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方方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需要不断地改革,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素质,为旅游管理岗位输送更优质的人才。高校培养的旅游类专业学生学历层次越高,行业内就业率越低;旅游类卓越人才内涵与行业的评价标准未完全统一,弱化了高校与行业对接的契合度。产教融合有利于缩短学生走向员工的磨合期,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类专业学生是旅游行业高校人才来源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只有将产教融合理念嵌入到卓越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中,方能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卓越特质,顺应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业技能训练,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与综合职业素养。但当前很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并未制定专门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仅仅是以汇总表形式出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教学目标的内容少之又少,缺乏明确详实的书面表述与市场导向性、创新性,目标定位不准导致后续人才培养工作缺乏科学的指向性,致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无法聚焦到重点内容,极易偏离岗位要求。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旅游技术技能型人才,因而实践教学设施、实习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必不可缺,但由于很多院校仍处于发展阶段,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模拟星级酒店、模拟旅行社、模拟游轮等实践基地及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很多院校虽与部分企业建立了实习合作关系,但旅游景区、旅游电商类实训基地仅占三成,实训基地结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纵观各大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各阶段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与旅游业需求相对接的系统规划与设计,这导致旅游实践教学内容机械而松散,学生难以在宽泛的就业面中进行科学定位。还有部分院校忽视了办学特色、专业入门、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实训培养,仅仅将实践教学集中在摆台、做床、前台接待、导游讲解、酒店服务或旅行社实习等基础技能的重复训练方面,这导致学生职业实训项目、实习机会少之又少,实践教学内容无法适应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
当前阶段的旅游管理课程包含了很多教学内容,但是教学内容都是一些相对比较基础以及初级的学科,其中还涉及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多个方面。可是许多学生提出在其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上,这部分专业课程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
旅游行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夯实基础的前提下提升综合能力,向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不断推进校企合作,提升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的积极性和动力,与优质的企业进行强强联合,推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机会,使得人才的培养更符合企业的要求,符合现代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材选择,对于教学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教材要着重体现灵活性、实践性以及趣味性,对于陈旧的教材应该及时更新,突出实用性特点,使得理念与实践可以联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要紧贴当下旅游中的一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随着多媒体的发展,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不仅要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还应该结合网络,将更新颖、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
伴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前的人才培养课堂结构明显欠缺。第一,应该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将旅游专业课程的核心内容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借助于网络教学资源库,有效开发网络旅游课程。第二,按照大数据技术给旅游行业带来的进一步影响,能够对与网络旅游经济相关的课程进行设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很多行业,并且推进了很多行业的创新与变革,旅游业也不例外。当前很多景区开始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开始朝着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式完成景区管理。游客能够在网上自助预约并且购票,同时完成自助检票等,可以说景区功能设计变得日益的完善,这使得很多景区甚至完成了“无人化”管理。
综上所述,高职旅游专业礼仪教学是培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旅游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促进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旅游专业不但需要注重旅游业的核心发展趋势,更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全新的思想及教学模式。因此,应采取诸如实行多样化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措施,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以适应和促进现代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