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永
(天津社科院国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天津 30019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如何应对这一严峻挑战,关乎世界的前途和命运,考验着人类的共同智慧.人口基数极为庞大、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的中国,采取了宏微观并举、防治结合的方式,从社会管理的宏观制度层面与中医治疗的微观治疗层面同时入手抗击疫情.从社会层面来看,我国做好了对病毒的“防”.举国一盘棋的强大系统调节与应对能力发挥出极高的联防联控效力;同时,也从医疗角度抓住了对感染者的“治”.在西医尚无特效药的情况下,中医界及时推出疗效良好的方药——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的“清肺排毒汤”,将疫情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与社会的损失降至最低.“清肺排毒汤”不仅从医理角度来说是最有效应对新冠疫情的方药,而且成本很低,颇为适合中国国情.这不但为世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防疫方式,还为抗击未来可能发生的新疫情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成功模式.
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以“急用、实用、效用”为导向,立即启动临床有效方药筛选工作.2020年1月22日,在疫情最为紧急关头,麻杏石甘汤被纳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随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带领湖北新冠肺炎防治专家组下沉社区,将麻杏石甘汤加减方作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通用方剂.14 天后成效凸显,当地新增病例数量骤减至半数,这成为疫情防治中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武昌模式”.
2020年1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开展清肺排毒汤的临床疗效观察,至2月5日,救治确诊病例214人,总有效率达90%以上.2月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通知,专门推荐各地使用清肺排毒汤.通知指出,此方适用于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合理使用[1].该通知发出新冠肺炎有药可治的信息,从此该方在全国推广,并进入大众视野.这使得人民群众“手里有药,心里不慌”,极大缓解了社会恐慌情绪,有力提升了文化自信心.2月19日,清肺排毒汤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认为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基本方法,并将之收入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七、八版中仍被作为首选方案沿用至今.
2020年4月1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伟教授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并恳请国内外学者将此方与其他治疗方法做对比研究[2].他在此次会议上还结合各项临床观察和基础研究谈到,清肺排毒汤是目前适用于新冠肺炎的唯一通治方剂,具有速效、高效、安全等优点,已在全国28个省市广泛使用,成为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此外,在10省市66个定点单位开展临床观察.至4月12日,1262例患者已有1253例治愈出院,占总数99.28%,均未发生轻型转为重型、普通型转为危重型的情况,阻断了患者病情恶化进程.有关研究证实,该药通过多种成份、多个环节,对新冠肺炎起调控作用,能有效抑制内毒素的产生,延缓甚至避免炎症风暴的发生.在治疗成本上,新冠重症人均治疗费超15万,而用清肺排毒汤一疗程仅需约100元[3].
以上数据的公布,令人振奋,迅速引发大家对清肺排毒汤的中医疗效和经济效益的关注,热议不断.西医治疗新冠肺炎,经济成本极高,需要相应的高端设备,而这些设备并非普通医院都拥有;相关治疗需要在特定的医疗场所进行,很多地区短时间内无法建立这些医疗场所.虽然我国快速建起了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但这一过程难以复制,在疫情散见的边远地区则既无法复制,也无需复制;新冠肺炎的西医治疗还需要专业医生操作,而大量专业医生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疫情爆发时,全国驰援武汉也暂时削弱了其他地区的医疗力量.相比之下,清肺排毒汤的原料易于采购、运输、保管、存储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治疗不需要使用高端设备,完全可因地制宜,不管是大量集中的治疗,还是散见的病例,均可采用;另外对医师的要求没有西医治疗的要求高,具备一定中医知识者均可操作,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由医师线上指导患者居家治疗.
在当下,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加大了百姓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而低生育率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与此有关.考虑到中国独有的中医传统,从经济角度出发,也应该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上述药方在传统上多用于治疗各种感冒,以极为常见的儿童感冒为例,一旦感冒,到医院陪同孩子看病,打针输液每次直接成本最少几百元,若数天输液,医药费则数以千计;如果考虑到间接成本,例如在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父母请假误工的间接损失等等,普通感冒的治疗成本都很高.另一方面,这些也给医院带来了巨大压力,儿科本就人手紧张,西药误用也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可怕后果.如若上述中医方药经基层医院医师培训推广使用,不仅可以大量减少看病支出,中医药本身的效力也能提升下一代的文化自信.
清肺排毒汤面世后,其中有四味熟悉的主药——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这正是《伤寒论》经典名方——麻杏石甘汤.就其立起沉疴、救护生命的神奇功效而言,此方堪称中华民族的“守护神”.下面让我们来了解它的现实效用和历史源流.
中医治疗外感杂病时,麻杏石甘汤是绕不开的一个重点古方.伤寒学家柯琴说,麻杏石甘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4],可见该方在经方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麻杏石甘汤之所以备受青睐,主要在于它神奇而广泛的切实功效,及其高明且普适的治疗思路.
作为基础方的麻杏石甘汤极其精简,仅四味药,但配伍非常巧妙.麻黄宣肺解表,石膏清肺生津,杏仁降气止咳,这三味药兼有平喘之效.麻黄被誉为“外感第一药”“喘家圣药”,配石膏可使内热外透,又能克制石膏寒凉伤中之弊;杏仁与麻黄相配则宣降相因,合石膏相伍则清肃协同;炙甘草和中益气、调和诸药.麻杏石甘汤可润肺降逆、逐邪定喘,主治外感风寒、邪热壅肺,是古往今来抗击疫毒病邪的制胜法宝.
从治疗理路上来看,麻杏石甘汤是表里双解、内外同治的代表方.它用麻黄解表发汗,石膏清解里热,一表一里,一温一寒,一升一降,一散一收,相辅相成,以达解表清里之效.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之名方“银翘散”,实质上和麻杏石甘汤一脉相承,虽选药不同,但治法相同.只是银翘散偏重于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的疾病初期阶段(即风温初起,邪在卫表,咳嗽咽痛,喘不明显)的治疗,而麻杏石甘汤则侧重于下呼吸道出现症状(表邪入里化热,喘咳气急鼻煽)时的治疗.因此,麻杏石甘汤与银翘散一起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银翘散不用麻黄来解表,换成荆芥穗、淡豆豉辛温透表散邪,不用生石膏清里热,而代之以凉润轻清的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因此,其组方原则与麻杏石甘汤异曲同工,系典型的“但师其法,不泥其方”,同时也表明伤寒、温病的理论源头为一家.
麻杏石甘汤为治疗肺热咳喘的首选方剂,在非典、禽流感和甲型H1N1 流感疫情中,其加减方普遍应用于痰热阻肺证,且疗效稳定.临床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可抑制流感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还可直接杀伤病毒,干预病毒吸附,调节机体免疫,保护宿主细胞等,实现多渠道、多靶点抗病毒的效果.
麻杏石甘汤适用外寒内热证型,即风寒外束,肺失宣散,湿热内蕴,积而化火,俗称“寒包火”.这类患者体温不一定很高,但卫闭热结的外感症明显.该方用麻黄发散肺中壅积之邪气,使石膏发挥更大清热效力,又因肺通外界,宜使其热邪外散,故舍弃黄连等清热有余、发散不足的苦寒药,选择气辛、味甘寒的石膏.
新冠患者体温不高但肺已受损的病理表现,与“身无大热”“热壅于肺”的麻杏石甘汤证相吻合.因此,国家各级卫健委发布的多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麻杏石甘汤及其加减方总是被重点推荐.服用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方的清肺排毒汤一天后,便有46.7%的患者不再咳嗽,同时乏力、纳差、咽痛等症状也明显缓解.实践证明,该方治疗新冠之肺热咳喘,诚属对症下药.
中医通过临床筛选出的抗击新冠疫情代表性有效方剂“三药三方”,均被列入国家公布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5].值得注意的是,“三药三方”中除血必净注射液外,其它皆为麻杏石甘汤变化而成,要么有麻杏石甘汤的成分,要么与其治疗理路相同.这是因为本次疫情最主要的证型特点就是麻杏石甘汤证.
“三药”中的金花清感颗粒和连花清瘟胶囊,都是表里双解的治法所演变出来的方子.由全国9 省市23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两种药治疗新冠患者轻型和普通型疗效显著.其中,金花清感颗粒为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合方而成,主要功效是疏风宣肺、清热解毒,可缩短患者的发热时间,改善呼吸道症状,还能治疗甲型流感和普通流感.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介绍,武汉临床对照研究显示,该药治疗新冠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转重症比例下降三分之二,退热时间缩短一天半[6].
连花清瘟胶囊的组方来源于三个经典方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和金代刘完素的“防风通圣散”.银翘散的命名是因其主药为银花、连翘.连花清瘟胶囊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的功用,主治热毒袭肺证,常用来治疗流感、发烧恶寒、肌肉酸痛、咽干咽痛、鼻塞流涕等.其主要成分被证明可以阻止新冠病毒与人体结合,还可治疗腹泻并提高胃肠抗病毒能力.
近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植物医学》发表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等人论文,披露最新研究结果:连花清瘟胶囊能有效提高新冠肺炎临床治愈率,对发热、乏力、咳嗽等症状改善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常规治疗联合应用该药,可显著改善肺部影像,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这项研究是目前首个被国际期刊报道的中药治疗新冠肺炎的前瞻性、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试验.连花清瘟治疗组的恢复率达91.5%,明显高于对照组(82.4%).这是国际上对中药防控新冠肺炎效果的肯定,对促进中医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7].
“三方”中,宣肺败毒方是张伯礼院士从六万多味中药的大数据库中,根据新冠肺炎特点调取对症之药,筛选出麻杏石甘汤、麻杏薏甘汤等经典方剂,并加以提炼而来.在武汉市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夏方舱医院使用该方者,各类症状明显减轻,无一例恶化.该方可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等,并在一定程度上阻断轻型、普通型转为重型[5].
化湿败毒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团队,在麻杏石甘汤等名方的基础上,结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临床实践优化而成,适用于轻型、普通型和重型患者治疗.该方在武汉多家医院开展临床疗效观察,CT诊断肺部炎症等症状改善明显,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三天,其他观察结果也都验证了该方的有效性.很多使用该药的外国朋友肯定其效用,亲切地称它为“Q-14”,Q取英文谐音cure,有治愈、解药之意,“14”表示该方由14味药组成[8].
“三药三方”在重症转化率、核酸检测转阴时间和转阴率、肺部影像改善率、退热和缩短病程等方面皆有奇效,难怪众多院士及权威专家都鼎力推荐.钟南山院士团队表示,探索中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新用途是很有价值的,因为除恢复期患者血浆外,目前还没有其它已证明对新冠肺炎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物[9].
历代医家治疗瘟疫常选用麻杏石甘汤,近贤蒲辅周、胡希恕诸老亦喜用之.国医大师邓铁涛(1916~2019)抗击非典时,灵活运用麻杏石甘汤,使广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到四个零,即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的辉煌战绩,而且使患者平均退烧时间仅为三天,医护人员无一感染.武汉江夏方舱医院从2020年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共运行26天,收治患者564名,充分使用含有麻杏石甘汤的中药,乃至针灸、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方法,取得轻症患者零转重、痊愈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的“三个零”佳绩.90%的方舱医院都使用了中药,一般转重率2%~5%,远低于国际上公认的10%~20%转重率[10].这充分说明中医在防治突发性、流行性疾病方面优势明显,不但能养生治未病,还可迅速控制传染病,巩固治疗效果.
除应对疫情以外,麻杏石甘汤还能应用于平时的外感疾病.在众多平喘止咳的中成药里,都能发现麻杏石甘汤的身影,如麻芩消咳颗粒、三拗片、止咳平喘糖浆、咳喘宁口服液、清肺消炎丸等.儿科常用的小儿清肺化痰颗粒、咳喘灵口服液(泡腾片)、麻甘颗粒、肺热咳喘口服液等药,皆以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化裁而成.中成药虽不如汤剂见效快,但省去了配药煎煮等麻烦,日常使用更为方便,充分体现了中医施治简、便、验、廉的特点.为此,上述“三方”从汤剂到成药的成果转化正在加紧推进中[11].
《伤寒论》中,麻杏石甘汤治疗“汗出而喘,无大热”[12]诸证,条文极简,但其意义在于“示之以法度”,让人举一反三.经历代医家发展,该方用途越来越多,使之流传千古而日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称其用处甚广,凡“新受外感作喘嗽,及头疼、齿疼、两腮肿疼,其病因由于外感风热者,皆可用之,惟方中药品之分量,宜因证而变通耳”[13].它是针对痰热壅肺、表气不宣的核心病机,从本源上激发身体的自愈功能,故有异病同治的良效.
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具有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只要痰、涕等分泌物颜色变黄,即为其适用证,对细菌性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急慢性气管炎、肺炎、肺痨、哮喘、麻疹、鼻窦炎、咽喉炎等“肺热”病证均十分有效,甚至还能防治畜禽等动物的疫病.这也意味着,麻杏石甘汤自问世后,一直以不同形式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可以说,它就像一位深藏不露、坦荡无私的“守护神”,暗中庇佑着世代华夏子孙的生命健康.
《医学心悟》云[14]:“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之方,则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盖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病变虽多,而法归于一.”综观历史上治疗瘟疫和热病的名方,治疗常用“汗法”和“清法”,“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通过发汗驱邪外出,“给邪以出路”,表邪不解,入里化热,当清里热,而此解表清里方法的源头就在麻杏石甘汤.《伤寒论》被誉为经方之祖,为万方所宗,后世由此衍生出大量有效方剂.我们有待总结其发展规律,守正创新,根据不同临床表现来辨证论治,组建新方,以更好地造福人类.
中医的系统思维方法来源于中华文化,是古圣先贤和人民群众的智慧精华.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五千年沧桑仍持续繁衍昌盛的最大“守护神”,而中医就是它在对治时疫上的运用和体现.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没有停止过,在中国历次抗击瘟疫的过程中,中医药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大疫如大考.在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中医又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国务院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充分肯定了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中医药在治疗新冠肺炎中的作用,中医药参与救治病例占比达92%,湖北省确诊病例中中医药使用率和总有效率超过90%[15].
本着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可以中药与疫苗并举,真正做到中西医并重、协同互补,充分发挥集成优势,永保国泰民安.
在中国抗疫取得显著成效的情况下,向世界贡献中国救治方案.如今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势紧迫,海外的中医需求不断增长.如果能够将中医对治疫情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的发展成就相结合,成规模地向海外提供更便捷高效的中医方案,与全球充分共享悠久博大的中医智慧,必会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起建设更美好的新世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