技术服务释放了劳动压力,使农户在劳动力资源不足的状况下也可以进行额外的生产活动,进行秸秆还田;第二,从农业技术服务提高人力资本的方面来看,农业技术服务提供技术信息和培训,提高了农户的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使农户更了解秸秆还田技术的方法和好处,有助于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H3:

H3:农业技术服务在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过程中存在正向影响。

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两个不同方式,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的主要区别是有偿和无偿性。农机服务的有偿购买降低了农户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户以农机服务替代劳动力的积极程度相对不高,农机服务在劳动力资源和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小。而技术培训为政府无偿提供的服务,农户参与技术培训以获得秸秆还田知识、增加自身人力资本的积极性较高,技术培训在劳动力资源和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相对较大。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说H4:

H4: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对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作用存在差异。

图1 逻辑框架图Fig.1 Logical framework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2018年8月课题组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荆州、荆门和黄石4市(州)进行的调查。之所以选择这4个市(州),主要有以下考虑:从秸秆资源上看,荆州、荆门两市秸秆资源丰富,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石两市(州)的区域秸秆量位于全省平均值之下,秸秆资源相对匮乏,这4市(州)能够总体代表湖北的秸秆分布情况;从地形地貌上看,荆州市位于江汉平原,荆门、黄石2市以丘陵为主,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主要为山区,对这4市(州)进行调查,可以了解不同地形下的农户秸秆还田情况;从还田情况上看,自2015年湖北省发布《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和综合利用的决定》以来,各市积极响应。其中,荆州、荆门2市作为秸秆主要生产区,积极主动推进禁烧工作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协调发展,两市秸秆还田率位列湖北省前列,而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黄石2市(州)的秸秆禁烧工作效益不高,秸秆还田工作进展缓慢。这4市(州)总体代表了湖北省秸秆还田情况的水平。

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调研采取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形式,在确定调查市(州)后,每市(州)内随机抽取2~3个县(区)作为样本县,进而在每个县(区)随机抽取约2个乡镇,每个乡镇2~4个村作为样本村。然后调研员入村进行随机入户调查,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以收集所需数据,本次调查范围涉及4市11个县(市、区),其中荆州市抽取的样本县(市、区)是江陵县、洪湖市、监利县,收集数据226份;荆门市抽取的样本县(市、区)是掇刀区、沙洋县、东宝区,收集数据211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抽取的样本县(市、区)是建始县、咸丰县、宜恩县,收集数据140份,黄石市抽取的样本县(市、区)是大冶市、阳新县,收集数据191份。共得到有效问卷768份。由于一些农户将承包地转移出去,存在近几年未种植土地的农户,为了避免土地耕种面积的重复计算并影响种植面积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分析,种植面积为0的农户问卷被剔除。在筛选并删除关键变量缺失以及前后回答对应不一致等问卷后,得到问卷530份。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被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占比84.2%,且多为户主,能够清楚了解家庭的生产经营情况,使得到的数据准确性较高;在年龄分布方面,51~60岁的受访者最多,占比31.9%,61岁及以上的农户次之,占比28.5%,受访者整体年龄偏高,符合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的趋势;在文化程度方面,初中文化的农户最多,占比54.5%,受访者以初中文化为主。总体来说,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我国农村情况较为一致。

表1 样本农户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sample farmers

2.2 研究方法

2.2.1变量设置

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是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因此,选用“是否采纳秸秆还田”这一指标进行测度。

本研究的关键解释变量包括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其中劳动力资源用劳动力占比(即家庭劳动力与家庭总人口的比例)进行表示。一般来说,劳动力占比越大,表明劳动力资源越丰富,劳动力占比越小,表明劳动力资源越稀缺。因此,选用劳动力占比来表明劳动力资源的丰裕程度。

关于农业技术服务,一般认为,农业技术服务提供主体越多,农户获取服务越方便,农户对服务水平越满意,越倾向于进行秸秆还田。因此,本研究用“当地有无提供秸秆机械还田服务的人员或者机构?”、“您获取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服务方便吗?”、“您对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当地有无秸秆处置利用等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机构?”、“当地有无秸秆处置利用等农业生产培训?”、“您对秸秆处置利用等培训的满意程度”这6个问项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变量总体衡量农业技术服务。其中,“您获取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服务方便吗?”、“您对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您对秸秆处置利用等培训的满意程度”这3个问项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赋值。

本研究利用Spss 23.0软件对上述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检验值为0.679,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值为885.206(sig=0.000),说明上述6个指标适合做因子分析。在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后,得到2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4.584%。其中,公因子1在前3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32.731%,反映的是农机服务;公因子2在后3个指标上载荷较大,方差贡献率为31.854%,反映的是技术培训(见表2)。基于各因子的得分和方差贡献率,可以得到农业技术服务的综合性测量指标,其计算方式为:农业技术服务=(32.731%×农机服务得分+31.854%×技术培训得分)/64.584%。

表2 农业技术服务因子分析结果Table 2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f agricultural technical service

本研究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农户的政府约束感知。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户主作为一家之主,一般是农业生产行为的决策者,对农业技术的采用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的户主特征主要指户主年龄和健康状况。秸秆利用行为受家庭资本禀赋和农户类型的影响,在家庭特征方面,本研究选用家庭年收入、农业收入、种植面积、有无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这4个变量。此外,有研究指出,农户的技术行为受政府政策约束的影响[35],因此,本研究以“您觉得这里焚烧秸秆会被处罚吗”这一问项的回答衡量农户的政府约束感知,并将政府约束感知作为控制变量。同时,本研究将秸秆类型和地形进行控制,以免对关键变量的结果造成影响。本研究关于被解释变量、关键解释变量、控制变量的解释与说明见表3。

2.2.2模型选取

由于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秸秆还田行为”以“农户是否采纳秸秆还田技术”这一指标进行测度,否=0,是=1,是典型的二元选择变量,因此,本研究选取二元logistic模型进行分析:

(1)

式中:Pi代表第i个农户采用秸秆还田的概率。当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时,P值为1;若不采用,则为0。α、β、γj表示待估计参数,Rj表示关键解释变量,Xj表示控制变量,ui为误差扰动项。

表3 变量定义与描述性统计Table 3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在对上述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之后,发现方差膨大因子(VIF)均<4,容差均>0.3,说明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可进行回归分析。表4是回归结果的估计与检验,其中模型1为只含有劳动力资源、农业技术服务以及控制变量的模型;模型2是对农业技术服务的再分类,为含有劳动力资源、农机服务、技术培训以及控制变量的模型;模型3和4分别在模型1和2的基础上引入关键变量的交互项。

1)劳动力资源与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

模型1和2的结果显示,劳动力资源在5%的统计水平上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资源越丰富,越有利于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相反,劳动力资源越稀缺,越不利于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假说H1得以验证。同时,这也和劳动力资源占比与秸秆还田行为交叉表的结果一致。如表5所示,虽然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家庭比例在劳动力占比25%~50%的情况下有所下降,但从整体上看,随着劳动力占比的增加,采用秸秆还田技术的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

模型1的结果显示,农业技术服务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农业技术服务供给主体越多,服务水平越好,越有助于农户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假说H2得以验证。模型2的结果显示,在农业技术服务的两种服务方式上,只有农机服务对秸秆还田技术的采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技术培训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现阶段虽然有农业技术培训,但是开展次数不多,普通农户的参与度不高,导致对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2)农业技术服务对劳动力资源与农户秸秆还田行为关系的影响

模型3的结果显示,劳动力资源与农业技术服务的交互项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完善,劳动力资源越充足,对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越大,农业技术服务对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起着积极作用。换而言之,在劳动力资源较少时,农业技术服务能够缓解劳动力资源不足对秸秆还田行为的制约。假说H3得以验证。

模型4的结果显示,劳动力资源与技术培训的交互项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技术培训在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劳动力资源较少时,技术培训缓解了劳动力资源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制约。而劳动力资源与农机服务的交互项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虽然农机服务减少了农业劳动对体力的要求,替代了一部分劳动力,但是现有的农户大多为兼业,在农忙时会出现回流现象,因此在劳动力资源和农户秸秆还田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综合模型2和4的结果,农机服务对秸秆还田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调节作用。而技术培训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在劳动力资源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过程中起着积极作用,可认为农机服务直接对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产生影响,技术培训主要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

3)稳健性检验

由于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导致结果产生误差,本研究将替换关键变量以检验模型的稳健性。本次运用单一变量,以“对秸秆还田机械化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代表“农机服务”,以“对当前秸秆处置利用培训的满意程度”代表“技术培训”,探讨农机服务、技术培训以及劳动力资源对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结果显示,劳动力资源、农机服务满意度、技术培训满意度以及两者交互项的显著性和表4相似,控制变量的显著性和表4也较为一致。说明表4的研究结果较为稳健。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利用湖北省4市(州)11县的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农业技术服务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劳动力资源越少,越不利于农户进行秸秆还田,农业技术服务则缓解了其限制作用。在短期内劳动力不足的现状难以改变的现实情况下,要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技术服务成为必然选择。农机服务和技术培训作为农业技术服务的两个不同服务方式,现阶段下,两者对秸秆还田行为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农机服务直接正向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而技术培训通过缓解劳动力不足对农户秸秆还田行为的限制作用间接影响农户的秸秆还田行为。

表5 劳动力资源占比与秸秆还田行为交叉表Table 5 Cross table of labor force ratio and straw returning behavior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Table 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大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并提高培训质量。完善技术推广体系,增加技术培训次数,创新技术培训评价机制,对评价优秀的农户进行奖励,以激发农户参与技术培训的积极性。同时,组建专业性培训队伍,提高培训人员的技术素质与培训能力,增强培训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可理解性,以提高培训质量。2)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的质量与效率。加大政府对还田机具的扶持力度,以鼓励更多农机户提供秸秆还田服务,增加秸秆还田技术的易得性。并不断改进还田基础设施,对购买还田机械的农户进行培训,增强农机户秸秆还田技术的专业性,提高还田质量。3)加强土地流转,实施规模化经营,以促进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单位土地面积的秸秆还田成本。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基层干部应充分发挥中介作用,监督土地流转双方签订合同以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促进土地从兼业户向纯农户流转。4)完善秸秆处理监督体系。结合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加强执法力度,做到“有违必罚”,提高农户的约束性感知,促进农户从秸秆焚烧到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行为转变。

猜你喜欢
技术培训劳动力秸秆
三大智能灯光技术培训于CIT2021展会期间举行
陕西千阳:春耕备耕抓上手 技术培训走在前
今日农业(2021年5期)2021-05-22 01:32:34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SBS结合CBL在听力学技术培训中的应用与实践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1-06 09:29:40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安全(2015年7期)2016-01-19 06:19:39
如何加强数字电视技术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