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扩招百万:实践困境与发展路径

2021-01-15 21:24:53陈书竹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陈书竹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1]20-21。随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各省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高职扩招工作自此拉开序幕。正确认识高职扩招百万的出发点和长远目标,既能提高走出高职扩招各种困境的信心,又能坚定高职教育发展的决心。

一、正确认识“高职扩招”

(一)高职扩招背景

2018年11月通过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2019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明确提出“全国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1]20-214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实施方案, 2019年5月6日国家《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

(二)高职扩招意义

高职扩招百万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重点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落实高职扩招任务,对稳定就业形势、厚植新优势、培育壮大新动能、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将对职业教育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三)高职扩招作用

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扩招丰富了生源构成,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大融合,倒逼高职教育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带动办学条件改善和评价机制改革,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职业教育将不再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而是要有自己鲜明的专业特色。”[2]

二、高职扩招实践困境

(一)招生工作困境

伴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学生出国深造增加等多种因素叠加,高职生源危机不断加剧,扩招百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职生源不足问题。但是高职扩招作为一种全新招生类型,在招生实际工作中,面临众多新问题和困难需要认真研究、逐步认识、攻坚克难、逐项解决。

1.招生专业确定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计划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按照‘社会急需、适合成人、易于就业’的原则实施专业点设置供给侧改革,依托本校骨干优势专业相关资源,遴选设置有良好就业前景的招生专业开展扩招工作。优先考虑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烹饪、电子商务、物流、现代农业、机械制造、焊接、汽车维修等在当地就业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3],这些专业确实是就业前景好,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但依据考生报考专业整体情况来看,会计、医学、工程造价类等市场相对饱和的专业更受考生青睐,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考生更倾向于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低的专业;二是考生对专业了解不够全面深入。这就造成了一方面社会急需的专业考生报考少,招生计划完不成,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少的专业考生报考多的不平衡局面。因此,要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和智力支撑,解决地方区域产业发展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通过多途径各种形式加大对考生专业宣传和就业形势分析,引导考生科学理性填报专业志愿。

2.考生资格审核

根据《安徽省2019年高职扩招院校报名、测试和录取工作操作办法》文件要求,参加高职扩招报名的考生必须到报考院校接受报名资格审核,考生报名资格审核是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的一项新内容,是做好高职扩招招生工作的重要环节,对招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报名资格审核难点主要包括学历证书和同等学历证明的真伪,各类别考生提供的身份证明材料五花八门甚至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现场采集符合标准的照片需要专业的摄影人员。

3.测试内容确定

高职扩招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村两委干部,以及高中(中职)应届毕业生六大类人员招生,因此,考生类别不一、年龄差距大、文化程度不相同等复杂情况给考试命题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做到既立足考生实际又坚持标准不降,既分类测试又统一录取,保证试题内容科学、合理、有效、难度适宜,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高职院校逐步积累经验、深入研究、不断总结。

(二)人才培养困境

1.学生管理困境

高职扩招学生主体是社会人员,社会人员不同于高考学生,对他们培养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高职院校不能要求高职扩招学生全天候在校学习,对他们学习只能采取节假日或晚间集中线下面授和线上学习的方式,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势必造成不能做到像传统学生一样的集中统一管理,学校政策不能及时有效传递给每位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下降,安全管理可能存在死角以及奖助金评比程序简化等弊端,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必须面对的新挑战,需要不断研究、完善、解决。

2.教学工作困境

保证高职扩招学生培养质量是每个高职院校必须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解决师资紧缺、宿舍和教室紧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实施等诸多困难。为使扩招后教学保质保量完成,只能采取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要求现有教师加大教学工作量,超工作量教学可能会造成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在现有绩效工作制度下课时费如何得到有效解决问题;另一种形式是学校招聘教师,招聘教师要履行一整套程序,耗时较长,而高职扩招时间紧、任务重,存在一定的矛盾,只能后期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实训基地、教室和学生公寓建设既需要时间也需要经费,建设经费除学校自筹经费外,政府应加大配套拨款,加快审批速度,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早日实现生均资源达标。

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困境

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坚持标准不降、分类培养原则。传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运行已经成熟,而针对高职扩招学生类别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等众多情况,不能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应对。要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根据不同生源特点,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出了很高要求,也对严格组织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

三、高职扩招发展路径

(一)坚定政策自信

坚定政策自信是走出“高职扩招”之困关键。高职扩招政策是高职扩招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把高职扩招工作作为高职院校发展契机。高职扩招百万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内实际,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成功经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力之举,它既有利于缓解中美贸易摩擦和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引起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也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推进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产业升级经济转型。

树牢政策自信,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加大高职扩招百万政策的宣讲,梳理高职扩招的背景,强调高职扩招的意义,讲清高职扩招的招生录取办法和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当前就业形势,顺应高职教育改革潮流,紧扣高职扩招对象和高职院校需求是不断增强政策自信的关键。要打造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高的政策传播队伍,将政策力量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切实融入到社会各群体中去。

(二)增强理论自觉

2019年6月高职扩招学生入校学习,同年10月二次高职扩招招生录取结束,标志着2019年高职扩招工作暂告一段落。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职扩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高职院校应认真分析,深入总结高职扩招经验,由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高度,为认真做好下一阶段高职扩招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总结高职扩招工作应从思想认识、专业计划确定、招生录取、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方面着手,高职扩招是一项政治任务,应统一思想认识,确保行动有力。高职院校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产业调整等,确定招生专业计划,灵活配置教育资源,总结分析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情况,基本做到供需平衡,避免出现招工难、就业难问题。

重点总结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三个关键环节,这是对高职扩招成效的检验,也是促进高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环节。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方案总结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培养目标、教学方式选择、课程设置、学生安排、教学实践安排等方面着手,“高职院校需要针对新的生源开展精准培养、改善资源配置、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机制等”[4],针对高职扩招学生是成人的特征,“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应该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根据学情作出调整,以满足成人学生的合理需求。”[5]

(三)实现改革自强

1.转变观念

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推动高职扩招工作顺利进行,实现高职扩招的初心和使命。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首选要求从思想上重视高职教育,改变传统观念认为高职教育是低层次的大学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我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在不断加快,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高职扩招是高职院校应承担对社会人员进行系统教育培养的社会责任,必须履行的义务,要消除对高职扩招认识不到位、贯彻落实不认真,完成情况差等不良现象。

2.加大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高职扩招与培养质量下降不存在必然关系。“社会生源从产业来到学校,其员工与学生的双重身份,具有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的天然桥梁作用。”[6]因此,他们比传统生源更能适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也更能从中受益。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以职教集团、共同组建二级学院、现代学徒制、应用技术协同中心等为抓手,引导各类企业深度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增强实训内容,夯实专业人才培养基础。积极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兼职兼薪,主动输出教师进到企业和实训基地实训,实现校企师资双向流动。针对校内训基地建设不足,可以适当利用具备实训条件的校企合作单位校外实训基地作为补充,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实训指导教师,缓解高职扩招师资紧张现象,以此提升专业建设和校企合作育人水平。

3.做到精准育人

高职扩招培养模式可以采取应届毕业生与传统统招生共同编班上课、集中授课+分类实训、送教入企现代学徒制、双休日上课半脱产等多种形式。编制适应扩招学生培养的教学管理规定、学习成绩认定办法、学分制、学业导师管理办法、学生管理规定等教学和管理制度,根据学生时间情况,实行弹性学制,学制可以是3—5年,“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并针对不同班级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推动教学由授课制向实操制转变,以满足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需求。”[7]根据高职扩招生源类型多样特征,采取分类施教、突出高职扩招因材施教特点。把高职扩招生源多样化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转变成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探索出真正切实可行适合生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4.开展特色思政

退役军人占高职扩招学生一半以上,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需要从退役军人思想特征出发,参照部队管理体制,成立政治教导处,负责退役军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聘请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退役军官担任处长,聘请思想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退役班长担任辅导员,采取适合军人管理的模式加强退役军人自主管理。

积极发挥扩招学生中党员的作用,依靠党员的先进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除课堂教学外,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学生下载“学习强国”,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把“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情况作为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体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军队优良作风和形势政策教育。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