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莉
(中共淮北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安徽 淮北 235000)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注意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1]在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上他又进一步指出:“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严肃机关党内政治生活、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深厚文化基础和保障。良好的机关党内政治文化不仅影响机关党员的政治理念和行为走向、引导和规范机关党员的日常工作和学习行为,并能引领助推其它领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1.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型塑基础
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党内政治文化变迁通常以党内制度变化发展的形式呈现。[3]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在精神层面上发展需要制度对其型塑,目前,这一型塑过程即党内政治文化自身由思想层面转化制度层面的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囿于党内政治文化概念提出时间不长,从实践发展到上升为理论需要时间总结提炼,出现了一些党内规则、惯例和作风没有及时制度化的问题,对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政治文化问题没有通过制度方式统一规范,缺乏地方性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实施细则。
2.党内组织生活重形式轻实效,组织文化建设的集聚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党内政治生活的开展追求数量、重视形式。机关党组织“三会一课”等活动虽然正常开展,但流于形式、标准不高、形式单一等,抓常、抓长、抓细不够。有些机关党内开展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谈工作比较多,开展相互批评少,尤其针对性的批评少之又少。党组织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多是单纯为完成任务,一些机关党员处理工作相互之间加强协作、团结凝聚,而在过组织生活的时候认为只要走走过场,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事项即可,以至于有些党员对所在党组织没有归属感,认为党内政治生活在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方面作用发挥不明显。凡此种种问题说明组织文化建设集聚效应发挥有待增强。
3.党员党性修养缺失,精神文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从政治文化视角看,修养是党员思想意识的自我塑造,是复杂政治文化条件下对正确价值观的选择过程,集中体现在党员对理想、信念、信仰的坚定程度。[4]党执政后面临的执政环境和历史任务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面对越来越多的外部诱惑,少数机关党员出现了宗旨意识淡化、党性修养缺失、理想信念滑坡等问题。有些党员违反党的政治纪律,“不信马列信鬼神”,带头搞封建迷信活动;精神风貌不振、人生价值认知偏差、工作缺乏主动性;还有的党员“四个意识”淡薄,“两个维护”需进一步强化。
4.党员行为水平参差不齐,行为文化建设需进一步规范
个别党员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需要党内政治文化进行匡正、统一和引导。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些党员缺乏进取精神,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宁愿不做事、只求不出事;有些党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擅长拉关系经营人脉,沾染了人身依附、相互利用的庸俗习气;有些党员对下级颐指气使,有家长作风,把干部看成自家的私有财产,存在人身依附现象,上下级关系异化为主仆关系、等级关系。 “四风”问题仍然存在:有些党员贪图享乐、安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些党员认为现在生活和工作条件好了,许多方面大手大脚、铺张浪费;有些党员干工作善于表态,落实不力,搞调查研究走过场、流于形式;有些党员贯彻落实上级要求搞层层加码,工作目的变成了“留痕”备检。
1.封建腐朽文化阻碍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厚重、源远流长,人的思想、行为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华美德涵养了包括机关党员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道德情操、文化底蕴,但中华文化中的封建腐朽文化也在侵蚀着当代人的思想,如:人治思想、官本位思想和宗法思想。封建宗法家长制的“人治”观念流传几千年,至今仍影响着一些党员的思想,集中反映在一些领导干部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传统封建“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让当官成为很多人跟风追求的目标,也是“四风”问题存在的历史文化根源;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的处事态度使一些党员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缺乏争先进位、敢为人先争当先锋模范的精神;腐朽文化让党员以自己为中心,编织利益关系网,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有了生存空间。
2.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不足制约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红色文化对党员干部具有导向、凝聚、激励和净化等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党性教育中,红色文化实际利用效果并不理想。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平台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深度挖掘、名牌效应。很多珍贵感人的革命历史资料尚处在初级陈列阶段,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阐释、研究、开发、利用、传播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红色文化宣传方式缺乏创新,大都是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不注重效果,参观后的总结、交流、提升很少,很难把红色文化凸显的革命精神与党员实际工作相结合,达不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党员干部缺少对地方党史、优秀红色文化的系统性了解,导致红色文化传承和沿袭的氛围不够浓厚,对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影响在于一时,很难产生稳定的文化氛围。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足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发展
机关党员学习和了解传统优秀文化的主动性欠缺,党内政治文化构建中侧重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党员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培育,致使很多机关党员出现认知偏差,认为党性锻炼主要是加强党史党建知识学习,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思想上不够重视,学习较为被动,熟悉和掌握程度不高。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缺乏制度引领和传承平台载体,“文化进机关”的推进效果没有“文化进社区” “文化进农村”的效果明显,很多机关特别是县乡基层机关缺少文化宣传的人才、缺少赖以传播的平台,传统文化的学习依然是凭着党员个人的兴趣爱好,通过电视、互联网、书籍等线性传播,大面积的传播仍受制于平台载体的缺乏。
4.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冲击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缺乏行之有效的批评化解能力,导致了人们理想信念的弱化和对主流价值观的疏离。[5]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在思想深处滋生蔓延,动摇了党员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定,影响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市场经济的本性是利益的最大化,以追求利润为最主要目标,拜金主义思想伴随市场经济发展产生并不断漫延,盲目攀比导致心理失衡,带来了对物质过度追求。一些党员丧失理想信念,党员间的相互影响又会产生破窗效应,冲击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社会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都属于思想领域的调整,彼此联系必然会相互影响,但社会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的特质不同,社会文化传播决不能掩盖党内政治文化的特质。现实中有时混同了党内政治文化的人民性与群众文化的社会性。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党员政治文化修养在养成过程中不断在普适与先进、自主与约束、习惯与制度之间进行摇摆,降低了文化约束行为的适用标准,减缓了党内政治文化形成的速度。
文化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6]政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政党精神特质,是引导和规范党内成员行为的普遍认可和共同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7]机关党内政治文化本身较虚化难以找准抓手,再加之特定群体范围特征更加明显,在建设过程中应找准着力点。按照文化建设的一般路径分析,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着力点应放在理念塑造、制度约束和行为规范上。鉴于党内文化的特性,还应注意区分党组织与党员个人两个层面:党组织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应集中在党组织品牌文化构建、制度建设方面,党组织制度建设为个人行为建设提供了约束和行为框架,党组织品牌文化构建为个人行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方向性的引导,能够匡正个人行为文化;党员个人层面的文化建设侧重点应放在理论文化、党性修养提升方面,在制度框架下、载体平台建设基础上、文化品牌效应引导氛围中着力提升个人文化素养与组织文化相互交融提升。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建设,出台加强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省级层面应指导各地根据地方文化不同特点,出台地方文化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解决各地影响地方政治生态的问题,通过制度进行统一治理,增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党内文化载体建设,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为党内政治文化塑形。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制度规范、组织原则具有同构性,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法规制度的内化,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凝固形态。[8]按照中央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结合各省实际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适时制定适合各地的实施细则,形成较为健全的党内制度体系、有针对性的实施体系、细致全面的保障体系。
全方位打造红色教育基地,提高辐射影响效应。传统政治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各种文化教育基地是传承党内政治文化的有效载体。各地政府应加大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资金投入,特别对重点红色文化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恢复与修缮。依托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纪委建设富有地方特点的地方党史教育基地,同时,把红色教育与各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合力推进。加强地区之间的合作交流,形成红色资源网,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全省、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形成红色文化品牌。发挥各级党校的资源优势,加大党校课程体系设置中地方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的比重,对地方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升华提炼。改变传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习,进行参观前的引导性介绍和参观后的总结提升讲授,把直观的印象升华为思想的洗礼,把单纯的参观延续成为系统全面、有深度的文化学习,达到真正入脑入心的效果。
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党员思想情操和党性修养。党内政治文化内化是党员经过长期党内政治文化熏陶的过程,将其中蕴含共产党人价值观转为自身稳定的思想、态度情感的过程。[9]因此,要不断提升党员修养,统一党员思想和净化党员的政治灵魂。以党内学习教育工作为抓手,深入系统学习党章、党史,提升机关党员理论素养。通过举办大讲堂、创办机关党建微信公众号、推进干部在线教育学习,分类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推进理论学习:对于省直机关、市县级机关、乡镇机关党员教育应因时因地分类指导;对于省直、市直机关应引导和鼓励机关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乡镇机关应经常开设“远教课堂” “流动课堂”“村官讲堂”“创业讲堂”,送学到基层。进一步规范党员行为,强化党员政治规矩,形成党员良好政治品格。强化制度规范,用党规、党纪、规矩约束党员行为。探索建设党建考核机制,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激励惩戒机制。
一个政党,为了夺取或维系政权都要进行必要的、日常性的党内政治生活,以规范其组织及成员严格坚持和履行党性。[10]领导干部和党员普遍养成统一全局观念、程序规则观念、维护团结观念,形成民主氛围浓厚的集体。增强党员纪律意识,加强监督问责,把全面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延伸到每一位党员,形成党内政治生活“严”的氛围。各级纪委监察部门要坚持严的标准,认真执纪问责,充分运用执纪监督“四种形态”,做到有违必究。彰显鲜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考核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让慵懒无为的干部没有生存的土壤,匡正政治风气。增强党内政治生活吸引力,创新优化党内政治生活方式。机关围绕“支部主题党日”的主题,增强党员参与意识,提升服务群众品质。建立新平台,有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组织党员理论学习、知识测评、体会交流等,让党员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
营造机关政治文化氛围,打造各具特色的机关文化品牌。机关文化是机关工作人员履行机关职能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遵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群体意识和精神风貌。[11]机关文化品牌的打造应建立在充分征求机关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得到机关全体党员、群众的广泛认可。机关品牌文化应有具体内容,比如:机关文化品牌名称、品牌内容、品牌标识等。丰富文化品牌载体,让机关党员只要身处机关即能充分感受、熟悉、融入机关文化。以机关特色“文化走廊”、文化活动场所、文化宣传栏为阵地,把需要党员了解的机关文化内容,图文并茂地进行生动展现,使机关党员感受无处不在的组织文化。发挥机关文化品牌效应,让机关党员对机关文化品牌入脑入心,以文化品牌理念潜移默化规范行为,达到思与行的统一。加强机关党建文化品牌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交融,以地方文化传承提升党员文化自信。以党内文化为社会文化之引领,形成机关党内政治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交融互动、协调推进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