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杰
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大声朗读课文《少年中国说》。美琪同学盯着课文,时不时抬头看看老师。老师明白她的意思,问道:“美琪,你有什么疑问?”美琪疑惑地回答:“文中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意思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沉思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少年中国’指的是改革后的中国,‘中国少年’则是指能够改革封建统治下的中国的少年,只有中国少年努力奋斗,才能让中国成为少年中国。课文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顺利地引出下面八句排比,从‘智、富、强’到‘独立、自由、进步’,再到‘胜于欧洲,雄于地球’,层层递进,激发情感,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我懂了,运用排比,更加有气势地写出中国少年要承担起建设少年中国的偉大责任。”美琪严肃地说。
老师接着说:“感情的抒发仅仅运用排比还不够,第二自然段运用排比和象征的手法,用红日、黄河、乳虎、鹰隼等事物象征刚刚发展的少年中国的美好前程。运用象征手法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真实感,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理解本段内容以及明确以后的人生方向。”
少卿激动地回应道:“这段话激励着我们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告诉我们:中国少年就应该顶天立地。”
老师的情绪有些激动:“结尾部分直抒胸臆,运用两个感叹句,并融入对偶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少年中国与天齐寿的祝福以及对中国少年与国家共命运的呼唤,同时还让我们明白中国少年承担着使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少年强则中国强。”
听完之后,同学们赞叹道:“课文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激励中国少年发奋图强,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