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1-01-15 21:24:53程杰莹夏雅妮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家风青少年家庭

程杰莹,夏雅妮

(南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进行优良家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主张,对于青少年自身成长成才、家庭环境以及社会总体发展进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深入理解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内涵,认真把握其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不断深化优秀家庭文化教育,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更好地落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理论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理论内涵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家庭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理解家庭及其衍生物,指出家庭关系不是孤立的亲属血缘关系,是处于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亲子双向互动关系,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历史演进有着不同的社会存在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家庭思想包含了恋爱、婚姻与家庭关系,明确自由平等的恋爱、婚姻是家庭和谐的前提,提倡婚恋自由和男女平等观念,将无产阶级社会道德发展要求贯彻其中。物质生产在家庭中扮演重要角色,父母与儿女都要为家庭延续贡献自己的社会物质生产,能动地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遵循家庭发展的一般规律,家庭关系的和睦幸福才能使家庭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以家庭小个体的进步促进社会大家庭的发展。资本主义旧社会的家庭制度体现在工人家庭表现为金钱利益的趋势下家长剥削孩童的武器,沉重的劳动负荷无法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和智力水平,子女们的成长阶段丧失了父母作为陪伴者的亲情呵护与照料,反之,以亲情外衣下的资本剥削,从而造成成年后亲子关系的疏离。“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1]275马克思、恩格斯的家庭教育思想从批判资产阶级婚恋家庭教育的局限性出发,围绕历史唯物主义要求阐述无产阶级家庭美德对于个体解放、人类平等的促进作用,启发无产阶级家庭教育关注子女个性特点,注重培养主体才智,发挥主体优势,因材施教,从日常的家庭活动、适度的劳动教育中积累真实亲密的家庭关系,并使家庭教育落实到子女品格的磨砺当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历久弥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家庭思想的正确认知,对于回答新时代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中华民族传统家风文化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族,而家风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家风承载着家族家庭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是家族文明的根基所在,始终影响着子孙后辈的为人处世。良好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礼悌廉恭”,是中华传统故事中的“孟母三迁”“画荻教子”,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兄友弟恭”“尊老爱幼”。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学习与创新发展,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齐家”是“治国”的前提,而优良家风是“齐家”的重要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是一体的,一个积极良善的家庭门风,传达给每个家庭成员的就是要塑造敦厚纯洁的个人修为,延伸至社会与国家层面的自然就是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态环境。从《颜氏家训》《诫子书》到《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优良家风通过文字形式得以记录下来供后人阅读体会,家训家书作为家风传承的文字载体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古往今来耿介之士的思想光辉。

第三,革命先辈们红色家风的文化源泉。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众多革命领袖都不忘通过家书家信表达对关心子女们的成长教育,成为革命领袖的他们,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家长。毛泽东是10个子女的父亲,革命战争注定是要流血牺牲的,前后痛失7个孩子,毛泽东对子女的爱是沉重而热烈的,近30封家书字里行间寄予了父亲对子女们生活成长方方面面的关心,大到理想事业、婚恋家庭,小至健康状况、人际交往,言辞恳切、态度平等、语言幽默,严以教子、严以律己、严以持家。朱德一生坚守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优良家庭传统,受父母俭朴持家、热爱劳动的言传身教,优秀的家庭教育熏陶,朱德时刻以无产阶级革命优秀分子的严格标准规范家人,要求自己、亲属和子孙后辈们要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不懈充实自我,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劳动”,永不止步。周恩来曾说:“一个人的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周氏家族旧时是一个封建官僚大家族,周恩来提及周家便说要带领全家“背叛封建家庭,投降无产阶级”。周家家风承袭祖训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的“十条家规”仍是现在广大党员同志们勉戒自身的精神财富。革命先辈们传承革命传统,弘扬优良家风,把家风建设作为党风建设的一座坚固的桥梁。

(二)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风建设,他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把家风建设看成一个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并从家庭、家教、家风三点出发系统阐述新时代家风建设体系。

“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2]家庭是家风建设的基点,子女的生活起居与成长教化最初都源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而父母的个人品行和教育观念又直接作用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父母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承担着家长教育职责,所以必须要明确家庭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论述中的逻辑定位。“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3]354家教是家风建设的主体,好的家庭有赖于优良家教的有效实施,父母必须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家庭教育的精神培育、行为养成落实到实际的家教中去,也只有在良好的家教中才能不断健全子女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家国情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诉诸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立足家庭,面向社会,报效祖国。“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2]家风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精神气质和延续导向,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个家庭的家风组成社会的总体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方位把家风和党风相统一,要求广大党员同志不断改良家风,净化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风政风建设,推动民风社风国风发展进步。

二、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青少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的思想保障。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中不仅有对家庭的要求,还有对个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的热切期望。因此,通过学习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要求和丰富内涵,将其融入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提高青少年自身品德素养,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助力青少年价值观的培育和自身品德的提高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家风影响着每代家庭成员的生活态度、方式以及核心价值观。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学习能力强,对新事物容易接受,因此家风的教化和熏陶在他们身上就得以真切的体现,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其价值观的塑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父辈那里传承下的优秀家风品质如:勤俭节约、公正廉洁、忠于党和人民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具有指导作用。此外,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中艰苦朴素的生活观、尊老爱幼的家庭观、清正廉洁的政治观都有利于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养成,思想品德和个人素养的全面提升,对其今后的一生都将意义非凡。因此,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其更全面地发展。

(二)丰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中提及的优秀家风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有共通之处,将优良家风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里,不仅能充实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家风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优良家风编写成教材、开设家风教育特色课程、精心编排教学设计、把众多体现优良家风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融入到社会热点问题中并以案例的形式展现出来,将参与和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到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让青少年在体验中加深对家风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在强调家风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也作为价值引领,改进了家风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的传统灌输式授教方式。基于家风是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总结,其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采用情感和说服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推动全社会家风建设的发展

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其来源于长期执政的实践,贴近于日常生活,也更易融入到实践中去。习近平家风观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并对社会整体家风建设重大产生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特殊的文化本性。从教育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4]青少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家风文化更加认同,让优良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其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和扩散使社会成员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影响,从而在实践中参与家风建设,促进社会整体家风建设的不断发展。

三、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需要个人的自觉,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以及社会大环境熏陶等多项措施融合并举,才能让习近平家风观在青少年思想中落地生根,使青少年自觉传承和发扬家风文化,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高修养。

(一)提升个人认知,强化思想根基

青少年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对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基本内容、理论渊源以及价值内涵等各个方面的学习和领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去关心时政热点问题,深入理解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生成逻辑中蕴含的现实基础。此外,可以让青少年在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宣扬家风文化的活动中去,利用互联网展开形式多样的线上活动或者比赛,增强青少年的学习意识,自觉成为新时代优秀家风的传承者和代言人。青少年作为新思想的传播主力军,理应将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作为实践中的价值引领,让理论回归生活,在一言一行中展现青少年的素质修养。

(二)增强家校合作,促进文化建设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道路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将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密切配合。首先,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习近平家风建设思想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为家长和教师之间提供了平台,家长要借此机会多与教师沟通,了解情况,充分信任教师。可以在家风的教育方面向教师寻求帮助,让学校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反之,教师也应该向家长传达家风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家风对青少年成长的助推作用;其次,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家长需要在认识家风重要性的前提下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感染孩子,与孩子增进互相了解,共建优良家风;再者,家长和家长间的互动。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借鉴。运用社交平台或者线下见面等方式举行家庭优良家风、家教、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分享会等,将优秀家风代代相传。

(三)创造良好氛围,优化融入环境

家风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互相的。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对社会环境的探究。首先要做的是净化舆论环境。由于现在互联网的发达,社会上的一些非主流文化和不当言语会对青少年思想产生误导,在这种背景之下,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净化社会舆论,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强化习近平家风思想的宣传效果,为优秀家风文化的传播环境保驾护航;其次是重视榜样的力量。在家风文化理论宣讲会上,通过对优秀家庭的表彰来激励个人继承优良家风,在社区和网络上加大对表彰家庭的宣传工作,从上到下全民学习先进典型,发扬家风榜样的精神力量。

总之,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久久为功。以习近平家风建设论述的重要思想为指引,对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提升自身素质,继而推动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长远的价值意义。

猜你喜欢
家风青少年家庭
青少年发明家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庭“煮”夫
安邸AD(2019年2期)2019-06-11 05:29:18
家风伴我成长
恋练有词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 14: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