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丽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旅游视觉形象就是指一个地区在人们心中所形成的总体影响,是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对外宣传标签,也是提升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结合洛阳旅游产业情况,为了加强其旅游视觉形象的推广效果,工作人员引入河洛文化,以文化丰富旅游主题、深化洛阳旅游内涵,塑造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河洛文化旅游品牌,为洛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建议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存”“产业大集群趋势发展”“以时间、地域为经纬度”等基本原则,积极主动开展品牌宣传,强化旅游标志设计,将河洛文化融入洛阳旅游的各个环节,强化实践效果。
近两年,洛阳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且地区旅游有关部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开展文化产业升级转型;相较于其他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洛阳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将河洛文化与洛阳旅游产相结合,打造地区文化旅游节文化旅游货多功能,比如:洛阳赏牡丹。现如今,洛阳牡丹已经成为经典品牌标志,每当4月份,人们就会想起“洛阳牡丹”,全国各地区的人们纷纷涌入洛阳,参与牡丹花会、参加牡丹节,实现了洛阳牡丹文化与洛阳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但是,就目前而言,河洛文化的开发与融合深度仍然不够,洛阳的历史文化多为隐性文化,比如:河洛文化,需要主动深入发掘文化内涵,研究洛阳传统民风民俗、地区特色产物内部蕴藏的文化意味,将其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发挥河洛文化社会效应,把握多项河洛文化物质,多头并进发展洛阳旅游产业集群,以此实现河洛文化在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中的深度应用。
第一,保护与开发并存原则。历史文化是洛阳古都文化,塑造河洛文化品牌的基础,因此,在视觉形象推广中,要兼顾对洛阳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在保护原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旅游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建议深入探索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展开保护,以传承文化遗产为口号,加强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修与维护,同时展开商业开发,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实现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坚持发展游产业大集群原则。洛阳地区的多种旅游资源在全国闻名,其中历史文化旅游更是洛阳旅游产业的代表。龙门石窟、白马寺、周公庙、五大都城城址等均是享誉闻名的洛阳旅游标志性景点。在进一步发掘河洛文化,开展旅游形象推广的过程中,建议要打破目前各个旅游文化景点零散、独立的局面,研究洛阳旅游内部结构,突出文化旅游主题,以洛阳为核心,联合“访古寻根”“自然生态”“历史考察”“花卉观赏”等多项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业集群,强化旅游形象推广效用。
第三,坚持以时间与地域为框架原则。河洛文化发源于原始社会,发展历史较为漫长,前后经历了彩陶文化、黑陶文化、黄始祖文化等,其中《河图》《洛书》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洛阳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另外,洛阳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河洛文化包含了夏商周三代文明,蕴藏着秦汉至隋唐时期的社会文化。因此,在以河洛文化塑造洛阳旅游形象,加强形象推广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时间为经度、以地域为纬度原则,打造河洛文化地域圈,为游客呈现出一副完整的河洛文化图,以此打造河洛文化旅游名片,发挥形象推广作用。
将河洛文化运用于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中,建议加大对洛阳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河洛文化,了解河洛文化,以此形成洛阳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发扬河洛文化遗产,实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同时将其打造成为洛阳旅游的鲜明标签。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游客仅仅认识龙门石窟、关林、白马寺这些耳熟能详的旅游景点,但是对这些景点内部蕴藏的文化、历史渊源只是甚少,对其他的洛阳文化遗址、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文化特色、洛阳自然特色的了解不足,这导致游客缺乏新颖的选择,不能够形成对洛阳的持续性兴趣。基于此,要积极开发洛阳的文化遗产内涵,定期组织开展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包括:洛阳花朝节、洛阳牡丹花会、洛阳宫灯展览、河洛大鼓集会、唐三彩烧制技艺学习之旅、河图洛书传说真人表演、灵山庙会等,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建议要积极开发不同的宣传渠道,通过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官网平台、小视频平台等多方进行宣传,扩散宣传范围,增强洛阳文化影响力,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进入洛阳,促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不断发扬的同时成为洛阳旅游产业外在形象标志。
将河洛文化运用于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中,建议考虑游客接收洛阳旅游形象信息时的视觉感受,积极引入视觉识别理念,深入发掘洛阳的山水文化元素、历史文化元素等,通过视觉识别塑造洛阳旅游的特定形象。在实际过程中,建议将洛阳旅游与洛阳市政、旅游产品开发、地区环境保护、城市遗址、城市交通、城市规划等进行连通,纷纷围绕河洛文化中的山水元素进行调整,将山水元素融入洛阳的大街小巷,以此形成集群式的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让外地游客进入洛阳之后“满眼都是洛阳文化”,进一步提升洛阳旅游形象,践行形象推广任务。
将河洛文化运用于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中,建议遵循“坚持以时间与地域为框架”基本原则,深入探索洛阳地区传统文化,以时间、地区为纵向、横向轴,搭建河洛文化图框架,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形成、发展的河洛文化、文化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纳入图中。建议定期将河洛文化图推广到旅游产业、文化旅游融合产业集群中,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宣传力度,让游客真切感受《河图》《洛书》中的古人智慧结晶,体会河洛地区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可以以“秦朝统一”为经纬度节点,梳理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河洛文化成果,将魏晋玄学、汉代经学、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等均纳入河洛文化图中,丰富文化图内容,让更多的人感受河洛地区作为政治中心、经济枢纽在文化、历史、宗教方面的重要地位,凸显河洛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重要意义,逐渐打造出河洛特色文化圈。
将河洛文化运用于洛阳旅游视觉形象推广中,建议要进行特色旅游品牌标志设计,以品牌标志加强游客心中的洛阳旅游印象。视觉形象推广的本质是“通过影响人的视觉效果,达到形象塑造、品牌推广的目的”,因此,需要根据洛阳城市定位、历史文化特色,研究与开发符合河洛文化内涵的旅游品牌标志,将这一标志投入到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举例分析,评价牡丹为洛阳市花,以彩陶文化与黑陶文化显示河洛文化历史悠久,则可以以这三个元素为主,设计出旅游产业LOGO、城市标志,将这些标志运用到著名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街道美化、旅游纪念品中,完成洛阳旅游形象的推广实践。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洛阳地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要想不断提升地区旅游产业市场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长效发展,就要积极开展视觉形象推广工作,借助本土河洛文化,凸显地区文化旅游优势,塑造河洛文化旅游品牌。在实践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结合河洛文化在洛阳旅游中的运用情况,积极引入视觉识别理念,深入发掘河洛文化中的山水元素、文化标志,设计特色旅游品牌,将标志覆盖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强化主题宣传效果,打造洛阳文化旅游标签,实现河洛文化与洛阳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为洛阳旅游产业的健康、长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