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威,马 静,王礼献,石旭平,徐建忠,徐 宁
(1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3;2 江西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3 高安市农业农村局)
高安市位于江西中部偏西北,属鄱阳湖平原地区,耕地面积10.28 万hm2,是江西省的农业大县[1]。据统计,2018 年高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达102.92 万t,主要来源于水稻、棉花、花生、油菜、蔬菜(含菜用瓜、果)等农作物(表1)。由表1 可知,水稻秸秆资源最多,为73.54 万t,占总秸秆资源量的71.45%,油菜秸秆资源量为3.26 万t,花生秸秆资源量为3.63 万t,棉花秸秆资源量为2.53 万t,豆类秸秆资源量为2.19 万t,薯类秸秆资源量为1.42 万t,蔬菜类秸秆资源量为16.5 万t。按60%的可利用率折算,当年可提供秸秆废弃物资源达到61.75 万t,秸秆资源量巨大。
表1 高安市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测算表
目前,高安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2%以上,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以下4 个途径:一是作物收获后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实现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如水稻等作物。对地块较为分散、大马力机械不宜操作的地区,建议堆沤腐熟还田,如食用菌、果树、油茶、蔬菜、中药材等作物上开展秸秆异地覆盖还田,瓜类藤作物上开展粉碎深耕还田等,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秸秆还田是高安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最主要利用方式,占总利用率的70%以上。二是部分作物秸秆通过秸秆收储中心进行收储利用,主要是依托新建立的5 个收储中心,分别为高安市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高安市三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江西鸿源草制品有限公司、高安市大城金玉草厂、高安市建山镇声园秸秆专业合作社,辐射水稻、花生等作物面积达5 万hm2,年收储量约10 万t。三是围绕高安的特色养殖业,发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对高安市洪兴牧业有限公司、江西领军牧业有限公司、高安市兴旺惠农服务中心、高安市欣鑫种羊繁养有限公司、江西惠农牧业有限公司共计5 个养殖企业进行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政策支持,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研发秸秆青贮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秸秆收储、粉碎、微贮等机械设备,预计带动全市秸秆年饲料化利用量达10 万t 以上。四是秸秆原料化和肥料化利用。扶持发展高安市民兴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秸秆成型生物质颗粒燃料生产一体化建设,达到年产1 万t 生物燃料,在各乡镇设立收购网点,收购油菜、棉花、水稻、辣椒蔬菜类等秸秆,加大了秸秆原料化利用。扶持发展高安市柏林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扩大秸秆禽畜粪便腐熟有机肥生产及秸秆加工相关设备采购,创建秸秆换有机肥的双免费模式,在各乡镇设立收购置换网点,秸秆年置换量达1000t 以上。
政府、媒体在面向基层群众的宣传工作中没有投入足够的力度,导致人民群众对秸秆资源认识较为粗浅,仅仅停留在还田层次,对秸秆“五料化”利用认识甚少,循环利用和绿色发展理念不强,综合利用渠道较窄。秸秆综合利用需要得到广大农业生产者的配合,但是宣传工作的缺失导致私自焚烧秸秆的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对秸秆的利用价值不够了解。
高安市秸秆收储有一定的基础和能力,但秸秆收储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一是机械化程度低,秸秆收集困难。高安市农作物以水稻生产为主,水稻收获后秸秆粉碎易于实现,但大马力水稻收割机、秸秆捡拾、打捆等配套设施缺乏,造成水稻秸秆收集困难。二是收储运设备投资大,收储风险高,市场基础薄弱。秸秆收储需要大型场地,且收储后极易霉变、发热,还需进行防火、防雨和防潮等设施建设,投资成本和维护费用高,储存风险很大,加之收储运企业少,市场基础薄弱,秸秆外销量较低。三是现有收储点主要依靠政府资助建立,辐射带动能力不足。高安市当前主要秸秆收储运主体是部分专业合作社和养殖企业,规模化程度低,服务范围窄,对广大群众的带动有限。
目前,高安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2%以上,但主要方式为直接还田,秸秆“五料化”利用比例不均衡,综合利用科技含量较低。秸秆机械还田易于操作,但还田后若没有降雨,入土后无法及时腐烂分解,不但不能成为肥料,反而给后续作物管理造成障碍,长此以往对农田土壤生境影响,研究报道较少[5-6]。在秸秆离田利用方面,高安市缺乏龙头型、骨干型企业,虽然全市有5家饲料化利用企业,1 家肥料生产企业和1 家生物质燃料企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低、整体运作水平一般,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高安市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是依靠国家和省项目资金推动,虽然对秸秆收储点、饲料化和肥料化利用企业,以及秸秆集中还田示范点提供相应的补贴,但在买秸秆打捆机、粉碎机等专用农机补贴并未涉及或补贴力度较小。秸秆利用项目对收储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相关补贴,但企业生产运行中的秸秆收储环节、运输环节、加工利用环节没有补贴,缺乏实质性和操作性强的补贴扶持措施。目前,高安市秸秆利用企业主要依托政府项目资助运行,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机制不健全,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化程度低。
加强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秸秆综合利用意识,营造良好的秸秆综合利用社会氛围。一是加大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程度,及时层层召开会议传达精神,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效果和好处,提高各级干部重视程度,认真执行秸秆利用相关政策。二是运用新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在传统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基础上运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多层次发布秸秆综合利用信息,提高群众秸秆综合利用意识,宣传秸秆综合利用优惠政策和经济效益,调动群众秸秆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三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通过举行培训班、示范点现场会等方式,强化乡村能人、农民合作组织和秸秆利用企业秸秆利用技术技能,解决秸秆利用中存在的技术困难,突破秸秆利用技术瓶颈。
在现有的秸秆收储中心基础上,加快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储利用。一是壮大收集储运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如发展秸秆收储经纪人,通过“企业+专业组织(收储大户、经纪人)+农户”形式,或成立秸秆捡拾打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二是强化政府引导,发挥好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制度组织协调农户秸秆离田,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田。三是打破销售壁垒,组建秸秆收储销售协会,通过建立收储、销售微信群等形式,实现秸秆收储、销售信息共享,打通秸秆销售渠道。四是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运作的形式,参与秸秆的收储,增加收储中心建设,形成秸秆产品市场化。
提升秸秆利用科技含量,促使秸秆“五料化”利用均衡发展。一是加强科技成果引进,如根据不同种植制度分区域分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技术、微生物菌发酵直接堆肥技术、秸秆青(黄)贮、秸秆膨化、裹包微贮、压块(颗粒)等技术。二是鼓励秸秆利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快生物基料、热解气化多联产、饲料、成型燃料等技术及其装备的研发,提升秸秆‘基料化’、‘原料化’和‘燃料化’利用率。三是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通过秸秆利用技术培训班,对示范户、合作社及秸秆利用企业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成熟技术,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能力。
要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一是加大补贴力度,扩大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和金额,对秸秆利用企业有关发电、饲料加工及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二是制定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生产和应用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对秸秆产品进行相应的价格补贴,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购置秸秆处理相关机械给予信贷优惠政策。三是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持秸秆收储运服务组织发展,完善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建立规范的秸秆产品市场,逐步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