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28日,飞行汽车Liberty 已获批在欧洲道路上行驶,这是全球第一台获批上路的飞行汽车。这款飞行汽车由荷兰制造商PAL-V 打造。今年2月以来,Liberty 陆续通过多个测试,包括严格的欧洲道路准入测试、制动和噪声污染测试等。不过,这款汽车如果想上天飞行,还需获得欧洲航空安全局的航空认证,据称有望在2022年完成审批。
飞行汽车是人们多年来常常谈及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真的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当前,交通拥堵成为大城市的难解之题,传统的修高架、挖隧道的方式已经很难有效缓解现有交通状况。而飞行汽车可以充分利用天上的空间,摆脱道路条件的束缚,实现交通立体化。这一方式不仅能缓解交通压力,更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非常省时的出行方式和新颖的体验,颇具吸引力。
而在一些特殊领域,飞行汽车的威力更是可以大施拳脚,完成其他方式不能实现的任务。由于飞行汽车能够在1分钟以内升高到百米,且其载荷能力极强,所以在高层建筑的消防营救、森林灭火、边境巡逻、野外勘探、偏僻地区救援、急件投递等领域都可以用到它。
罗兰贝格公司在2018年11月发布的《城市空中交通——一种新型交通方式的兴起》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随后其数量将呈指数增长;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用作空中出租车、机场班车和城际航班,飞行汽车将成为未来三十年城市移动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摩根士丹利公司也发布蓝皮书称,204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的产业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欧洲、美国将是大头。而迪拜、新西兰、新加坡、巴西、墨西哥将成为最早采用飞行出租车的国家和地区。
正是因为现实需求的推动,许多公司都在致力于研发飞行汽车,参与者既有空客、波音、奥迪、丰田、特斯拉等航空、汽车企业,也有Lilium、Volocopter、XTI这类科技新秀,而国内的代表企业则是吉利、亿航智能等。
从Liberty 对外展示的图片来看,这款飞行汽车采用了三轮结构,很好地兼顾了路面行驶及起飞降落时的稳定性。这款飞行汽车使用螺旋桨起降,在地面行驶时,螺旋杆和桨叶都可折叠在车顶上方,减小占地空间。而需要在空中飞行时,则可以伸展桅杆,类似于一架小型直升机一样起降。据称,该飞行汽车可保持在空中续航4.3个小时。
图/东方IC
2017年底,吉利集团全资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并将其命名为“太力”。它的第一代产品叫Transition,是一款需要滑跑飞行起降的飞行汽车。在陆地时,机翼可以折叠,最大行驶速度为110公里/小时,采用电力驱动,节能环保。而在空中,则变身为带有翅膀的飞行器,飞行最大速度为185公里/小时,续航里程为800公里,支持城际间长续航、大负载的业务形态,可以提供运送乘客和货物等服务。
2019年,吉利还与戴姆勒共同出资5000万欧元,领投德国最大的城市空中出行公司Volocopter。该公司的产品采用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技术,续航在35公里左右,适合从市区到机场这种短距离运输,打造的是城市空中交通所必需的空中出租车及立体智慧出行生态系统。
随着飞行汽车的发展,让很多人不禁高呼:“告别拥堵,我要飞得更高!”但是实际上,与堵在高速路上的噩梦说再见的动人时刻,未必很快到来。
清华大学通用航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扬军指出,飞行汽车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从研究探索走向商业化应用的早期阶段。言外之意,以飞行汽车为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的确将颠覆人们传统的出行方式,但要实现这一美好愿景,还面临着许多瓶颈和障碍。
张扬军说,第一是规则问题。其中涉及城市空域管理,包括“航线”的制定、行驶的规则、事故责任的划分、空中执法手段等。目前为止全球没有任何针对飞行汽车认证和空中交通管理的清晰、统一的标准及规章体系。
第二是市场问题。例如,飞行汽车采用电动化分布式推进,实际运行噪声远比直升机小,但城市空中交通的运行频次较现有直升机城市运行要密集很多,对城市人类生活到底会产生多大影响,公众能否接受都尚未可知。此外,城市空中交通的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经济成本,以及用户体验等也都未见雏形。
第三是技术问题。“飞行汽车性能主要涉及车体结构、飞控驾驶和动力推进三大技术领域。由于动力推进技术有其特有的专业技术门槛和难度,所以有关飞行汽车性能的技术研究,无论是让汽车飞起来的早期探索,还是现在面向城市空中交通的研发实践,都主要集中在车体结构和飞控驾驶这两大技术领域,而对于动力推进,更多的是对已有的技术和产品进行选型、系统集成和应用,专门针对飞行汽车动力推进的研究相对较少。动力推进的瓶颈会导致飞行汽车的有效载荷低、航程短,是当前飞行汽车性能研发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和挑战。”张扬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