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铃
诗歌是人类最美的语言,被称为文学体裁上的“皇冠”,精而简的语言,高度凝练的句词,浩瀚无垠的想象空间、朗朗上口的歌咏韵律,使古今文人志士借以抒情言志,颂古喻今。
诗就是我们的生活。西汉《吴越春秋》中记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问射箭能手陈音,怎么制作弹弓,陈音回答时引用了一首《弹歌》“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这首描写从制作工具到狩猎全过程的诗,反应了祖先们的生活。在共同劳动中,为了缓解疲惫,协调动作,不自觉的发出了喊声,这就是劳动号子,是劳动、是生活,也是情感的宣泄。
祖先们除了劳动,还有祭祀,祭祀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有学者认为《腊辞》是中国的第一首诗,《腊辞》是在祭祀中用的,记载在《礼记》中相传是神农氏写的,“土反其宅 水 归其壑 昆虫勿作 草木归其泽”,意思是“土回到你的地方去,水也回到你的地方去,昆虫不要出来作乱,草木你也回到深山大自然中去”,在祖先们看来,土、水、昆虫、草木都是神灵,希望各归各处,和谐相处。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从集体歌唱到文人创作的漫长过程。
在中国文学史上,春秋时编成的《诗经》是现在能看到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来的历史。全集分风、雅、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主要来自于民间乐曲;“雅”分“大雅”和“小雅”,是王都附近的乐曲;“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祭祖祀神的乐曲。这里的诗歌都被谱好了曲,可歌可唱,诗歌的内容反映了统治者征战田猎,贵族集团奢侈荒淫的生活,人民的劳动生活和婚姻爱情等等。《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绘出青年男子思恋少女的情境,表达出的感情真挚大胆,就好比在唱“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将这种思恋情感形象而又不俗的表现了出来,在当时的民间深受欢迎。《诗经》作为诗歌的“开山鼻祖”,其所蕴含的艺术力,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明托暗衬等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了诗歌的后续发展。《诗经》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最早发生、发展的文学形式诗歌从口头到书面、从民间到宫廷发展阶段的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歌在经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洗礼后,终于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一位中国文学史最出名的人物所发扬光大,这便是屈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骚体诗,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这种由文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骚体诗冲破《诗经》四言诗的固定格式,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先秦时代,《诗经》与《楚辞》双峰并峙,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座标,其巨大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自始皇帝一统六国,开启中国封建主义制度的新纪元以后,我国的诗歌也与时俱进。但东汉之前,文坛寂寞,西汉文人诗坛基本上为模拟四言和骚体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有汉初高祖刘邦的骚体歌诗《大风歌》、韦孟的四言《讽谏诗》等。但是到了东汉诗歌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汉大赋、乐府诗与文人五言诗。“汉大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四人。张衡的《四愁诗》虽没有脱尽骚体影响,但已具有新的气象。在班固、张衡的倡导下,东汉文人注意学习乐府民歌。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乐府诗》,其直接继承了《诗经》中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代表了汉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东汉早期作家班固写的《咏史》诗,采用的是五言形式。后来张衡作《同声歌》、秦嘉作《留郡赠妇诗》,使五言诗的技巧上更有进步。《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建安时代,由于“三曹”“建安七子”的提倡,終于形成了“五言腾踊”的局面,七言诗的创作也在尝试中。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天竺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诗歌进入了辉煌灿烂的全盛时期。不但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数量超过了西周至南北朝历代之总和,而且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题材领域的拓展、创作方法的多样化、体制的完备成熟等方面,也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百花竞放,蔚为大观。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等,还产生了太多的诗歌流派,比如“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边塞诗歌”,甚至还有唐末由温庭筠开创的“花间派”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诗歌要想更好的发展,必须得有开创者,终于,“文章四友”、“初唐四杰”、“吴中四士”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初唐诗坛上,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四人作品风格接近,在他们其中的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初唐四杰”是唐代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他们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领域扩展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盛唐,四大边塞诗人呼之欲出,他们分别是高适、王昌龄、岑参、王之涣。边塞诗人,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人,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山水田园诗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中唐的韦应物、刘长卿、柳宗元等。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浪漫主义诗派色彩绚丽,既有奇幻的想象,又有奔放的笔调,融合继承了楚辞、乐府派浪漫传统,开创了奇险新创的艺术风格。他们崇尚自我,注重情感流泻,发挥想象灵感。其中的代表人物以盛唐的李白,中唐的李贺最为出名,李白和李贺都擅长歌行古体诗,想象丰富奇特,故而他们的诗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
现实主义诗派普遍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运用典型化的方法描写生活的真实化本质。代表人物当属杜甫,所作之诗大都反映世间百姓疾苦,其“三吏”“三别”更形象地反映出“安史之乱”后人民的生活情况,被后世称为“诗圣”。
到了晚唐,杜牧和李商隐横空出世,将晚唐的诗歌又推向了另一座高峰。杜牧凭借《山行》、《清明》等咏古诗闻名,而李商隐凭借其“无题诗”,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给后世留下了朦胧凄美的意境,比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如《锦瑟》,历来深受文学家们的争论。
至此,唐诗的发展已经接近尾声,但诗意在中国人的血脉中世代相传。诗人通过汉字的排列组合,将自己的思想、志意、操守和修养传递读者,营造出我们从未见过的世界。诗词是我们生命里的一种水土,不管写出来还是没写出来,诗都是存在的,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编辑/徐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