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东 河钢集团宣钢公司技术中心
“互联网+”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创新不仅是指技术层面的形式优化,也包括互联网思维对党建工作意识的渗透与融合。互联网+党建既要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的推陈出新构建党建工作立体格局,也要基于信息化拓展党建工作思路,使互联网成为国企党建提质增效的动力引擎。
当互联网全面普及、深入应用于各行各业,信息技术在加快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愈发反衬出传统工作模式的缺陷与不足。表现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就是国企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刻板机械,越来越难以产生吸引力。尤其众多新生代年轻人成为企业基层党组织队伍的中坚力量时,一成不变的党建工作时常因为过于沉闷、单调而难以被年轻党员干部认同和接受。
因此,网络时代背景下,国企党建迫切需要利用“互联网+”丰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形式与内容,更好满足年轻党员干部对动态化、立体化工作模式的客观要求。特别是网络技术创造性发展出大量视频化、图像化资讯后,国企党建平面和静态的局限性愈发突出,必须尽快借助网络与信息技术加以升级。这是新时期国企党建基于“互联网+”视角实现优化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当互联网充分发挥光速传输与海量存贮的技术优势时,平台信息良莠不齐的典型问题也随之而来。网络无国界。多元文化在不断丰富虚拟世界的同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不良思潮也成为干扰主流价值观培育的喧嚣杂音。特别是已经习惯了网络化生存的年轻群体更易受到网络信息传播的影响,以至于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动摇、疑虑,更有个别成员沉湎于非主流思想难以自拔。各种不良状态正在干扰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地位。
显然,这种不利局面迫切需要国企基层党组织加快线上工作创新,尽快抢占网络世界的主导权、话语权,帮助并引导年轻党员明辨是非,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背后不同价值观、意识形态的斗争形势。
只有更加主动参与到平台化传播活动中,国企党建才能避免产生盲区、空白、漏洞,才能以更加周密、完备的体系、格局实现全方位教育。这也是新形势下国企党建迫切需要以“互联网+”实现创新的出发点之一。
“互联网+”视角下,国企党建创新首先需要多种网络技术综合应用构建立体工作体系。即,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国企基层党组织需要尽快利用一切网络技术手段搭建全面覆盖的党建工作新体系。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内的热门社交平台、门户网站、企业自建App等都可用于基层党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覆盖的基层党建架构是在客观层面用好技术手段保障党建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手段。
其次,针对年轻党员干部已逐渐形成图像化阅读的习惯特点,国企基层党组织还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更多动态化、形象化的党建工作。比如结合企业党建目标、要求、内容制作具有本地化、个性化的视频教育资料,融入党的方针政策、企业发展战略等现实内容。视频化教育不仅能够以形象生动的图形图像激发年轻党员投入党建各项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助于企业基层党组织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在党建工作中突出更多现实元素,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基层一线,避免出现形式主义问题。
网络化传播的信息真假难辩,且经常出现虚假信息爆发式传播的不良倾向,已经成为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要负面因素。因此,“互联网+”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创新还需要重视网络舆情,主动积极介入,做好舆情把关人。
做好舆情把关人不仅指国企基层党组织在可疑网络消息传播扩大化之后再行澄清或辟谣,而是要保持对网络舆情的高度敏感,利用各种监督控制手段随时发现谣言、谎言的苗头,并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职工群众不信谣、不传谣。
国企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密切联系基层做好政治思想教育。传统线下模式中主要包括组织生活、三会一课、党建交流活动等。而在平台模式中,信息技术的社交属性更使这种交互性进一步扩展、放大。因此,新时期国企基于“互联网+”创新党建还需要密切互动交流,坚持问题导向,党建结合经建。
线上平台的互动方式多种多样,且不会受到特定时间与场地的限制。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各种线上技术构建“24365”式的信息反馈机制。即,利用系统自带或预设的社交程序,国企基层党组织可以随时随地与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进行联络,倾听群众意见建议,充分了解和掌握基层一线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或困难,再利用多种理论教育与实践帮助的手段解决问题。
同时,国企基层党建还可利用网络实现与经济建设的融合。也就是借助互联网实现党建促经建。这也是国企党建基于互联网实现优化创新的重要策略。
“互联网+”视角下国企党建工作创新首先需要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刻板机械的不良状态,其次则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拓展党建工作的外延与内涵。尤其是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的状态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才能避免不良思想意识对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的侵蚀。这既是国企党建做好网络舆情把关人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基于信息技术弥补传统工作模式缺陷与不足的主要措施,更是新形势下以互联网+党建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