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学院

2021-01-15 03:28编辑钟平成翻译李天一美编安宏宇
摄影之友(影像视觉) 2020年5期
关键词:快门速度光学光圈

编辑:钟平成 翻译:李天一 美编:安宏宇

全新系列:现代摄影的绝佳入门教程

Marcus Hawkins

Marcus曾经是影像视觉英文刊的编辑,现在是摄影师兼作家。

长焦镜头对画面会有“压缩”效果,但同时过慢的快门速度(例图中的1/160)也会让画面中的抖动被成倍放大。开启镜头的防抖功能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关于防抖系统,我们需要知道些什么?

拍摄时机身的抖动可能会让一张照片变得模糊不清,而防抖系统则能够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本期我们将会详细介绍几种不同的防抖形式。

在不使用三脚架的前提下,想要保证画面清晰的话,拍摄时就要使用1除以镜头焦距的快门速度进行拍摄。举个例子,使用一支200mm的镜头进行拍摄时,能保证拍摄成功率的快门速度不应低于1/200秒;而使用20mm镜头时,比较适合的快门速度不应低于1/20秒。当然,这样拍摄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成功。有时因为镜头的重量过重而影响手持稳定性,或是拍摄环境的不同,都会导致最终拍摄出来的清晰度不理想。

这种情况下,图像稳定系统(防抖系统)能够起到不小的作用。当配合防抖系统进行拍摄时,你甚至能以1/13秒的快门速度使用200mm镜头,或是以0.8秒的快门速度用20mm镜头拍到理想的照片——当然,被摄主体需要是静止的,同时你的手持拍摄稳定性一定要很高!

防抖系统通常分为几类:镜头防抖系统、机内防抖系统以及电子防抖系统。镜头防抖系统有时也被称为“光学防抖系统”,通常在镜头上以首字母缩写标识,比如IS(Image Stabiliser,图像稳定系统),OS(Optical Stabiliser,光学稳定系统),或是VR(Vibration Reduction,图像减震系统)。每家厂商所使用的名称不同,但是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一致的:移动镜组中的浮动镜片来抵消镜身以及镜头在拍摄时产生的抖动。

现代镜头防抖系统能够做出约等于4-5挡的防抖效果。这也就是说,配合防抖系统,你可以使用比安全快门低4-5挡的快门进行手持拍摄,最终的拍摄成功率也不会太低。如果你需要在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在暗光环境中拍摄,或是需要使用小光圈来保证景深范围——这两种情况下,快门速度过慢都会导致糊片;此时防抖系统就派上用场了。当然,所有防抖系统都只适合抵消较小幅度的相机移动,对于被摄对象移动产生的动态模糊是无法通过防抖系统抵消的。想要保证高速移动拍摄中的清晰图片,你还是需要使用相对较快的快门速度。

机内防抖系统,通常也称“传感器移动”或是IBIS(机内图像稳定系统,In-Body Image Stabilisation),是一种在图像传感器周围加装防抖机构的技术。一般来说,大多数厂商使用的都是电磁软性连接“悬浮”在空中的传感器来达到防抖的效果。有一些相机可以对五个方向的抖动做出抵消动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移动,水平方向的平移,竖直方向的上下俯仰动作以及相机本身的左右转动动作。机内防抖系统对于无反相机来说较为实用,因为拍摄者可以通过电子取景器查看防抖的效果。机内防抖的优点之一在于它能够为所有镜头提供防抖补偿。无防抖镜头通常在结构上更为简单,也更加轻巧,相比同规格的防抖镜头也更便宜。

相比镜头,机内防抖的升级成本也更低,因为通常镜头的贬值率比机身低很多。相比其他防抖形式,机内防抖拥有最大的适用范围。和镜头防抖只针对某一个焦段不同,机内防抖可以说是“全能”型的防抖系统了。通常,相比广角以及标准镜头,长焦镜头需要更强大的防抖系统——所以索尼在全系列拥有机身防抖的情况下,依旧为旗下的长焦镜头产品配备了光学防抖系统。有一些带有防抖系统的镜头在配合拥有机内防抖的相机机身时能够达到更强的防抖效果。

还有一种更适用于视频拍摄的防抖形式——电子防抖。这种防抖形式不需要任何物理上的防抖系统,而是使用相机传感器/视频素材中的像素点来对素材进行防抖处理。不过这一方法会损耗一部分画质。

机内防抖系统的工作原理

“五轴”防抖究竟是什么意思?相比其他防抖形式,它又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在拥有机内防抖机构IBIS(In-Body Image Stabiliser)的相机的内部,传感器是“悬空”的。传感器由防抖系统的电磁结构软性连接在机身内,电磁结构会根据相机移动的方向做出抵消动作。索尼、松下以及奥林巴斯都是市场上最先开始尝试机内防抖的厂商,而尼康和佳能则主要使用传统的镜头光学防抖系统,毕竟在胶片时代,移动镜片或镜组来抵消抖动比移动胶片要现实得多。我们常会说到的五轴防抖系统,能够对五个方向的机身动作作出补偿:垂直/上下,水平/左右,俯仰以及侧向转动。有一些相机只能通过镜头的防抖机构配合才能达到相同的效果。举个例子,尼康Z6拥有机内五轴防抖系统,在使用Z卡口镜头以及带VR机构的F卡口镜头时可以做到完整的五轴防抖效果,但是在转接无VR系统的F卡口镜头时只能做到三轴防抖效果。

机内防抖的优劣

尽管方便易用,但机内防抖系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优点:可以使用“所有”镜头

虽然配合某些镜头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理论上五轴防抖系统可以为任何无防抖系统的镜头带来更稳定的手持拍摄效果。

优点:性能更强

机内防抖系统配合镜头防抖可以达到更强的防抖效果:以奥林巴斯为例,机内防抖配合带防抖的镜头可以达到最高7.5挡快门等效的防抖效果。

优点:无声无息

你可以听到镜头的防抖系统工作的声音,同时录制视频时这些噪音也可能被收录进去。但是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机内防抖系统上。

缺点:配合长焦效果一般

一般而言,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机内防抖系统的局限性就越大。相比之下,标准视角以及广角镜头上则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镜头防抖系统的工作原理

虽然镜头防抖系统会造成重量和成本的增加,但是它也能够带来更加优秀的防抖效果

镜头内部的防抖系统通常会使用一组“浮动”镜片来抵消拍摄时的抖动。镜头内置的陀螺仪传感器会不断地测量镜头抖动的角度和速度,将数据传输给镜头内部的微处理器,后者将会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计算出防抖镜组需要移动的方向以及距离。

正因如此,光学防抖系统的存在使得镜头的结构更为复杂,尺寸、重量以及成本也会上升——当然,这一切也会带来画质的上升。一般来说,拥有光学防抖系统的镜头都是同品牌同规格的产品中较为高端的型号。这些防抖系统都会根据镜头的焦距进行专门的优化,同时镜头防抖系统能够让单反的光学取景器中的景象也减少抖动,提高取景成功率——这一点是使用机内防抖系统的机身无法做到的。这样一来,不仅拍摄时构图的效率得以提升,在追焦拍摄时追踪到拍摄主体的成功率也更高。当然,你需要慢慢习惯取景器中的景象从微微抖动到瞬间稳定的过程。

图像防抖系统分为三类:镜头防抖、机内防抖以及电子防抖。

该使用什么防抖模式?

很多镜头都会提供不止一种防抖选项

通常带有防抖系统的镜头—都是又重又大的高端长焦/望远镜头—但是现在,很多相机套装里的套装镜头都拥有防抖系统。通常在大光圈镜头上很少有带防抖的型号—比如那些最大光圈为f/1.4以及f/1.8的镜头—但是在拥有机内防抖的机身上使用时,你就能同时拥有大进光量以及高手持拍摄稳定性这两项优势。

镜头防抖的优势之一在于无需进入菜单,只需通过简单的开关就可以达到开/关防抖系统的效果。有些镜头只提供防抖系统的“

开/关”功能,另外一些更高端的镜头则拥有“智能”防抖模式,即便是在开启防抖系统的情况下,相机也会在侦测到拍摄者正在进行“摇拍”的动态拍摄情况下不对相机抖动作出补偿动作。

有些镜头会提供标准防抖模式以及摇拍防抖模式,还有一些镜头会有诸如“运动模式”一类的特殊防抖模式,能够针对取景器中影像的晃动做出补偿动作,提升取景体验。

镜头防抖的优劣

相比其他防抖形式,镜头防抖的优劣之处在哪儿?

优点:视觉效果

你可以通过单反的光学取景器实时观察防抖的效果。

优点:更多控制权

从这一页的内容不难看出,镜头防抖系统能够提供更多的控制选项。

缺点:光圈更小

拥有防抖系统的镜头通常光圈更小,无形中限制了快门速度。

缺点:成本/价格

拥有防抖系统的镜头通常会更贵,同时因为内置的防抖系统,也会更大更重。

电子防抖的工作原理

对于视频拍摄者来说,这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

电子防抖指的是使用软件处理,而非镜头/机身的物理防抖来抵消拍摄时相机抖动的手段。

这一技术更多地被应用于视频拍摄,而非静态拍摄,其代价则是损失一部分分辨率——对于现在动辄超过3000万像素的现代相机来说,这点代价(尤其在拍摄视频时)并不算什么,同时相比镜头防抖,这样的防抖处理不会产生任何噪声。

电子防抖会裁切一部分画面边缘,同时将视频素材中的像素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防抖的效果。此外电子防抖可通过后期软件添加。

电子防抖的缺点之一在于拍摄时就需要考虑构图余量,以便在后期进行防抖处理时不会影响画面内容。虽然画质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稳定的素材比起模糊的高画质素材可用度高很多。

图像裁切

电子防抖技术会通过裁切一部分画面边缘达到防抖的效果——有时后期中进行防抖处理会对画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这一技术更多地应用于视频拍摄。

稳定器

如果你希望拍摄高画质的视频素材,你或许需要使用稳定器配合拍摄,比如大疆的如影Ronin SC。在大范围移动机位的拍摄中,稳定器比任何形式的防抖系统效果都好。

长焦镜头比广角/标准镜头更需要防抖系统,相比之下长焦镜头搭载的防抖系统也更为强大。

相机技巧 弄清挡位

防抖系统究竟是如何标识强度的

防抖系统的强度通常以“挡”为单位,这一单位实际上指的是曝光的“挡位”。一挡也就意味着快门速度能够提高/减慢一挡。举个例子,快门速度从1/30秒到1/60秒是提高了一挡;而1/30秒到1/15秒则是减慢了一挡。

当一支镜头的防抖系统拥有“5挡”防抖效果时,这支镜头能够保证在使用比镜头安全快门慢5挡的快门速度进行正常的手持拍摄。通常来说,镜头焦距的倒数就是这支镜头的安全快门—也就是说,一支500mm的镜头的安全快门是1/500秒。从理论上来说,拥有5挡防抖的镜头能够将这一速度降低到1/15秒,同时保证足够的手持拍摄成功率。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的数据,因为很难有人能以这样低的快门速度使用又大又重的500mm镜头进行成功的手持拍摄。

相机技巧 微距拍摄

在微距拍摄中不要过度依赖防抖系统

通常微距镜头都拥有光学防抖系统,但是在近距离拍摄时,防抖系统的补偿效果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强烈建议在进行1:1以及更高比例的微距摄影时使用三脚架。另外,我们还建议在微距拍摄中使用手动对焦,此时保持相机固定能够提高对焦的成功率。

效果更差微距镜头通常都拥有光学防抖系统,但是它在近距离拍摄时对抖动的补偿效果非常有限。

何时开启/关闭防抖系统

我们在什么时候需要关闭防抖系统?

防抖系统在很多情况下能保证低速快门的拍摄成功率。它也能够让你拥有更多的曝光选择,使用更小的光圈,更慢的快门或是更低的ISO值。但是有时候,关闭防抖系统反而是更合适的选择……

1 暗光环境

当场景中的光线越变越暗时,你需要使用更慢的快门速度来保证进光量。如果你不想/不能降低快门速度或者提高ISO,防抖系统此时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2 景深范围

如果你想使用小光圈拍摄保证景深范围—比如拍摄风光—那么进光量就会减小。此时开启防抖系统能够保证使用小光圈时也能得到手持拍摄的稳定性。

3 配合三脚架

有一些防抖系统能够侦测到三脚架的使用,并且自动停止工作。对于没有这类智能功能的镜头来说,在使用三脚架拍摄时应该关闭防抖系统,否则你反而会得到一张模糊的照片。

4 节省电量

防抖系统对电量的消耗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在电量非常吃紧的情况下,我们建议你暂时关闭防抖系统进行拍摄(以及诸如Wi-Fi一类的耗电量不低的功能)。

猜你喜欢
快门速度光学光圈
滑轮组的装配
影像视界
光学常见考题逐个击破
汤学海:流水行云
快门您用好了吗?
第2讲 光学知识专题复习
提升格调的光圈、焦距设计
“0起点”专业摄影技巧与基本功训练(二)
逆光之美(下)
逆光之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